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思考程凤春教师流失是困扰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难题,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外流一直显上升趋势。上海市1992年中小学教师流失2292人,比1991年增加1/3,1993年仅l~2月就又流失6...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失十分严重,师资问题已成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有关部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势必会贻误跨世纪的一代,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进程。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一、教师流失的现状 当前教师流失呈这样的趋势:一是流失速率加  相似文献   

3.
浅议教师“跳槽”现象李进,王浩仁汾阳医专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或从政,或从商,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跳槽”。据1992年8月26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透露,1992年全国共调出(不包括自动离职)中小学教师21.5万人,仅广东省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容乐观。由于“层层拔高使用”的做法和城镇学校的长期“掠夺式”的抽取,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优化培训机制入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讲如下几点意见,请大家研究。一、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文革”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受到了极大冲击,出现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流失”的严重状态。  相似文献   

6.
金晓梅 《湖南教育》2003,(10):16-16
教师流失一直是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十分严峻的问题。然而人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到教师的公开流失,即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到中小学任教或在职中小学教师跳槽、下海、转行等现象,而忽视了一种更为严重的教师流失——隐形流失,即教师的精力外流。这些教师虽然身在学校,却心在校外,他们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外的第二职业上,如家教、兼职、兼课、办辅导班、兴趣班等,而对本职工作却投入甚少,上课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有媒体透露,这种隐性流失目前已占中小学教师的20%左右。与公开流失相比,隐形流失表面上留住的是教师的量,实际上流失的是教师的质,这种流失比公开流失的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础教育教师流动的合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日趋完善,人才流动现象日益频繁,人才流动的合理性也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是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生活条件困难、工资收入过低、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在人才流动中农村中小学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流动一直处于单向的教师流失状态,因而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成了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谈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校本培训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一轮大规模的,以信息技术和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取得了显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新时期我国“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新任务。研究和探索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及其实施途径,势在必行。走向校本,实施校本培训模式必将成为“十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方向。本结合“九五”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谈谈在“十五”期间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校本培训模式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通过整理有关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文献,分析了20余年来我国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研究的特点与基本观点,包括研究方法偏于思辨,研究视角偏于宏观和研究内容与观点有待深化等;同时指出了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上,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方法,融合多元化研究视角,加强研究对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农村教师“隐性流失”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贤娟 《考试周刊》2009,(30):10-11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失严重,一直都是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给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正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教师“隐性流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谈如下几点意见。一、近几年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成绩和问题“文革”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受到了极大冲击,出现了“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流失”的严重状态。“文革”之后的十多年来,特别是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以来,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中小学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1989年底,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从1977年的41.7%,上升到71.4%;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从9.8%,上升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出现了严重的教师流失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必须跳出现象描述的思维定势,思考与分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深层原因,也只有从根本上采取合理对策,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面临着危机。这种危机突出地表现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危机。 第一、教师队伍严重不稳。中小学教师另谋出路,弃教从商的现象日趋严重。广东省中山市今年教师流失达四百多人,东莞市流失达八百多人。有个地区今年以来因有八百多名骨干教师离职而使148所中小学学生失学,引起家长和社会的不安。上海市中小学校教师去年  相似文献   

14.
西北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在现实情况下,要研究西北贫困地区教师的流失,就不能忽略对教师流失意向的研究,只有从源头上对教师的流失加以引导,才能使教师的流动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正在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形成是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内在要求,而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欠缺是有目共睹的。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师范教育的历史性欠缺——我国的师范教育始终以专业知识、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丽忽视了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致使师范毕业生未能完成由“学习”到“任教”,由“学生”到“教师”的自然过渡;另一方面,职后训练的现实性欠缺——我国的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拔高使用的。还有的是未受过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他们在职后所接受的是与师范教育完全类似的在职学历补偿教育。师范教育的“先天不足”未在“后天补足”。这就自然地提出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以致形成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圆满地完成这一课题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以肯定的方式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由于职后教育的业余性、成人性和分散性,受训者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显得尤其重要。能否将继续教育从“大势所趋”变为“人心所向”,使教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继续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了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建立强有力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稳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动力机制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世界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引起各国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相似文献   

17.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目标:项目一致,对象不同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送审稿)》,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均分为“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实践与体验”三大目标领域,其中,每一个目标领域又分为课程目标和基本视点两个层次。中小学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相同,  相似文献   

18.
看板     
《教书育人》2006,(12):6-6
由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常宝宁率领的调查组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的调查得出“有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专家和师范类大学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制定为了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々业能力发展,提高秽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也町以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它的颁布与实施,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不容乐观。由于“层层拔高使用”的做法和城镇学校的长期“掠夺式”的抽取,农村中小学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为了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从优化培训机制入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