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看到了《上海教育》,看到了里面让人一见如故的“当代教师”。我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里面有我的烦恼,我的困惑。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十几个春秋寒署,我像一个毛小子,在教育的田野里摸爬滚打,有时摔得鼻青脸肿,难免有时灰心丧气,甚至有时怀疑自己并不具备当教师的素质。而“当代教师”,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教育足迹的窗子,一篇篇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文章,让我看到数不胜数的同仁,也有着和我相似烦恼、尴尬、甚至自卑。人生是一条充满坎坷的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它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现实,把握自我,否则,便往往会跌进失望甚至绝望的深谷,对教育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空前的灾难。“当代教师”,恰如一场及时雨,鼓励我由困惑走向清晰,由动摇走向坚定,由自卑走向自信,由幼稚走向成熟,她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人生,不可能永远一帆  相似文献   

2.
未获奖感言     
看到《教师博览》2010年第12期的样刊.又喜又悲。喜的是看到自己的文章面世.这种喜悦不亚于生命的新生;悲的是同时看到了《教师博览》最后一页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征文获奖名单——里面没有我!我一直以为自己会获奖的:《教师博览》2010年全年刊发的24篇征文中.就有我的两篇.  相似文献   

3.
《今日教育》2014,(7):22-24
一提到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哪怕是在教育专家面前,每个人都非常坚持自己的观点;一提到治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可真到了医学专家面前,每个人都极易放弃自己的体验。作为研究教育的人,看到自己的研究所得,被一线校长和教师置之不理时,要么为了自我满足而指责他们的“无知”,要么在接受事实时痛感研究的“无能”。可是,一线的校长和教师,真的是因为“无知”才不接受?教育研究所得,难道对教育实践又真的那么“无能”?我不相信校长和教师们无知,我相信步入和接受教育研究,可以让校长和教师们变得更加有知;我也不相信教育研究无能,但我相信走近和了解教育实践,可以让我们的教育研究变得更加有能。  相似文献   

4.
肖华 《教育文汇》2005,(7):39-40
某小学,上课预备铃响过,一位语文教师匆忙走上讲台。他习惯性地扫视一圈.略一低头,发现讲台上有一只黑漆漆的瓶子;再一看,原来里面挤着一个个小蝌蚪。我想不少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棘手事,而处理方式不一。那么,这位老师该会有什么“招”呢?请看这位老师在一篇“教育叙事”中所记——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幼儿园的孩子对我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可谓“言听计从”,有时甚至觉得老师的话便是真理。可我的儿子却不是这样对待我,若我说“东”,他硬说“西”,有时真是“固执”。而儿子这样的“固执”常常给我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带来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怎样叙说自己的教育故事,怎样呈现自己的教育境遇,怎样表达自己的教育思考,让自己的教育写作富有亲历感、真实感、现场感……这是我们应该深入反思和认真实践的。周春燕老师的这篇《我的一堂临时班会课》,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叙事”写作,它通过真实的素材(建议书、学生日记)、对话实录和个人叙述,记录了怎样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与其他班级的矛盾的全过程,充满教育生活所应有的生机和感动。读这样的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与作面对面交流的平等与愉悦,可以感受作的情感变化和心灵走向。作为编,我们尤为感动于这样一句话里面的一个最普通的词:“从学生即时反馈过来的信息看……”中的“过来”——而不是“上来”——这在众多教育字中无数次出现的“上来”,后面端坐的是一个板着脸孔、目光锐年日的“经师”.[编按]  相似文献   

7.
得知我正整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朋友颇为惊讶。的确,这“进步”有时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2004年,我第一次真正接触教育书籍,第一次尝试写教育随笔。6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梦想中的一件“大事”。叶澜教授有个著名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相似文献   

8.
彭映红 《湖南教育》2006,(11):46-46
我于1979年5月开始任教,至今已有27年的教书生涯。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是在“文革”中度过的,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走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感觉到自己不是教书的料子,想打退堂鼓,是《湖南教育》给了我勇气。那天我到同事的办公室小坐,忽然看到了一本《湖南教育》,便顺手拿到自己房间细读,发现里面有教案设计,有教学实录,还有教学点评。刊物中的指点迷津,使我豁然开朗,增添了我当好人民教师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1,(11):8-8
今年教师节期间,我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教育愿望。 其一,期待更多“有尊严的教育”。“有尊严的教育”,就是教师能够按照教育规律、育人本位,实施全人格教育,让学生既能提高成绩,更能得到人格、情商、生存能力等多重发展,甚至要学会站在世界教育的高度,以世界公民的身份,立足课堂,放眼全球。  相似文献   

