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在一次期末考试中 ,有这样一道题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   了 .试题给出的答案是 :变大、变小 .“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大”是正确的 ,但“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时 ,观察者与波源间的波长变小”一定正确吗 ?问题讨论设波的传播速度为 V,波长为λ,周期为 T,频率为ν.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列车进站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音调变高;列车离去时,汽笛声不仅越来越小,而且音调变低。反之,若声源未动而观察运动,或声源和观察同时在运动,也会发生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致的现象。由于波源或观察的运动而出现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一  相似文献   

3.
4.
多普勒效应是声波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对此类问题的研究一般仅限于声源和观测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精形,而对任意方向的多普勒效应,因情况比较复杂,研究讨论较少,且采用的方法多为将速度进行投影,不易理解,直接利用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对观测和波源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作一探讨,方法简单,便于理解,根据由此得出的结论分别讨论,还可得出与各种情况下多普勒效应相一致的结果和公式。  相似文献   

5.
韩静波 《物理教师》2006,27(5):31-32
本刊2005年第6期的《多普勒效应中易混淆的两个问题》一文(下简称“原文”)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我觉得该文有不妥之处,甚至有一种情况的分析是错误的,本人以声波为例,期以准确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多普勒效应的一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和现象.本文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效应是当波源或者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的现象.要理解多普勒效应,必须先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频率的区别,这是学习多普勒效应的关键:下面谈谈多普勒效应的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秦洪柱 《物理教师》2002,23(10):6-7
“多普勒效应”原是普通物理学的内容,现第一次下放到高中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中。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是目前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课题之一。下面结合本人讲授该节课的教学体会,谈谈化解难点应做到的“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理科)教案》(2001年6月第1版)有关《多普勒效应》一节(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郎荣福、王维群)教案中介绍多普勒效应成因中有一处错误: 在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源相对介质运动时,是这样介绍的: 设观察者不动,波源以V源=10 m/s的波速向观察者运动,此时相对观察者的波速为:V+V源=110 m/s(原文中波速V=100 m/s,波源频率,f=100 Hz),因此观察者在t=1 s里感受  相似文献   

9.
毛振生  吴克 《物理教师》2002,23(1):32-32
部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在必修加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中 ,增加了“多普勒效应”一节 ,属于A层次要求 (即较低要求的层次 ,所列知识的内容 ,在高中阶段不宜深入展开 ) .为了通俗易懂地引导学生弄清其物理原理 ,笔者依据声波与水波传播规律的相近性 ,借用中学现有仪器 (稍加改进 )设计了以下演示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器材〕发波水槽、投影仪、电磁振动器、小球形激发头、频闪效应遮光器、直流电机 (可用玩具电机改制 )、滑动变阻器、直流电源、导线若干 .〔实验方法〕图 1按照图 1那样安装器材…  相似文献   

10.
11.
马连喜  王绍符 《物理教师》2007,28(11):41-42
由于相对运动,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实际发出的频率会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声波,用经典力学处理即能给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对此笔者的文章中已有详细的讨论[1],其结果为f0=1 uv01-uvsfs.其中u0、us和v依次为观察者、波源和波在介质中的速度.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对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文  顾尧 《物理教师》2004,25(6):54-56
物理学中有很多以物理学家命名的效应,但是在物理学之外的领域,像多普勒效应这样广为人知,被人们如此频繁地提到,可能是不多见的.如天文学家由它测出天体的运行速度,航天工程上由它利用雷达进行人造卫星等运动目标的监测,医学上利用超声多普勒进行诊断等等,正是上面所述的原因,多普勒效应及其简单应用的内容写进了最新的高中物理新教材。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多普勒效应的统一推导方法,得出了多普勒效应的一般公式,多普勒效应的四种情况都是该公式的特例,并推广到电磁现象。  相似文献   

14.
1 教材分析多普勒效应是机械波一章第九节的内容。学生学习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了解了波的干涉、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波的这一重要的特性。本节内容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大纲要求是A(较低层次要求),但是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本节又是非常好的素材。多普勒效应不仅存在于机械波,也存在于光波、电磁波中,在医疗、交通、航天等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学习它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效应     
新版《全日制普高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机械波》中以声波为例对多普勒效应做了定性的说明,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先发现的。现在以机械波为例,波源与观察者的连线上运动的情况来介绍多普勒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了有关多普勒效应的内容,从更新教材内容、改变学生知识结构及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落实这部分内容,现将本人在近两届高一“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本应用“波数法”分析多普勒效应,从而较直观地讨论其应用原理。  相似文献   

19.
1 多普勒效应及重要规律1.1多普效应若波源或观察者或它们二者均相对介质运动,则感觉到的频率f’和波源的真实频率一般并不相同,这个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1.2多普勒效应的规律为了便于研究问题,先规定符号规则。设u表示波源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观察者对介质的速度,V表示波的传播速度,若波源趋近观察者u为正,反之为负;若观察者趋近波源,则v为正,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效应问题最近几年来高考中物理新增内容,并且多普勒效应也是波的特性之一,但平时谈及的较少,故出现时觉得较陌生。为加强理解,应着眼于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