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刚到报社时,时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的武春河同志曾向新来的大学生训话,当时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胡思乱想出新闻".  相似文献   

2.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3.
偶翻<申报>的<自由谈>,想起了张资平.此公在上一世纪的三十年代,曾经以三角四角名噪一时.他办了个乐群书店,出版<资平小说集>,还主编<乐群>月刊,在刊物上登出广告,声称要"搜印全集以飨读者",俨然是文坛巨子.鲁迅先生在<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一文中说: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全部精华提炼出来,"那就是--△".真是鞭辟入里,一针见血!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食礼之国".考察古代食礼,除了饮食典籍之外,小说也是个很好的途径.小说<老残游记>这部地方性文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齐鲁地区官僚缙绅的食礼.  相似文献   

5.
"走,还是留" 说到人,许多有鼻子有眼的生动"场景"或"段子"在西安报业同仁中被反复描述或口口相传: --凡讨论西安报业,都绕不过张富汉和刘东明这两个名字,可在1997年之前,张富汉只是陕报大院里无足轻重的一个.他在早先的<三秦都市报>作副总时,曾提出学习<华西都市报>模式的思路,但种种因素,最终选择"出走".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两篇文字:一篇是<评商品广告的"新闻化"现象>,另一篇是<评新闻作品的"广告化"现象>,先后刊于<中国记者>今年第二、三期上.文章一出,赞同的不少,可也颇有不同的声音,那就是"我们要吃饭".做广告的商家这么说,刊登广告的媒体也这么说.  相似文献   

7.
蒂娜·布朗是叱咤欧美出版界的著名女编辑,她临危受命历任程闲谈>,<纽约客>、<名利场>的总编,让处于困境之中的杂志改头换面,起死回生.她曾开过一张办刊"药方":.名人效应+引人人胜的报道+新闻敏感性=金钱".综观她几次担任杂志总编的经历,不难发现她多次让杂志起死回生的战略正是这"药方"中的三味.药材"--名人效应,优质报道、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8.
步行出版社推出的红色英语电子词典<英辞郎>,销售行情节节攀升.把100万个单词收录在CD-ROM中,号称是世界最大级别的"囊括一切的英语词典".且价格特别便宜,包括消费税在内,才1800日元.书店卖得火自不待言,即使是在网络书店和大学生协会,<英辞郎>也成为很畅销的商品.截至2003年3月,已经4次印刷,发行23万册.<英辞郎>在电子词典领域异峰突起,营造出和一般词典明显不同的销售行情,在日本全国刮起"红色旋风".  相似文献   

9.
本文辑考<汉书>疏议诏奏所引"<春秋>之义"48例,经统计排序,显示出<春秋>所代指各传在西汉朝政话语中的存在状况及其变化态势,表明<汉书>作者并未刻意窜乱所引疏议诏奏等史料而伪说"古学".同时,也反映出西汉不同时期内儒术语境的变化.<汉书>对"古学"的记述,正是作者在新的儒术语境中反观、解叙历史的结果,是时代学术风尚使然,亦不应认定为伪说"古学".  相似文献   

10.
这里的"闲话",指的是<开卷闲话续编>这本书.先说"开卷".曾经是六朝故都的金陵南京,不仅是春风胜游之处,从来也是书香馥郁之地.如今但凡喜爱读点好书的文化人几乎都知道,南京有座气度不凡的凤凰台饭店.之所以说它"气度不凡",是因为这家饭店创办了一份名为<开卷>的读书杂志,免费赠给来店的客人和海内外的一些书爱者与文化人.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公安博物馆展出的馆藏文物中,有一本极其普通的<王云五小辞典>,就是这本小辞典和它的七个附件(<无线电通讯教程>、<通讯录>和<简明英文课本>等,见图),在我党的地下斗争中,曾起过重大的、奇特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它曾经是保存中共上海市警察系统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警委")领导下的472名地下党员"档案"的移动"档案库".  相似文献   

12.
编辑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诚 《编辑之友》2001,(1):55-56
著名学者舒芜在<文汇读书周报>(1996--04-06)发表了一篇题为<那不是我的文章>的文章.原委如下:作者应<炎黄春秋>之约写的<"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一文,原稿一万字,刊登时是六千字."既有大删,必有大改".作者仅举开头和结尾两处谬误.一是原稿开头对周到北京的时间和相关事件交待得一清二楚,编辑却篡改了事实还滥加了不恰当的字词;二是原文结尾处对有人为周翻案之说作了辨驳,表明了作者的看法态度,编辑却大笔一挥不负责任地删去.  相似文献   

13.
偶读<中国档案>2000年第8期的一篇题为<拿片落叶当馅饼卖>的文章,本人不免想起了时下一个令很多人眼亮的词眼--"财富".文中作者提出可否用拍卖的形式,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筹划,将"待销档案"由档案馆名正言顺地转到民间收藏者手中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最近,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两家媒体--大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大庆晚报>和黑龙江日报旗下的<读者新报>在就一位患尿毒症的孩子的报道上出现不统一,两家媒体开始相互攻击,打起"笔墨仗".  相似文献   

15.
"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达到大家的期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旧时公文中常用作对人的判词.茅盾<蚀·动摇>四:"他查复的公文,我也看见了,只说你'不孚众望',其余的事,概没提起.  相似文献   

16.
思想优势空间无限--从<人民日报>"社会多棱镜"专栏受读者欢迎说起 <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在资源上竞争不过新华社,速度上竞争不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形象上竞争不过中央电视台,内存上竞争不过互联网,但原有的优势--思想理论上的深度依然存在,可以说,思想优势空间无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编辑>2007年第4期,在显要位置刊登了李景和先生的长篇论文<构建普通编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副题略).李先生在论文中一方面批评<编辑学理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编辑活动说",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编辑行为说".文章有破有立,读后颇有启发;同时对李先牛的批评和观点,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下面提出来向李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18.
暑假前,我在学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批关于写作的书,它们都不在"新闻"类的书架上.其中<牛津高校写作指南>书前有一篇<致学生>,开篇就说:"写作一直被说成是可以学会但不能教会的".  相似文献   

19.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就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美国学者赖特在其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将"三功能说"进一步扩展,提出了传播的另一重要的功能--提供娱乐.大众传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湖南推出两个全国先进典型:"中国男孩--洪战辉""中国女孩--文花枝"; 2006年,<今日女报>在湖南率先推出两个全国先进典型:"中国男人--杨海""中国女人--陈淑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