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陕西档案》2015,(3):58
据外媒报道,荷兰微生物学家约恩克发明出了一种可自我修复的水泥,可防止水泥墙出现裂缝。这种水泥的奥秘在于其中添加了乳酸钙和一种常见于活火山和碱湖周围石头中的细菌。当水泥出现裂缝渗入水后,这种细菌就被"唤醒",然后"吃掉"乳酸钙,分泌出能修补裂缝的石灰岩,时间需要大约3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细菌修复的裂缝宽度不能超过0.8毫米,长度则没有限制。普通水泥开裂后,向裂口处喷洒含有这种细菌的液体可起到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能力分为自我净化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两部分,其中自我净化能力包括内部净化和外部净化,自我修复能力包括信息内容修复和信息结构修复。以信息过滤和图像视频内容识别技术为核心构建自我净化的自动甄别实现机制;以用户信息选择偏好为核心构建环境净化实现机制。以网络信息组织和传播方式为核心构建信息内容修复实现机制和信息结构修复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3.
内心的尺寸     
星竹  小浩 《出版参考》2007,(12):1-1
买衣服时,我们常常不一定就能买到十分合身的,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新衣服长了一些.或是短了一些而感到别扭。但穿上了,时间一长,我们居然一点点地适应了这种短或是长.甚至屈从了这种短或长。慢慢地,我们的内心还会转变,要是穿得短款,我们便会以为,穿短款的衣服才合适我们。反过来亦是如此。而这个时候,我们却完全违背了当初买衣服时那个内心的固有尺寸。  相似文献   

4.
虚拟实在是计算机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象,在这种状态之中,物体既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被体验的对象。在虚拟真实之中,虚拟自我也可以理解为人类个体在虚拟时空之中一种栖居和存在的状态。这种栖居和存在势必又将重新建构自我的含义,自我源自两重真实的互动与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虚拟真实(virtual reality)建构的过程就是人们在与真实对应的虚拟或者虚构的世界中,通过自我的投射或者中介重新建构自我的过程。建构虚拟真实也是人们认知自我的愿望的实现。本项研究以虚拟真实这一传播技术形态为视角来观察人的本体性在这场信息革命中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瑜 《东南传播》2020,(1):36-38
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的颠覆,更是虚拟世界的创世,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格或是无法实现的理想人格均可在网络空间释放和建构,也就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特有产物——"虚拟人格"。而这种虚拟人格在社交网络中尤为活跃,社交网络编织着一张关系网,虚拟主体在进行网络化交流时,也建构着关系自我,这种关系自我是虚拟人格的构成之一,而社交货币为虚拟人格中关系自我的建构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现象发现为企业进行社交营销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6.
奇特的军服     
常见的军服有军常服、礼服、作战服、飞行服、潜水服等,下面介绍几种特殊的军服。能驱走毒蛇、蚊虫的军服这种军服用一种特殊的药液浸泡后,再经过特殊物质处理,穿到身上时,衣服会放出一种令毒蛇、蚊虫害怕的气味。当毒蛇、蚊虫距衣服2米左右时,就会有强烈的“逃生”反应。能当做食品的军服这是一种仅供侦察兵穿的由特殊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合成的衣服。一件上衣能够保证一名士兵六  相似文献   

7.
一、影视服装的基本职能 影视服装是指电影电视中的角色所穿的服装.这里的服装除了衣服之外,还包括鞋具、帽子、头饰等其它饰物.服装是设计人员用来塑造人物和讲述故事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首要任务是帮助完成从自我的演员到非自我的角色的转变;其功能包括展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等基本特征,塑造人物个性,体现人物关系及传达剧目精神.  相似文献   

8.
纸张揭分方法是非常古老的一种用于修复脆弱、破损纸张的方法。早在1848年,伦敦修复员Baldwin首次报导了这种方法。今天,纸张揭分已成为修复严重破损的纸张的理想方法。 近三十年来,德国图书馆一直致力于研究这种修复方法,并使其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1994年夏天  相似文献   

9.
修复     
蚯蚓被截成几段,每一段又都能成为一条新的蚯蚓。壁虎断尾后,过些时候会长出一条新尾巴。螃蟹的螯夹被毁后,也会再生出一个新螫夹来。生命的自我修复能力,是生命现象中最令人敬畏的一点。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与河北省档案馆共同开发研制的PR90—1型复方天然防霉防虫剂,于1992年12月16日在北京通过专家鉴定.该药剂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档案霉菌、害虫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型药剂.将这种药剂应用于修复用粘合剂中,能使修复后的纸张获得较强的抗虫霉性能,有效地解决了档案修复部门长期存在的困扰.  相似文献   

