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连续8年被树为标兵连队的指导员在介绍该连队的经验时说,他们连队能够一直保持战斗力旺盛、连续先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干部清正廉洁。听到这里,笔者不禁联想到另外一个连队的情景。这个连队干部军政素质个个顶呱呱。新班子刚刚组建时干部廉洁,连队建设蒸蒸日上。后来,连队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不住拜金主义的冲击,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最终妥协在战士的“好意”面前。于是乎,谁送礼就给谁办事,谁与他们关系密切,好处就给谁。长此以往,军心涣散,连队建设逐渐跌至低谷,一蹶不振。两个单位的经验教训泾渭分明,耐人寻味。它告诫我…  相似文献   

2.
那是前年6月,我到连队就支部几项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干部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在一些连队比较严重.有个连队在组织党员上党课的时候,我叩门而进,只见几个战士党员在听指导员讲课.当时,我就纳闷:难道这个连的干部党员都忙别的去了?否也.此时,他们就在连队.党课制度,不论是干部党员还是战士党员,都应一律遵守.这是党章规定的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岂有不参加之理.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写了一篇读者来信,题目叫《抓抓干部党员的到课率》.稿子刊出来后,我再到几个连队听听大家对此稿的看法.许多人都说这篇稿子  相似文献   

3.
谁能忘记引导自己走上成才道路的老师呢?恐怕没有人会。记得自己刚入伍时,新兵连指导员为了培养战士的写作能力, 挖掘连队人才,特办了份《连队之声》简报,偶尔会有我的诗歌、散文在小报上露露脸。  相似文献   

4.
莫把“公差”变“私差”函授学员 刘焜鹏笔者在某连采访时,听不少连队干部反映:现在的公差真难派。以前出公差,战士们都积极踊跃,惟恐派不到自己,而现在却恰恰相反,在连队干部的催促下,战士们还流露出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有的即便去了,也常常是“凑凑人数,出工不出力”。上等兵小李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所谓出‘公差’,实际上大多数都是出‘私差’,公差变味了,大伙的积极性当然也提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采访过程中,常听到一些牢骚话,有些通讯员往往忽视过去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倒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一次,我与战士们闲聊时,有个人发牢骚说:“在家时,每逢生日热热闹闹,到部队服役几年了还没有过一个生日呢,亏得部队还是一个溫暖的大家庭呢!”我听后,逐个连队进行查问,全团除了九连给每个战士过生日外,其它连队都没有这样做。当晚我写了一篇《九连为战士过生日,战士更加安心服役》的稿子,被《解放军报》、《战斗报》采用了。打这以后,其它连队也都主动建立了战士生日卡片,为每个战士过生日,战士们心里象喝蜜一样甜.今年初,我在某一个工厂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我在某部卫生队任卫生员。一次下连队预防流感,听到一些战士发牢骚说,连队食堂伙食较差,没有达到总部规定的伙食标准。我又走访了几个连队,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我将采访到的材料加工整理,连夜写成《岂能任意克扣战士的伙食费》,寄给《战友报》。不久,稿  相似文献   

7.
基层报道员在一起,常诉苦衷:生活在基层,事情平平淡淡,没啥新闻可写……。其实,新闻来源于生活。4年来,我利用空余时间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次,我和连队几位战友聊天,大家反映星期天难休息。我联想到在其他连队采访,也有类似情况,感到应该反映一下。于是写了一篇《请还给战士的星期天》的稿子。发稿那天上午,团机关一位干部来我连检查工作。我把稿子拿给他看,他告  相似文献   

8.
李军作为首批走进军校大门的学生官”.却对基层有着特殊的情谊。自打他当上宣传科长,他的心仍然常系着基层连队,并能结合工作搞报道,以报道更有效地指导连队工作。他说得好:“基层是田野,我们的希望在田野里。”若找李科长,在机关内常常找不到他。他去哪里了?肯定在基层。不论在@士宿舍里还是在训练场上,他总是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出现。他善跟每一个战士进行畅快的交谈,了解战士们的所需所求、所想所爱、所忧所愁。基层连队缺少文体器材,而上级拨下来的经费又有限,他就教连队积存报纸,留下牙膏皮,每人少抽一包烟,大家都节约一…  相似文献   

9.
初学写稿的同志,往往不愿让身边的人们知道自己的“秘密”,犹如“丑媳妇”怕见近邻似的。对此,我有着切身的体会。我在连队当战士时,是个业余报道爱好者,经常挤时间给报社写稿子。开始,虽然热情很高,但又不敢公开,担心稿子见不了报别  相似文献   

10.
博览     
寻找突破口与其向采访对象磕头作揖,不如不再跟在他们身边转来转去,而通过其他途径来证实他们不愿透露的材料。突破这个难题,就象打牌一样需要机智,不动声色和运气。下面是一位老记者使出高招的经验之谈:有一次,我为写一篇特稿去采访本市市长,我需要搞清楚,他将任命谁出任本市的公安局局长。我告诉他,我已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实  相似文献   

11.
留心牢骚话     
我登报的第一篇稿,是从“牢骚话”里拣来的。1991年12月19日,我去九连采访,正遇着指导员在那儿发牢骚。我没被牢骚话“吓”走,而是坐下来静心地听。原来,连队有个战士利用探家去做生意,偷税被追查到部队,指导员因此挨了一个处分。我在其他连队采访也发现有类似情况。不久,我到三连采访,把那位指导员的“牢骚话”说给谢连长听,他听后说:“这种现象我们连队早已杜绝了。”我把他们连队杜绝此现象的经验做法整理成一篇《防上探家不回家》的管理经验稿,投寄《人民前线报》,很快在二版变成了铅字。“牢骚话”中抓好稿,是我搞新闻报…  相似文献   

