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中国早期铜镜源于西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新疆地区早期铜镜资料的介绍,并与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发现的早期铜镜比较,认为中国早期铜镜可能源于西域.又通过与民族学材料比较,认为中国早期铜镜最初源于萨满教的巫具.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青铜文化辉煌灿烂,铜镜铸行源远流长,笔者搜集了整个十堰地区从汉代到明代流行的30余件铜镜资料,以历史发展的顺序,分为五个大的时段,根据铜镜主纹的发展变化,综合分析整个十堰地区馆藏铜镜成果,并阐明本地区几个历史时期铜镜的类型、年代及特点,对本地区铜镜的制作工艺、时代特点、社会影响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漫话镜子     
也许你想不到,镜子的历史很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用青铜做镜子了。从青铜时代的商周一直到宋、元、明时代,铜镜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起初的青铜镜是将青铜铸成圆盘,打磨得既平整又光洁。这种青铜镜照出来的人影并不清晰,还会生锈,需要经常打磨,不过在没有好镜子的时代只能使用它。中国古代的青铜镜以战国、汉、唐时代最为精致,其中有些铜镜精品制作精细,反光很强,耐腐蚀。如我国考古工作者在东汉墓室中发现的青铜镜“水银沁”,镜面发亮,千古不锈,鉴人毫发。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经过多年对铜镜元…  相似文献   

4.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先是宋朝的“燕几图”演化成明朝的“蝶翅几”再者清初到现代的“七巧板”.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5.
1.鱼儿为什么会在云中游戏?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人们站在河边,向水中看去,常常会发现平静的水面下飘着朵朵白云,鱼儿在云中游戈,这是因为平静的水面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天空中的白云民射的光到这水面时,会发生镜面反射,就在水面下形成了白云的虚像,故我们看到“白云”在水中飘移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到这水面后发生光的折射,折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眼里,便看到鱼儿,这“鱼儿”是水中鱼儿的虚像,不过这种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所形成的,比实际鱼儿的位置浅一些,像的原位置上方.本来鱼儿在水中游戈,我们却看到“鱼儿”在“白云”中游…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没有玻璃镜而用铜镜,多作圆形,正面打磨光亮可以照人,又叫“鉴”。唐朝铜镜制作盛行。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就是和铜镜有关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唐玄宗李隆基把自己生日  相似文献   

7.
<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古人最早以器皿盛水以照容,因此“鉴”起初意为装水的盆。铜镜的出现,则让古人有了更便利的选择。本期,就让我们通过齐王墓青铜方镜,走进那段“以铜为镜”的历史吧!我国古代最大的铜镜1980年,考古队员在山东省淄博市的西汉齐王墓五号陪葬坑,挖掘出一面大型方形铜镜。该铜镜呈长方形,长115.1厘米,  相似文献   

8.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在摇篮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塑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人作文教学之中,并使之发挥效力,实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良策。  相似文献   

9.
李瑾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I0004-I0006
唐代铜镜纹饰审美特色表现在对称、排列、均衡、节奏、线条、浮雕、镶嵌、透雕等方面,是人们对情感追求的完美体现。唐代铜镜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绚烂多姿的艺术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唐代铜镜的纹饰特色对后世的纹样设计也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初,“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城的建筑最初大约在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当时是部落之间进行战争的堡垒。我国古代的城,大的叫城,也叫都邑,小的叫城邑,凡主将所居的城又叫牙城。古代的城墙一般有三丈到三丈六尺高,商代的城墙有的达六丈宽。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谓之女墙。古代的城墙都是夯土建筑;宋代,砖城渐增;到了清代,都是整齐坚固的砖石城墙了。国都的城,都有规模巨大的宫殿、宗庙和各部门的官署,有国君宗族和各级官吏的住宅。古代的城有的还有护城河,叫“池”,“城池”一词便由此而来。最初…  相似文献   

11.
(1)寿光的需求。山东寿光蔬菜的发展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个品种;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万亩.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王婆”牌洋香瓜.“圣珠”牌西红柿.“乐义”牌蔬菜.“欧亚特”蔬菜等无公害蔬菜品牌都赢得了海内外的赞誉。2004年.寿光市瓜菜大棚发展到50万个.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两红柿、万亩甜瓜.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系从秦汉时期西瓯中的一支发展演变而来。唐宋时与壮侗语族诸民族统称为“僚”,明清时称“水”。他们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另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及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也有分布。水族操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水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流传着诗歌、故事、传说、寓言、水歌等多种形式。这里的人民非常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诗歌有长篇叙事诗,也有即兴的短歌,其内容有叙述古代人类起源和民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有位丞相.他听说有位叫张邱建的算学大师很是了不起,于是想亲自试一试,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像传说的那样神算.一天.丞相邀请张邱建到其府上,问他:“现有钱一百文,要买一百只鸡.如果公鸡每只五文钱。母鸡每只三文钱,小鸡三只一文钱.这一百只鸡该如何买法?”张邱建略加思索后答道:“那就买4只公鸡,18只母鸡,78只小鸡便成.”丞相一算。果然花了一百文钱,买的鸡又恰好一百只.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填数的研究.《系辞上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河出图”是指伏羲氏统治天下时,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载着一张“河图”送给伏羲;“洛出书”则是指大禹治水时,洛水中跃出一头神龟,背上刻着一张“洛书”献给大禹,帮助他统治天下.其中,“洛书”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图书馆走过了一个从“以书为本”的古代藏书楼,到“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现代图书馆的历程.在这个历程中,我国图书馆在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及满足读者需求的层次上,“以人为本”的倾向逐渐突显,在演变过程中走向了它服务于“人”的终极归宿.  相似文献   

16.
我国照脸铜镜的发明是在商代.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形铜镜四件有大、中、小三种类型.镜背正中有拱形环钮,分别饰以叶脉纹、弦纹和长短线纹.形制较为原始,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铜镜.在商代以前还没有镜子,人们用“止水”照面,《庄子·德充符》有“人莫鉴于流水两鉴于止水”的记载.在古文字中,鉴字作“监”,象人用眼在水盂中照看,后来发明铜镜,加一个金字,作(金监)或作鉴.所以人们把铜镜也叫鉴.春秋、战国至汉代,是铜镜制造工艺提高的时期.唐代则是我国铜镜手工艺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没有严格分科意义的教育,自然也就没有独立的国文学科,国文教学内容包容在混合型教育之中。清末,改书院、倡实学的浪潮逐渐高涨,将西方分科教学模式传入华夏,分科教学从最初侧重科学技术教育逐步拓展到其他学科。国文科独立设置经历了“呼唤设科”一“应运而生”一“全面成型”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论苏轼的书法理论徐海清中国的书法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由隋至唐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到了宋又形成了新的高峰。宋代虽不像唐代那样多姿多采,但也名家辈出,灿烂辉煌。他们在继承古代特别是魏晋的书法艺术上又有新的突破,所谓“宋人尚意”的时代风格已经形成.在书法理...  相似文献   

19.
汉代铜镜七言诗铭文体现的奉顺阴阳、追慕神仙和征服夷狄思想,显示出鲜明的汉武帝、汉宣帝时代精神。联系这类具有七言诗镜铭的铜镜产生时间以及“柏梁联句”的传说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七言诗在西汉时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鄂州馆藏铜镜进行分类归纳和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演变规律,探究其铸造工艺,了解数千年来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