10.
等待的美丽     
最近,看到《山东教育》“创新教育百例”栏目刊发了一篇题为《让孩子把话说完》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个小故事:口渴的妈妈本想让孩子把两个苹果分给自己一个.儿子却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感到失望的妈妈没有斥责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说完——“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妈妈听后眼里充满了泪花。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有温度的,而且这种温度所散发出的气息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么,教育最好的承诺就是“爱”,让师爱伴随我的教育生命,更让师爱引领我的教育足迹。  相似文献   

12.
在那些“过来的人”看来,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一定会有不少的烦恼。要不然,今天上语文课,老师绝不会以“成长的烦恼”为题,让每个学生“把你遇到过的烦恼列个清单,选择自己最苦恼的一件事或几件事”写一篇作文。当然,这也是语文课第一单元写作练习上的要求。成长的烦恼,成长的烦恼,自己在成长中究竟有什么烦恼?一时,还真的难住了我。可以说,和上一代人比,我们确实是幸福的,“吃讲营养,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都赶上了。平时在家,爸爸妈妈虽然也因我在学习上“不够自觉”,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良好环境,一次次对我“忆苦思甜”,甚至大发…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农村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教了11年书。对于农村教育,我曾经彷徨、困惑,我甚至曾以为,一辈子扎根在农村学校,是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在那段时间里.我陷入了深深的挣扎之中,我的努力会有回报吗?我能否像城市教师那样把课上得妙趣横生、生动盎然呢?思索的结果让我自己也很失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我绝不可能像城市教师那样成为“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我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三分半责任田”种好.就万事大吉了。  相似文献   

14.
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个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都成为我志同道合的“书友”。多年来,我致力于此,学习、思考、实践,先后发表了《阅读:打开语教育的窗口》、《教师为什么要读书》等十多篇相关章,还在江苏、湖南、福建、四川等地作了几十场有关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从书香校园到书香社会的梦想,有一个书香中国、化中国的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了几篇关于“学生选择老师”的文章,学习了少数学校先让自己的教师“演讲”,“才艺展示”和“答辨”,再由“家长和孩子投票选择教师”的“先进经验”,读后如刺在喉,不吐难受,笔者以为,该校让学生选择老师这一做法背离了中国的教育现实和学生实际,是不懂教育规律的做法,似有作秀之嫌。  相似文献   

16.
一能倾听。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教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时刻在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例如一位教师在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段:生1:我想提一个问题: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怎样?师:你敢于提出问题,真能干!同学们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生2: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师:你的意思是诗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生3:我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生4:我觉得应该很扫兴,因为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没有看到里面的景色,一定感到很遗憾。生3:我反对。尽管他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像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像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师:你真不了起,还能联系《春日》中的诗句说自己的感受,你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了“一枝红杏”,就像是———生3:就像是看到了一个春天!师:你的想像多有创意!春天就...  相似文献   

17.
如何帮助学生了解爱、懂得爱,学会爱,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这里面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四点:(1)教育方式单一,缺少生动性和感染力;(2)忽略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不切实际地拔高,造成学生反感;(3)忽视身边的示范,爱心教育没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生缺乏“给予也是快乐”的体验;(4)家长(教师)不全面或不正确地表达爱,造成孩子不懂关爱别人,不懂孝敬父母,只顾自己,甚至自私自利。针对此,我校开展了爱心教育,从“寻找爱的烙印——营造爱的氛围——争做爱的使”入手,让学生在被爱中学会爱,收效显。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是敏锐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悄悄话”教育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悄声语言让他们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高三女孩,我现在非常烦恼。让我烦恼的是,偏偏在这个特殊时期遭遇了爱情。从高一的时候,我就看到身边的同学们开始了“地下活动”,甚至有的公开拉手。我却从来没有过那种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是敏锐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悄悄话”教育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悄声语言让他们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有错“悄悄”改对一个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有时,一些教师也会讨厌他,当和他接近时,有了思想的交流,就不再觉得他讨厌了。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碰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们并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我班有一名学生,他总爱把别人的小橡皮、小铅笔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