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学生用手指圆的周长是指的哪一部分。师:什么叫做圆的周长?生:围成圆的曲线长叫做圆的周长。师: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拉直了是什么线?生:线段。  相似文献   

2.
常莉燕 《广西教育》2006,(7A):72-72,80
片断一 1.导入 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以旧知作为谈话导入,并适时展示圆柱形状的物体。) 师:你们认识这种形状吗? 生:认识,它是圆柱。  相似文献   

3.
夏丽娟 《湖北教育》2003,(23):38-39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不再单独设“应用题”教学单元。从第六单元开始,教材安排了大量“用数学”的内容,并首次在这里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用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用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这种“用数学”的内容,实际上是用情景表示的数学应用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去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数学,用数学”是小学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是新课程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5.
(开课,请学生做播音员,转播上节课学过的两次赛马的过程)师:面对这两场比赛,同学们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马,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生:因为田忌调换了顺序。师:调换顺序就一定能赢吗?生:不一定能赢。师:不一定能赢为什么又赢了呢?这里面的奥秘和窍门何在?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孙膑是根据什么想出这个办法的”这个问题来进行深入探究。反思:转播环节的设置,把读与说相结合,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开阔了语文学习的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并由此环节巧妙过渡,设置问题情境,制造矛盾冲突,明确探究点,…  相似文献   

6.
王钊 《湖北教育》2003,(7):43-45
片断一 置疑解疑 (学生拿出带来的计算器,在小组里互相介绍自己对计算器的了解,教师参与到其中。然后,教师打开课件,电脑上出示一个计算器,一位学生上台当小老师,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键)  相似文献   

7.
课堂实录:师:小朋友们,你们都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我再简单地把这个童话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使用的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这节课虽然是小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但因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因素,学生对数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粗浅的、零星的认识。由于学生是刚刚入学的,对学校的环境感到比较陌生而又十分好奇,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感到有些紧张而又非常向往。教材结合儿童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学期第11课《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迪学生们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要妄下结论。编者的主要意图在于,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  相似文献   

10.
李琦 《湖北教育》2003,(9):42-42
一段时间武汉市商界打折风盛行,各商场的活动都颇具吸引力,有“买200送100的”,有“买100送70的”,有“满200减80的”等等。许多老师计算着自己看中的商品到哪一家商场买最划算,打的折扣最低。这时,我突然领悟到,这计算折扣的过  相似文献   

11.
片断一:贴近生活,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你先整理一下你的抽屉,好吗?(学生动手操作)师:刚才你们整理了抽屉,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的吗?生:我把大的书放左边,小的书放右边,文具盒放中间。生:我把大的书放下面,小的书放上面,文具盒放一边。生:我把书放在一块儿,本子放一块儿。师:你们的整理方法真多,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吗?生:看上去很整洁,很舒服。生:拿书的时候比较方便。生:整理好抽屉老师会表扬我们。……(这里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是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体会到很多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感受对物品进…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比划的方法回顾一下好吗? (各小组学生边议论,边比划,一股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充满了教室。学生们先回顾长度单位“米”。有的伸出两臂左右一张;有的站在座位前先将眼光由脚尖向胸部一拉,再用手掌在胸前一比;有的借助课桌的长度来  相似文献   

13.
肖凤英 《湖北教育》2003,(11):37-38
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一册的《认识平面图形》,学生课前的认知状况是:一部分学生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少数学生认识能力、理解能力稍逊,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不够清楚明了。  相似文献   

14.
1.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计算多样化。3.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师:老师请小朋友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钟表。现在,我们先来汇报一下,从钟面上你学到了什么?生1:我知道钟面上有三根针,最短的叫时针,稍长一点的叫分钟,最细的叫秒针。生2:我还知道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生3:学会了怎样看整时数。(指学具钟)这是8时,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生4:(边拨学具钟边说)如果分针刚走过12或还没有到12,时针指着8,就是大约8时。生5:我还会看这样的时间。(指学具钟)这是7时20分,因为它的分针指着4,就是走了4个大格,1个大格是5分钟,4个大格就是20分钟,时…  相似文献   

16.
官章菊  吴兴富 《湖北教育》2004,(13):100-101
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群生活中的小伙伴。猜猜看,会是谁呀?(伴随闹钟的嘀嗒声,电脑出示各种样式的钟表)、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教学过程: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下面我们来当一个小小统计员,一起来把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做一个小小的统计。(师生互动,现场调查全班同学的生日。)(实物投影仪显示统计表,现场记录。)师:现在你拿出作业纸,把全班同学的生日做成一张统计图。生:老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吗?师:当然可以了。(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并上台展示自己的作…  相似文献   

18.
李春秀 《山东教育》2002,(25):52-5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第一册第14页。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第几的含义,并能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过程: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在咱们教室里举行一次小小运动会吧!生:太好了!师:看,运动员们跑到终点了(让6个同学代替运动员,从教室门外跑步到教室前面)。同学们快看看谁跑得最快?生:张超第一,李振第二,王芳第三,……点评:这一环节设计的活动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  相似文献   

19.
这是在房县门古镇举行的全县创新教学比赛中,某小学语文一等奖获得者上的示范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0.
《雨点》是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教学中我抓住四个关键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雨点的动态变化。在指导学生熟读背诵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启发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