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高端融合发展呈现出四个趋势:公共文化共享资源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高科技化、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智慧化和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云”方案化。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可以通过政策引领,全力推动公共文化共享资源的数字化;因地制宜,有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科技化;引培并举,逐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科技素养;项目带动,自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云”方案化;优化环境,逐渐形成科技与公共文化、文化产业高端融合的良性互动等五个方面的措施,促进科技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高端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学团队通过吸纳高职公共课程教师,形成公共课程"无界化"教学团队,可以弥补高职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教育理念,使公共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落到实处,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文化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体现高职公共课程服务职业、服务专业、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风雨桥是侗族的关键符号之一,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侗族人的脊梁。随着侗寨生态环境的现代化,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任重而道远。数字化和遗产化为风雨桥的静态化保护带来了机遇。风雨桥与公共生活存在着"人造风雨桥,风雨桥塑人"的关系,因此,风雨桥与公共生活的融合是其保护和传承的关键,为此风雨桥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从风雨桥的物质空间或者符号构建方面入手并拓展到侗族精神文化领域。在此基础上,风雨桥的活态化保护和传承要走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道路并使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与风雨桥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形成文化产业链。  相似文献   

4.
唐山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山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文章在分析两者融合的条件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两者融合主要的三种模式:即博物馆暨创意产业园模式、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和公共文化空间模式,并提出了"一点一线一面一创新"的发展思路:即以工业遗产为出发点,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集群,利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5.
文化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文化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一方面,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旨在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本质在于增强文化科技向社会应用的转化能力,实现文化强国 目标.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智能化运作的逻辑,即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双重协同需要体现客观性原则,契合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走向和价值定位,凸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意义.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双重协同的智能化运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促进文化的发展,搭建有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发挥平台的基础功能,构建市场目标的产学研联盟,培养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公共基层文化服务数字平台的建设,巩固和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促进数字文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挖掘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基于哈尔滨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打造专业开放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数字化服务均衡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等路径,以期提高哈尔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文化是服务于乡村民众以及农村发展的文化形态。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应结合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有效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路径,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本文总结了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困境及其具体成因,并提出乡村公共文化发展路径,希望对推动旅游与乡村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创造新的价值和新的发展领域.其中云计算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集大成者,在互联网+时代,将带给社会巨大的变革."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第一要素就是云,未来大部分的科技创新都将基于云产生,很多传统企业已经从"触网"转变成为"触云".新形势下"互联网+"赋予云计算使命,需要建立一个超大体量的云生态系统,为下层基础设施服务提供支撑,满足不同的传统行业互联网化转型,在当前的趋势下,云计算的应用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和升级;云计算将会带给人们生产生活更多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以及民众日益丰富的文化体验需求,推动着“数字乡愁”实践与理论的创新深入,对其形式展现及内涵挖掘均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然而,当下“数字乡愁”实践依然存在诸多共性与个性的问题,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宏观统筹,力促文化与科技融合协作;守好优秀的传统村落文化,推进文化数字化成果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同时汇聚民智,赋权于民,实现生活与科技、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从而留住乡愁。  相似文献   

10.
文化在全球化下得到了发展。一方面,全球化的"去地域化"加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强化了"地域化",让各种文化得以展现各自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在全球化的最典型表现——经济全球化下,文化与经济呈现出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一体化趋势,促进了文化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振兴是时代赋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导向。农村公共文化结构转型,既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机制、模式的重构,也是具有批判、导向、整合功能的新型农村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的成型过程。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振兴是以文化内生性激发文化自觉,重构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战略任务,是以重塑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理念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端对需求端的适应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开放—融合",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效—增能"的系统工程。其重点在于突破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空洞、服务机制空转的困境,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质量与治理能力,并重构农村社会认同,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服务我国强国战略方面具有八大功能: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助力我国国际传播本土队伍建设,推动当代中国本土化阐释;培育知华友华力量,助力构筑国际统一战线;赋能国际技术人才培养,助推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改善国家形象海外认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人文交流,服务公共外交;促进华侨华人语言文化传承,增强海内外中华民族凝聚力。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6条路径:科学制定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大力度推进中文课程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并启动标准体系支持项目;推动虚拟空间国际中文教育加快发展;加强中文教学资源的精准化、数字化建设;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各国高层次本土中文人才;大力支持海外华文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模式已逐渐落后于科技发展步伐。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背景及市场需求,将科技合作国际化与军民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相结合,积极探索"一化三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模式,可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实习、实训、实产融合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复合型共享资源平台,离不开具有辐射引领作用、高水平、专业化的复合型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重庆永川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面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不足、公共实训基地共享程度不高、公共实训基地服务社会乏力等困境,通过创建“政校园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实训平台、形成“六位一体”育人态势、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等策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8,(1):73-79
智慧校园建设是校园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首先将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概括为技术驱动型、应用驱动型、知识驱动型、融合驱动型等四种类型,随后分析了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特征。基于此,文章结合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融合等新的技术理念,设计了基于融合发展的智慧校园技术架构。最后,文章提出从"五个维度"推进深度融合、促进智慧校园融合发展的技术策略。文章提出的融合发展理念和技术实现策略,为当前正在兴起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上海、青岛、济南三个城市社区文化中心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社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已经难以满足上海市民对社区公共文化多样性、高品质、社会化等发展需要,而青岛、济南等地由于需求层次、制度安排、基层文化社会组织、企业发育相对滞后等原因,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还处于保障性阶段;基于以上差异,上海市选择了政府、社区、文化社会组织、企业多元合作,并建设以"文化资源配送系统"、"社区自发挖掘培育文化服务"为主的公共文化供给体系;而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五大文化惠民工程"以及政府对口扶持、文化馆、艺术馆等政府单独主办的公共文化资源及活动等,则为青岛、济南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提供了基本保障。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不同发展阶段社区文化中心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内容、管理、效能的差异,对于发展过程中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社区文化服务供给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电视编辑与导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例,通过"五个结合"实验教学流程实施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式知行合一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五个四"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了适应与应对媒体融合云和智慧媒体发展,中心开发建设了国内高校首个基于混合云的媒体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媒体融合云平台,初步构建了"平台+内容+渠道+终端+应用+教育"的高校媒体融合教育生态系统,实现了媒体实践教学的云化、虚拟化、智慧化,探索了融合媒体背景下传媒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参与地方公共服务的组织责任主要体现在人才资源、公益文化、办学资源等方面,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为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自2016年开始,江苏省每年在高考本科提前批次定向招录乡村定向师范生,开展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教学对象的变化促进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创新,如何推动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强化定向乡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如何将乡土文化融入"准乡村教师"职业道德从而"铸魂塑魄";如何重新理解和重建更具乡土性、在地化、开放性的教学逻辑,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实践转向包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构与重建,将来自真实的乡村生活情境,具有乡土性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体验与"准乡村教师"的职业生命体验相融合,同时将教育学体系的理论形态转向乡土的实践形态,让地域性和地方性知识走进课堂,促进具身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紧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展开双向评估,最终实现教师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建设的"乡土表达".  相似文献   

20.
当前从事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比较欠缺,产学研模式、人才培养和推出机制等滞后。在认真梳理传统文化产业的门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台湾高校科技与传统文化产业相结合的经验,建立"TRIZ创新"大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体系,通过建立海峡文创人才孵化站,探索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一批适合文创产业"文化+科技+创意"融合的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