11.
潘浩  张幸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75-67
分析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隐私泄露方式,提出一个基于自主计算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隐私保护框架,对用户隐私泄露的各个环节采取系统的保护措施。该框架具有自主计算的自我配置、自我优化、自我修复和自我保护的特性,减轻对容纳多种隐私保护技术的系统的配置复杂性,在多变的复杂环境中具有自适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乔鲜果 《大观周刊》2012,(16):273-273
自我设置语言环境学习一种语言,需要在自己大脑里建立这种语言的意识,用这种语言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用中文思考,再转换成外文。自我设置一种语言环境,就是自我充当由自己设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某一角色,有声地完成其语言任务。  相似文献   

13.
高科技的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的改变,也就对教育发出了强烈的挑战,而新课标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吁中应时而生,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海疆 《大观周刊》2012,(18):239-240
高科技的发展推进着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急剧的改变,也就对教育发出了强烈的挑战,而新课标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吁中应时而生,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天整理我的衣物时,发现很多衣服在过去的岁月里根本就没怎么穿过,更有些衣服在衣柜里从新的放到旧的一年到头下来,压根儿就没碰过.这时,我不由地想起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是啊,我们总是在追求更好的,更多的,更华贵的,以便迎合我们的时尚品位和社会地位.可是看着衣柜里花花绿绿、各式各样的衣服和裙子,回想着那些真正穿过它们的时候又有多少呢?许多衣服买来了,我只穿过一次就扔在一边了,还有些衣服只是凭着自己一时高兴,头脑发热时买下来的,买回去后发现又不合自己心意了,就放在那里垫衣柜了.日积月累,这些衣服占据了我的衣柜,这才发现我平时真正穿的衣服实在没几件,那么那些不常穿的、被我浪费在一边的衣服,想起来就让人觉得可惜,一种深深的遗憾不由得从心底而升.  相似文献   

16.
一 讲完“为什么贴身穿的衣服最好是白色?”,“知识加油站”里,一位年轻母亲在回答儿子的提问:“即使是白色和浅色的衣服,在第一次贴身穿之前也要用清水漂洗一下才好,因为在衣料、衣服的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全都是清洁的。”听着这温馨的话语,仿佛看见那位母亲正在洗刚给儿子买回的几件衣服。 这是一套你能感受到人文关怀的书。  相似文献   

17.
当刘西鸿让她笔下的女孩发出“你不可改变我”的宣言的时候,她道出了当代青年的心声。这一代年轻人的典型特征是对自我的执著追寻。他们总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作为青年中佼佼者的大学生群体就更是如此。追寻自我,认识自我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较高的文化素养增添了这种追寻的复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26日,来自湖北省孝感市一个名叫詹望林的中年人,来到金华市民援助中心金华日报值班室,向记者投诉这样一件事:6月22日,詹拿了一件西服去金华国贸宾馆的洗衣部干洗。24日取衣服时,他发现洗好的西服上有一条长达5厘米的刀割口子。据詹说,他送洗的衣服是日本旧西装,价值1700元。此后,他为赔偿问题多次与宾馆交涉,但对方总说查查看,没有一个说法。詹为此愤愤不平,强烈要求金华日报主持正义,对该宾馆这种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予舆论监督。值班记者听了投诉非常重视,专门到国贸宾馆作了调查,纠纷的经过大致如詹所述,但是对西服被刀割破的责任认定,双方有明显的分歧。宾馆认为,衣服洗好后交到顾客手上时是完好无损的,不  相似文献   

19.
纸质文物具有无法衡量的价值,但受其自身物理特性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必然会产生损毁,因此对其的保护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纸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主要集中在脱酸与加固方面,而在这其中,化学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了解损毁的本质,还是研究新的脱酸加固方法,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因此,本文将以化学为核心,对近十年来国内外在纸质文物脱酸与加固中发展的新材料与新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情境崩溃理论出发,将“仅三天可见”视为微信朋友圈情境崩溃后的情境再分离的用户实践,探讨情境崩溃之后“再分离”的过程和策略;同时挖掘中国社会情境的关系内涵,把中国人的脸面观和关系逻辑纳入到处理情境崩溃的具体实践之中。这种情境崩溃与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不仅仅是社会情境意味的自我呈现问题,更是关系情境中的关系建构、关系中的自我建构和脸面建构的问题。研究发现,“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技术装置,赋予了用户改变情境定义和自我呈现的可能性,也赋予了观众对新的情境定义和人际关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用户通过对“仅三天可见”的创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边界确定、自我与角色的分离、熟人与陌生人边界的确定,从而缓和了情境崩溃引发的冲突,实现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维持”倾向与脸面的修复,也引发了关系中的自我变化和对熟人关系的重构,从而使得“仅三天可见”作为一种情境再分离在中国语境下是一种社会-关系情境的再分离。文章最后讨论了“仅三天可见”作为技术可供性与用户创造性实践的中介,将作为宏观的加速社会结构和行动者对技术的中介使用的能动性连接起来,在社会-关系情境中,实现了结构与行动的松散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