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文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意新语工”的提出,自然也是与北宋的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结果.宋诗的发展困境、文人唱和的需要以及韩愈的典范作用都是其外在的文化背景,而儒家言可尽意的乐观主义和禅宗否定权威的精神则是其内在的驱动力,“意新语工”所反映出的传统审美理想、蕴涵的时代精神、彰显的文人心态,无不照应着时代、昭示着宋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续诗话》是对欧阳修《六一诗话》的模仿发展之作。模仿之处表现为两书叙事的表层书写方式、部分的诗歌理论观念以及充斥其间的理性精神等几个方面,总体上集中于诗歌之“技”的范围;发展之处表现为司马光“意在言外”“诗人之体”等核心诗学观念的提出,这是对于欧阳修“意新语工”的超越,是诗歌之“用”的范围。对于欧阳修的模仿超越使司马光在宋诗发展中处境复杂,虽然体现了部分宋诗特点却也不占主流甚至逐渐“失声”。最后,两人思想的不同步也是文学思潮发展“延宕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壮族诗人黎建三在自然环境艰苦的西北地区任职数十年,辗转各地为官,这样的经历在清代壮族文人中是十分罕见的。他的行役诗用沉郁悲凉的语调和强烈的写实风格记录了这段游宦生涯,艺术上意新语工、“不专一格”,尽得江山之助,在粤西壮族汉文诗中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丁欢 《文教资料》2011,(36):211-213
宋诗与禅宗密不可分.不论是文人生活上的修习,还是思想上的倾向,抑或友人的结交,都与禅息息相关。禅与宋诗相互影响,禅促进了宋诗的“世俗化”,宋诗丰富了禅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满井游记》是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所写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章层次清晰,意新语工,字里行间飘逸着早春的芬芳,清新轻俊的情调令人神怡气爽。全文共有两段。第一段写北京一带“花朝节后,余寒犹厉”,人们“局促一室之内”,纵令“冒风驰行”,最终还是“欲出不得”。好一  相似文献   

6.
读了一些唐诗,唐诗中的风,牵引着我绵绵的思绪……借风写景。古人把春风与杨柳连在一起作诗的例子屡见不鲜,早在三国时期就有曹丕的“柳垂重阴绿,向我池边生”;也有“柳树得春风,一低复一昂”。但我要讲的却全然不是此类老调,而是“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的贺知章的《咏柳》。  相似文献   

7.
在《太真遗事和昭君诗》一则中我曾说到:昭君和亲故事与唐明皇杨贵妃故事一样,历来是文人喜爱赋咏的题目。昭君诗多不胜数,其中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意新语工,当时即广为流传,名流如欧阳修、司马光等均有和篇。《明妃曲》意在翻新,许多诗句道出人  相似文献   

8.
在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文人的世界”这一教学内容中曾经指出:“与侧重抒情的唐诗不同,宋诗最大的特色是讲求诗歌的哲理性。”阅读宋诗,品味宋诗,确实让人深深感受到宋诗以富有哲理而见长。  相似文献   

9.
黄山谷为宋诗翘楚。南宋诗评家严羽论宋诗流变说:“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功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江湖派代表诗人刘克庄说他是“本朝诗家宗祖,在禅学中比得达摩”。他们都是把山谷当作宋诗的代表看待的。后世的论者,陈黜宋诗而以黄庭坚和江的诗派为鹄的的,例不胜举。因此深入研究山谷的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1.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以其对文人日常生活细致生动的描写,成为宋诗中文人诗的名篇。但在诸本文学史称赏这首诗的闲情雅致之时。却忽略了其背后隐藏着陆游在特定时间与空间下形成的调怅“无聊”情绪,这首诗是英雄失路的另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2.
和唐诗有别,宋诗在艺术旨趣和风格上主要向思理、显露、精细方面发展。当代学者钱钟书先生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谈艺录》),指出了“思”、“思理”为宋诗的主要特点。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和诗歌艺术自身的发展,宋代诗人不再像唐代诗人那样洋溢着民族自豪感,而是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人情物理,作诗力求精妙;宋诗之美在于富有哲理,辞工意新。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及《春日》便是体现宋诗“理”之美感和特征的佳作。现看《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  相似文献   

13.
宋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一批天才文人以苦心孤诣之改革精神推动了其演变。虽倍受评者指责,而愈显其独特魅力。文章将致力探讨在宋诗的演进途中,无所不在的改革精神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分析宋诗繁荣的真正原因;同时界定那些天才文人在诗歌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宋四家”是指宋代的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书尚意”,“尚意”书风首先就由这四位大师引领着。“宋四家”都是学识渊博、艺术修养精深的文人士大夫。特别是前三位:苏轼是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开一代风气的天才人物;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鼻祖;米芾富收藏、精鉴赏,擅绘画,创“米氏云山”。  相似文献   

15.
李慧 《学语文》2014,(1):67-68
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随着社会事件的出现与传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网络新词新语。从网络发展初期的数字化符号“886”(拜拜了)、“3Q”(Thankyou)等,到后来的“囧”、“给力”等,再到最近流行的“人艰不拆”、“高端大气上档次”等用语,网络新词新语一直都在高调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2013年流行新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本文拟就“土豪”一词进行考察,分析它的来源、语义及其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禅宗与宋诗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学流派,在唐代发展到了高峰,宋代是它的式微期,但由于佛教与儒道的融合进一步加强,禅宗对宋人尤其宋文人日常生活渗透和对文化的影响,都广于和深于唐代。祥宗与宋诗人、宋诗、宋诗理论都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宋诗以为诗,爱“言理”,与当时政治化因素及诗歌发展历史因素有关,并非全无可取。宋诗以意胜,贵深析透辟。感人易,入人深,言有辞采,理有情致。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深得宋诗之妙。小说中随处可见的议论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充满理趣。  相似文献   

18.
宋诗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至今仍是聚讼难决的公案。从南宋直至现在,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尊宋派认为“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清吴之振《宋诗钞·序》)。甚至认为“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都穆《南濠诗话》引刘克庄语)。今人傅璇宗、刘世南等认为:宋诗是唐诗的发展,它继承了唐诗的优良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创造,所以能和唐诗并峙,形成古典诗歌史上的又一艺术高峰。 贬宋派却认为“宋诗河汉不入品裁”(屠隆《鸿苞集》),甚至说:宋“一代无诗”(五夫之《姜斋诗话》)。明代后七子首领李攀龙选录历代诗歌,编成《古今诗删》,对于宋诗只字不录。当时言诗大都“尊唐而黜宋”。今人五水照说:“宋诗的艺术成就之所以远逊于唐诗,就在于它的大多数作者违背了形象思维的创作规律。”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关于诗的一封信中也认为宋诗之弊在于缺乏形象思维。周寅更据此认为宋诗“味同嚼蜡。” 平心而论,宋诗紧接唐诗之后,处境十分困难,“唐诗晋字汉文章”,这意味着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根的境地。宋居唐后,宋诗就难免有后难为继的窘困。所以蒋心余在《忠雅堂集》卷十二《辩诗》中说:“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宋  相似文献   

19.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词新语逐渐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时至今日对于“新词新语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因而学者们都希望从其定义的各种说法中寻求一个更具慨括性、普遍性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