12.
济南军区某坦克团政治处主任陈勇自1996年上任至今,被人们亲切称为“三有主任”,这是因为:他有一个记新闻线索的好习惯陈主任凡外出开会、出差或下部队,口袋里总爱装个《新闻线索本》。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每当发现新闻线索,他立即收入《新闻线索本》。去年年初,陈主任在一营了解情况时,教导员跟他讲了这么一件事:二连战士小王两个月里写了200篇读书笔记。他当时粗略计算了一下,小王需每天坚持写三四篇才能达到这个数目。作为连队战士,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即便勉强写出来,能保证质量么?小王写笔记的动力在哪里?顿时,…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不久前在某报看到一则消息,报道一个连队为每个战士过生日。遇到战士生日,又是买生日蛋糕,又是炒家乡风味菜,又是开生日晚会,唱卡拉OK……。读完这则消息,未免叫人纳闷。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如果战士们的生日很少日期相同,又都这样过的话,平均每三天就要过一个热闹生日。别说连队经济上承受不了,就是连队干部和战士的精力上也顾不过来,况且还容易助长一些不良风气。这样的报道能让读者接受吗?此类存在片面性的报道,在日常报纸宣传中,并不少见,比如:某某连队成立起军乐队、管弦乐队、成风锣鼓队;某某同志病重不住院;某…  相似文献   

14.
<正>从战士报道员到中央军委机关报的高级编辑,我对新闻事业的激情之火,是从一个小火苗开始点燃的。1986年,作为基层连队的一名战士,我参加了所在部队组织的报道骨干培训班。回来后,我尝试写作,但一时摸不着门径,好长时间都没有稿件被采用。拿出战士冲锋不认输的劲头,我写了一篇又一篇。经历134次失败后,第135篇稿件终于在原济南军区前卫报“成才语丝”栏目发表,一共38个字。来之不易的“豆腐块”,给了我极大鼓舞,也让我慢慢找到了写新闻的“感觉”。从此,我一头钻进连队、扎进兵堆,寻找一条又一条带着露珠、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个兄弟,辛苦创业被行业大佬华某公司拖欠巨款,因为某些不明原因搬离深圳撤去珠海。前阵子我出差去了深圳,他在MSN上听说这个消息,吃过午饭就搭着一条小船乘风破浪来看我。见面就跟我说,俺用手机了。听到这话,我激动得几乎热泪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1,(10):44-44
政治教育让战士唱“主角”本刊讯函授学员罗其山报道:6月7日,驻川某团一连政治教育让士兵唱“主角”效果好。在以往的政治教育课上,总是干部讲,士兵听,只要做好笔记就行。所以难免有部分人思想“溜号”。当问及他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时,他们谁也说不上几句。针对这一问题,连队指导员田周盟,打破了以往一贯的教育方式,他先让一名学历高的士兵上台去讲,干部坐下来听,让大家来评论,说出好的方面,给大家做参考,指出存在的不足,使同志们下步上课时注意克服。在课堂上,上课的士兵虽然底气有些不足,但课上得不错,课堂气氛也十分活…  相似文献   

17.
付若贵 《军事记者》2007,(11):70-70
时下,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战士发出这样的抱怨:连队一些干部忽视学习,懒于动笔,一遇到上级机关要下来检查,就把本该自己独立完成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以及各类登统计本交给战士补记。这些目积月累而成的“任务”,常常需要战士加班加点、挑灯夜战数目才能完成。长此以往,令战士叫苦不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986年初,我在苏北某师侦察连当兵,元旦之夜,指导员到连队猪场检查时,将师政治部广播室开办《军营之声》栏目的消息告诉了我,要我在当好“猪倌”的同时,积极给师广播室写稿,反映连队的新人新事。当晚,我便铺开稿纸,写了一篇连长、指导员元旦代战士站哨的稿子,第二天午饭时,稿子便在师广播室“闪亮登场”,博得全连官兵的好评。从那以后,我与写报道结缘,无论是转了志愿兵,还是成长为干部,无论是在基层连队还是在军师机关,无论是野战部队还是到预备役部队,我始终注意结合工作搞报道,先后有600多篇稿件被新闻单位采用,7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爬格子”是桩  相似文献   

19.
王方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出差刚回连队,我班的新兵张兵就急匆匆地跑来对我说:“班长,9月30日大队组织点验,刘干事把你那两大叠《军事记者》杂志全没收了。”真有这回事?难道我的《军事记者》杂志也属于违禁物品吗?“什么意思,我得找他去。”“班长,是不是因为上次借书的事得罪了刘干事,故意整你。”也有可能,不知道刘干事从哪儿得知我参加了军报函授学习,上次特地跑来连队找我借阅《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因为我在海口出差,就让他找张兵要钥匙拿,结果张兵说非要等我回来,他做不了主。“哎!都怪你这个死脑筋!上次要把这些杂志借给他不就没事了。”“班长,我也是…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领导上给我们一个任务,要我们报道一下连队的文娱生活。接受任务后,我们对连队生活作了初步了解,发现某坦克团三连的文娱活动开展得很好,尤其是该连的“官兵同乐晚会”搞得更是有声有色,全连的干部和大部分战士都在同乐晚会上表演过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