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的产生往往依赖于一定的情境,而音乐最能渲染氛围,也最容易触发人的情感。写话时播放适宜的音乐,不仅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还能诱发体验、开启想象,收到锦上添花、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梅 《教师》2012,(13):89-89
今天下午的天暖洋洋的,人也昏昏欲睡。我走进课堂,为了让学生打起精神就大声地跟学生说:"Good afternoon,boysand girls."学生们也唰地站进来响亮地说:"Good afternoon,Miss Liang."问好之后,我走下讲台跟学生进行Free talk。我指了指窗外暖暖的太阳跟Sam说:"Doyou like spring?"他小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3.
此时无声胜—有声江苏金湖县实验小学许万明这是一个真实的小故事新调来万老师把录音机往讲台上一放,郑重其事地说:“今天的晨会,我建议改上音乐欣赏课……”“好!”“同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表示拥护。“先听听《森林交响曲》吧!”万老师按动了放音键。优美的旋...  相似文献   

4.
<正>《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六上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写的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它壮士未酬,在生命最后一刻,极度亢奋,配上象鞍,环绕村寨,告别村民,重返昔日杀敌战场,将自己掩埋在已牺牲"战友"的坟墓旁边。"单元导读"中提出如下要求:学习本组课文,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独唱演员对着话筒正唱得起劲。从扩音机的音箱里突然传出“呜”的一声,这刺耳的叫声把演员的歌声淹没,持续一段时间才恢复正常,实在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语言技能目标与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之间的落差为切入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利用课外“有声作业”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的要求中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诵读和领悟诗词情感内容应是相辅相成的。本文主要解读什么是真正意义的"诵读",以及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诵读来带动学生对诗词情感意象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为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通过师生的教学双边活动,达到情感态度价值引领的目标,情感价值引领的功能是思想品德课的所有教育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是三位目标的主导目标,也是思想品德课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的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开幕的一刹那情景,选择得恰当,足以奠定全剧的情调,笼罩全幕的气氛,使大家立刻把纷乱的杂念放下,专心致志看那下文的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是师生间  相似文献   

10.
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课文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适时的范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不过,有些同学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并不注重语言描写,没有让人物开口讲话,从而影响了表达效果。作文时,"有声"往往胜过"无声",适时地写出人物的对话,能够较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写清事情原委,让文章更加鲜活、生动,同学们不妨试试吧!  相似文献   

12.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本应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现如今语文课堂中对朗读教学的运用已渐行渐远。本文就中职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让语文教学一起回归朗读的原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班主任,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班主任工作既繁杂又艰巨,所有的教育问题都会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一一呈现出来。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可以说对每个学生的教育中都蕴涵着无穷的智慧,而这份智慧就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武林中有语:无招胜有招。文学巨匠巴金老人也曾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我想:这两种思想同样适用于班级的教育管理。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任何一个孩子犯了错已经惴惴不安了,  相似文献   

15.
时下,大家都注重了阅读教学中的读。确实,在语文课堂训练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而且一直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优秀教法之一。说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当之不为过。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上,读的分量很重,很足,读的形式也多样化:朗读、默读、自由读、范读、比赛读、表演读……一时间,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写写说说、演演笑笑,如花团锦簇,好不热闹。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训练学生的读呢?下面仅以个人认识来谈谈朗读的训练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要完成自身的角色转变,即由传授知识向指导学法转变、由维持现状向创造探索转变、由再现传统向研究未来转变、由单科一门向全能发展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不论充当怎样的角色,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从而达到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目的。一、为"无声"谱写"乐章"课堂教学前,教师必须先明白这节课要让学生得到什么,如知识上得到多少增长、能力上得到多少发展等。经过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无声语言,是指以姿势助说话的态势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等,它起着有声语言不可代替的辅助作用,这种语言运用得好,将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  相似文献   

19.
英语口语作业的完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有声"的口语作业评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一、"有声"胜"无声"的策略1.教师"有声"的评价。教师评价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小学生的口语作业中,教师评价也要占有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在语文课堂上听到琅琅读书声让人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特别是指导得法、层层深入的朗读更是令人荡气回肠。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度忽视了朗读,只注重死板机械地分析课文,生搬硬套地理解内容。学生读得太少了,那种理解停留在了词句的表面,停留在了教参的标准答案上。在课改春风吹遍全国的时候,语文课堂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如果哪位教师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准会在评课时被扣上"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帽子。其实,提倡课堂要有读书声是真知灼见,本人十分赞同。但是,如果只是"有声语言"在课堂上响起,而忽略了另外一种读——默读,那就是在"跟风""走极端",是不值得效仿的。教师钻研教材,主要靠反复默读,为什么学生学习课文却不让他们默读?没有潜心的默读,能静静思考吗?能发现疑问吗?能综合归纳吗?能自得自悟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是决不能轻视默读的,加强默读训练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