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结合“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其结构特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时空结构的多元共存”、历史的“碎片”及其自由的敞开、“结构的非完垫}生”进行阐释,从而为“新历史小说”的研究拓展新的认知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廷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独特的语言观念密不可分。本文从“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三个主要方面研讨其语言特质,从而为这一现象的研究拓展新的认知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谢,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的问题。鉴于域外存在的理论背景,当代中国的“新历史小说”问题研究必须强调叙事的维度和历史的关联等侧面,而上述内容,正是认识这一现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新历史主义思潮背景下出现的新历史小说创作潮流中,创作者对于叙事策略的重视得到了强化。叙事在他们的创作中成为其面对历史的态度和历史意义传达的载体,在某种程度上叙事策略在新历史小说中获得本体论的意义。而其叙事策略四个方面的变化和相应传达出的意义本身也就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新历史小说”是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一个热点,在新历史小说中,历史被解构,时间被消退,呈现出一种“空间化叙事”的特征。论文认为,新历史小说的空间化叙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时间的断裂与错位,用私人故事消解公共历史,以及历史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6.
袁盛财 《文教资料》2011,(15):19-21
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在传统历史小说讲究故事情节、致力于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又注意吸收现代叙事艺术的一些因素,从而使其作品摆脱了一般大众文学的通俗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井上靖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运用了零视角、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等多种叙事视角,赋予了其历史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小说以激进的叙述探索冲击和捣毁了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模式;90年代初,新历史小说开始出现线性完整叙事的回归意向。不过,真正的回归是在9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初的新历史小说中,出现情节发展的线性时序、情节故事的完整与连贯性、人物性格的复杂丰满性及确定性价值意义的重新构建等。这既是中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定势决定的,也是现实社会和文学秩序重构努力的结果。但是,回归后的线性完整叙事有别于以往的线性完整叙事,可能会给创作带来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以文本实验的形式走上当代文坛,以新的观念和意识解读历史。这种迥异于以往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引起了批评家和广大文学从业者的深切关注,而它那令人耳目一新的叙事手法更是给人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和哲思感悟。新历史小说文本探索角度各异、手法多样,但按叙事类型来作类分,大致可以把这种新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分为重叙型、虚构型以及家族化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通过两种类型的小说,即书写被正史排斥的人物、事件和重写正史已写的人物、事件,用复数小写的“小历史”改写了单一大写的“大历史”,从而质疑颠覆了传统的历史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新历史小说的"碎片写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虽然出现在西方新历史主义引进之前,却也受着这种观念的影响。但又不是照搬。在我国的社会生活土壤上形成自己的特征:主要是以“小历史”的碎片颠覆“大历史”的整体。由寻根作家、先锋作家和新写实作家汇集而成的新历史小说潮流以丰厚的创作实绩演绎着他们的新历史主义观念。具体表现为:以个人视野和民间视野颇覆正史意识;以“放大碎片、拆解整体”和荒诞、扭曲、夸张的方式解构宏大叙事;题材、主题、人物及叙事方式又追求从“无限”到“有限”,从而消解崇高品格。新历史小说虽切入传统历史主义的盲区。有独特的发现,却又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窠臼。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在中国文坛的小说创作现象。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阐述新历史小说较之于传统的历史小说究竟有哪些创造性的变异:其历史观的变更、社会个体历史命运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变化以及叙事视角的更迭。  相似文献   

12.
"新笔记小说"是80年代初以来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萌生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它一面世,立刻受到文坛瞩目.它先由汪曾祺、孙犁等老作家发轫,并随之影响一批中青年作家,如阿城、贾平凹、何立伟等.他们自觉追求响应,成果丰厚,形成整体效应,在叙事风格上.崇尚淡泊静雅,留有空白,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起于 198 5、1986年的新型历史小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许多批评家先后对其进行了探讨 ,做出了各种各样的界定。梳理各种不同的概念 ,而且进行归纳 ,并简析各自的侧重点 ,最后论述了各种不同概念的提出以及进行批评时所持的参照点。  相似文献   

14.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开始了全新的历史书写实践;历史感成为塑造所有正面文学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由此入手,具体探讨了历史感所蕴涵的各种因素,从而试图揭示出历史感成为无产阶级洗礼仪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比较的理论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学的争议。本试图梳理学术史上有关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旨在确立二比较的理论基点。论首先分析了“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作指出,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应能为学研究提供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历史”作为两种叙事形式,其联系与区别一直引起人文学者的争议。通过梳理学术史上有关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不同表述,将能够确立二者比较的理论基点。本文在分析“历史”概念的二重性及“历史哲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借助于对西方思想史上不同流派尤其是新历史主义学者观点的回顾,探讨历史与文学在叙事趣味、虚构方式上的类同及叙事特征、言说内容上的差异。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重合与分野,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更为开阔的方法论视界。  相似文献   

17.
叙事节奏对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历来为小说家们所重视。历史小说《李自成》在叙事艺术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论文从结构、情节、情感三个方面论述《李自成》的叙事节奏。  相似文献   

18.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历史叙事中的“真实”与“虚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叙事分为经验的叙事与虚构的叙事两个层面,前者以历史事实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故事形式,后者以历史编纂的美为最大追求,为人们提供一个“戏说”的文学形式。对二者的区分与探讨将为当前的新历史主义文论研究,对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