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一个新闻写作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向报纸写些反映生产第一线情况的短消息、小通讯之类。但是有些稿件见报后,往往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其中有些是由于编辑对稿件的某些不适当的修改而造成的。多表现为对先进人物的拔高或想当然所致。如有次在一篇工作建议中,笔者写道,“由于本单位××科认为资金不足,工作难以开展……”,报纸刊用时,改为“由于本单位认为资金不足……”,而××科  相似文献   

2.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岭 《历史档案》2006,2(2):106-112
在近代留学史上,中国学子负笈德国占有重要地位,其高潮主要是北洋政府晚期和南京政府前期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拟依据所见资料,将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留德教育情况做一简略述评,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进展。一中国青年留学德国,始于晚清,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到那里学习军  相似文献   

3.
哥廷根的山林就是小夜曲。哥廷根的山不是怪石嶙峋的高山,这里土多于石:但是却确又有山的气势。山顶上的俾斯麦塔高踞群山之巅,在云雾升腾时,在乱云中露出的塔顶,望之也颇有蓬莱仙山之概。  相似文献   

4.
哥廷根的山林就是小夜曲.哥廷根的山不是怪石嶙峋的高山,这里土多于石;但是却确又有山的气势.山顶上的俾斯麦塔高踞群山之巅,在云雾升腾时,在乱云中露出的塔顶,望之也颇有蓬莱仙山之概.  相似文献   

5.
冀良 《出版史料》2008,(4):40-41
《留德十年》(季羡林著)1992年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欢迎,1994年再次印刷。这部书稿,一开始我们就认为是个好选题,经过时间的考验,证明它确实是一本好书。正像北大教授邓广铭先生所说:这是“文科研究生的一本必读书”,“不止在治学上,而且在为人上,全都可以作一般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相似文献   

6.
(编前的话) <留德家书>总计2000余封信,是一对父子的"两地书",也是一个家庭业已存档的历史记忆. 父亲:俞天白,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曾在<萌芽>担任副总编辑,1993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代表作品<大上海沉没>系列小说.  相似文献   

7.
俞可: 7月4日给你的信,想来已收到.上个星期五(7月14日)就想给你写信,因为,我从《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想将此内容告诉你,并将报纸附你,但还嫌不具体.正在这时候,看到同一天的《文汇报》,也刊出了这题目,而且刊登两个学生的作文.太精彩了.精彩不仅仅是学生的作文,而是此命题对你现存的思维方式针对性实在太强了.可又得知,阿舅已经从成都来上海,约定周六在外婆家见面,于是,等到与阿舅见面以后再给你写这封信.  相似文献   

8.
笔下留神     
记者手里都有一支笔。古今中外,天南地北,记者都可以写;但要笔下留神,尊重客观事实,顾及社会效果。郑海霞为啥怕记者? 表扬稿好写吗?不见得,有的人就怕记者表扬他。中国女篮运动员郑海霞个子高,身体结实,在篮球场上冲锋陷阵,天不怕,地不怕,但下场以后最怕记者,据说她对记者登门采访十分戒备。  相似文献   

9.
笔下有路     
刘冰 《军事记者》2008,(10):68-68
他的榜样是向南林,把工作当快乐,追求路上不言累。他的工作是报道员,视稿件为至爱,日日采写不放松。他就是总装某基地救生大队士官报道员田广。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习惯把写稿编稿草率、敷衍、粗枝大叶的人称为“马虎先生”,何以叫“马虎”呢:据说宋末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自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相似文献   

11.
记得在部队时,由于自己爱好写作,便时常熬夜爬格做文章,并不时有点“小东西”见诸报端。为此,部队领导把我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搞通讯报道。回到铁路工作后,虽有几次机会可以转为行政干部,但我还是选择了宣传思想和新闻工作岗位,并先后担任过临汾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运城车务段党委副书记、《临汾铁道报》总编辑等职务。如此这般,我的前半生,与自己热爱的宣传思想工  相似文献   

12.
走笔下龙湾     
初冬时节,偶遇赴越南下龙湾一游的机会,虽不及跨越洲际那般兴致,却也另有一番别样感受。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向世界介绍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而斯诺笔下的新四军,就不太为人所知了.其长篇通讯《项英的一支铁军》在《亚细亚》月刊1939年5月号发表后,被上海《良友》画报和《华美》周报翻译转载.后来,斯诺又采写了多篇关于新四军的报道和通讯,让中外人士深入了解新四军坚持江南抗战斗争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学洙 《新闻窗》2005,(6):50-50
做人做事,都有一条底线。底线,乃警戒线,-临界线。滑过。底线,性质往往就变了。  相似文献   

15.
张硕 《大观周刊》2011,(33):98-9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美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作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也成为三颗耀眼的巨星,放射着夺目的光辉,散发着绚丽的色彩。拉斐尔的艺术不同于迭芬奇那样含蓄和富于理智,也不同于米开朗琪罗那样雄伟、有力和充满激情。他的艺术以优雅、和谐、高度完美为标志,他笔下的圣母,秀美、圆润、优雅、和谐、柔和、高度完美,将善良、纯洁和美丽渲染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南台的小说,主要写人,但稍带着他写过狗,然而,南台笔下的狗,似乎与近年的狼图腾、狗崇拜没有关系,并不为狗而狗,而是为人而狗. 一、<一朝县令>中的狗 <一朝县令>中有一条狗,名叫"黄狼",是水泉县代理书记曹兀龙的看家狗.狗而以狼命名,足见其恶.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间,有关西瓜使用“膨大剂”的报道不断见诸于各类媒体,在对超量甚至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进行曝光、呼吁有关部门引起重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膨大剂“风波出来之后,笔者即去探访衢州瓜果市场,一位水果摊主生气地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胡乱报道,弄得他们连好西瓜都卖不出去了!另据余姚日报调查,往年这个时候每天能销售1万公斤西瓜的余姚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一个摊位,今年的销售量还不到一半  相似文献   

18.
学者陈之迈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现代中国有三位最知兵也就是最懂军事的文人,其中两位就是下面要说到的傅斯年和张季鸾(另一位是丁文江).按:傅是山东聊城人,张亦出生于山东邹平,他们可算半个老乡,还都和《大公报》有些渊源,一度也有信函沟通与日常往来.多半因此,1941年9月张季鸾病逝后,傅斯年才会在一封信中称赞其为“报界完人”.  相似文献   

19.
在我所接触到的报刊中,我觉得《读书》是一家办得富有特色的刊物。它的特色之一是:编发的文稿各具自己的风格,或是清新,或是俊逸,或是含蓄,或是朴实,或是富有哲理。读来令人赏心悦目。这种良好局面的形成,有豁达的编者恐怕是个重要因素。《读书》编者笔下有情,他们处理文稿,很注意尊重作者的风格,尤其是语言风格。改稿的增或删,多不失作者的语言风貌。如若编者和作者的心不具有相通的灵犀一点,能有如此的默契么!  相似文献   

20.
史进舞棒中看不中用,尽管“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的转”,也经不起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将棒一掣、一搠、一缴。原来史进使的是“花棒”,只图好看,不讲实用,所以赢不得真好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