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在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中,冯其庸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并不过份.他还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精神财富!”在同一篇文章中,冯先生总结了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五个特点,即第一是庞大;第二是紧张;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第四前呼后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实有意;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你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的读完而不觉其长”(《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3,(10)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副对联道尽武侠小说一代宗师金庸的传世大作。可以这样说,在地球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的小说,可见其无人可以比肩的影响力。然而,世人皆知以武林至尊著称的那个“金庸”,却不太熟悉其还有一个以报业家“查良镛”而同样响亮的本名。在六十多年的激荡岁月中,以这两个面孔出现的他,经历了人生无数的风风雨雨。1927年2月,他生于浙江海宁县富有家庭。八九岁时,他无意中读到一本《荒江女侠》的小说,惊叹“想不到世上还有那么好看的书”。从此成了武侠小说迷。中学时代的金庸已显露出文学才华,但他内…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第三版修改已经完成,学者们各有其说。汤哲声认为,金庸小说既然已经定型成为经典,就不应再随意改动。卢敦基认为,金庸修改小说是他个人权利之内的事,再次修改金庸小说,给作品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韩云波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体现了他从“流行经典”走向“历史经典”的努力。马睿认为,金庸再次修改小说,并未对武侠文体做出新贡献,这只是一场通俗文学、大众传媒和世俗化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知道他的名字——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金庸。 居住华人最多的地方当然是中国大陆。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金庸的名字广为人知,金庸的作品席卷大江南北,“金庸迷”不分男女老少、地区民族。许多海外华侨对金庸的武侠小说也情有独钟。其实,没有中国人的地方也有不少外国人知道金庸。他们不仅喜爱金庸作品,而且  相似文献   

5.
“飞雪连天射白鹿,书笑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是用来写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侠小说的。要说武侠剧写得最好的,人们的意见往往不一,但赞成金庸小说的,却有很大的一部分人。我最爱看的便是金庸小说了。我认为他所写的情节往往能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要往下看,看完了还想自己往下续篇。其中最让我推崇的便是《神雕侠侣》了,这里最值得喝彩的地方,便是对杨对和小龙女的塑造了。杨过,是一个比东邪还要不守礼法的小子,居然敢娶他的姑姑为妻,这简直就是违背伦理。可是,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他对小龙女的爱情已经得到了肯定。他将杨过的鲜明个性及其个人…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读金庸的小说,最吸引我们的是他的博学广闻:天南地北的景物,天差地别的民风民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佛经、道教、五行、八卦、历史、地理……无不入书中,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部部小说都充满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那么,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宁海人,1923年出生于江南世家。查慎行、查伊璜、查良铮(穆旦)都是查家的名人。1936年,少年金庸考入嘉兴中学。1938年,他进了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初中部。当时的他完全靠“战区学生救济金”维持生活、学业。穿的衣服都是训练团留下来的,就算天寒地冻也只是穿两…  相似文献   

8.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9.
我看金庸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已被印成多国文字,全球畅销,更有外国朋友把读金庸先生的作品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捷径。香港有两位作家写书发了大财,一位是倪匡,另一位就是“金大虾”了。看了这么多部金先生的作品,也算是一名大“虾”,所以我就侃侃对金先生作品的看法。一部好的武侠作品,一定要有令人神往的武功秘籍,相当鲜明的侠义精神,再加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便是武侠小说的骨架。仔细分析金庸的小说,发现几条“真理”,我称它为“金氏定律”:一、男主角要么绝对聪明,要么绝对英俊,要么两者兼有。金大侠笔下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10.
金庸先生用他的十五部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武侠世界,在刀光剑影的大侠群体中有一个是另类的,另类的让人不敢去相信他出自金庸的笔下,但他却也许是最为精彩的,也是最为平民的,这便是《鹿鼎记》中韦小宝。  相似文献   

11.
宋朝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流传甚广 ,以至人们说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用类似的话评价金庸的作品 ,也毫不过分。可以说 ,凡有华人的地方 ,则有金庸的作品流传。从青春少年到白发老人 ,从学者教授到农夫工匠 ,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中都有大量的“金庸迷”。国际性的金庸学术研讨会已开了三次 ,金庸的作品之一《笑傲江湖》 ,已被中央电视台改编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正式公映。本文拟从人才成长的角度 ,剖析这部作品的意义。《笑傲江湖》 ,应把它当成一部阐发人生哲理的作品来读 ,透过小说描写的刀光剑影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如何…  相似文献   

12.
回望中国文学史的百年沉浮,我们不可能忽视那一度翻涌的金庸浪潮。从80年代金庸小说传入内地,“金庸热”可谓经久不衰,国内外的评论界也对金庸小说作出各种评论,尤其是90年代以来精英阶层对金庸小说的认可让其地位猛然提升,大有登堂入室之势。虽然批评文章屡见报端,却也阻止不了“金庸热”的强劲势头。甚至有人认为:“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3.
柴育斌 《教师博览》2022,(29):11-13
<正>“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这句话出自金庸《倚天屠龙记》中《九阳真经》的口诀。我不是金庸迷,但我很喜欢这句话。这话原意是说练武者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对手的强悍,而是内心的忧惧不安、自乱方寸。人生最高的心理境界也许就是“清风拂山岗”,想让学生明白这理,我自己先交了昂贵的学费。  相似文献   

14.
1989年,金庸辞去了他的“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的职务。1992年,他又辞去了《明报》集团董事长的职务,退出了他所热爱并经营多年的新闻界,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涯。对于那些熟悉金庸的武侠小说的读者们来说,金庸的举动并不会使他们感到意外,他只是重复了他在他的小说中所多次描写过的英雄人物的结局。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正是用“退隐”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作为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队伍“红巾军”领袖的政治生命。而在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中,金庸再一次描写到这一点,尽管韦小宝荣膺了“鹿鼎公”这样显赫的职位,并深得…  相似文献   

15.
读金庸的小说,最吸引我们的是他的博学广闻:天南地北的景物,天差地别的民风民俗,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佛经、道教、五行、八卦、历史、地理……无不入书中,可谓“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部部小说都充满浓厚的中国化气息。那么,他的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书迷读书录书迷名片:金学军口浙江金华一中98届高三(2)班因为本人姓金,所以很早就“认识”了金庸。且说金庸。金庸不姓金,姓查zha,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入。我想,很多读者大概都已知道金庸之名是来自“镛”字的一分为。历史上,“海宁查家”无疑是一个声势煊赫的大放,历代人才辈出。如清代的著名诗人查慎行便是金庸的高祖。“一门七进土,叔侄五翰林”,可以想见其科第之盛。至于金康自己——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许多报纸。媒体如是说。再说其小说。金庸写的小说不多,共匕部,他曾用一副对联将其小说的书名串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8,(9):4-9
你还记得这个老笑话吗: 爷爷问小新:“你知道金庸的14部武佚小说可连成一副对联吗?” 小新答:“不知道!但你知道罗琳写的7本书也可连成一句话吗?”  相似文献   

19.
《金庸群侠传》把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小说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片段,如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冰火岛、英雄大会等融合在一起,改编成了一款角色扮演游戏。每个玩过《金庸群侠传》的玩家都会称之为“经典”,所以你一定要玩一玩。  相似文献   

20.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