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相似文献   

2.
"蓝星"诗社近乎精英们沙龙式的雅集。他们的结合,系对"现代诗社""横的移植"的一个"反动"。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奉行的是温柔敦厚的抒情路线,对不可一世的纪弦具有制衡作用。"蓝星"早期由覃子豪掌舵,余光中为该社的精神领袖(余光中另文论述),支撑局面的主要有蓉子、罗门、周梦蝶等一大堆诗翁、诗媪。  相似文献   

3.
意象作为一切抒情性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的最基本的生命单元,有机地融合了客观的物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和意趣。因此,研究诗歌,特别是研究以营构意象为主要旨趣的中国古典诗歌,通过意象的品类,由物及意,以意逆志,洞观诗人的心灵,研究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不仅是一条方便之路,而且也是一种必然和必要的抉择。本文拟结合意象的根本质性,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若干常见的意象品类的剖析,作一番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怪异出诗人     
梁小斌 《教育文汇》2004,(11):51-53
高嗣照先生从南国归来,在诗歌《致木棉花》中,写到了一种触目惊心的美:“触目你我一阵惊惧!木棉/你张开笑脸,就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春天/裂开的红唇。真实的生命如此灿烂”。诗人在如此灿烂的满树木棉花面前感觉到一阵“惊惧”。这个“惊惧”比我们生活中一般所说的“害怕”,其意蕴要深广得多。我喜爱这首诗,高先生的抒情  相似文献   

5.
陕西韩城籍诗人薛正清是民国时期重要诗人。其诗歌的基本主题是忧国忧民,表现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亦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艺术上则善融景、事、情、理于一体,将客观冷静的叙写与以高度概括的意象抒情相结合,格律娴熟、语言凝炼、质朴而清新自然。  相似文献   

6.
王德威总结陈世骧等人的抒情论述,将抒情视作一种贯通古今的史观,并分析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的关系。其中沈从文和胡兰成是王德威论述中选取的个案,是抒情的皈依与叛离两种典型的写照。二人创作中有相似的情感载体,皆有对古典文明的继承,且都在革命的时代选择了用抒情标记心声,但是出于不同的立场与目的。通过对话比较,可以管窥抒情的历史作用,探索抒情的底色,理清诗与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柳永和周邦彦词具有共同的以叙事为骨的抒情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小令的隐喻比兴,也不同于姜夔、吴文英的意象化抒情方式。以叙事为骨的抒情方式的实质是把空间化的诗歌艺术转变成具有时间性的叙事艺术,是从时间性的角度追求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相似和贴近,是一种写真重形似以求在细节的忠实中把握诗意和情感表达的审美倾向。这种写真重形似的审美倾向是北宋后期整个社会的美学追求。它既是对即将到来的叙事文学主潮的的呼唤与预言,更是对传统诗歌抒情手法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8.
您是一位富有艺术创造力、内心蕴藏着深厚情感的诗人,从您的诗集《花开的姿势》里不难看出,您的诗凝聚着与众不同的情绪、体验和渴望。诗集中100多首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的抒情佳制,是否反映了您的精神追求?答:《花开的姿势》是我已出版的10余部书中颇为钟爱的一部抒情诗选。这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2002年底推出的诗集,收录了我从70年代末期到2002年创作的100余首抒情诗作,《诗刊》曾评介这部诗集“是爱情与友情的激情之作,是生活与现实的倾情之作,是感性与理性的融情之作,是文学与美学的纯情之作,是当代诗坛一部难能可贵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9.
抒情长诗是黎族民间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却未曾被人关注.本文主要从完全没有故事情节,纯粹以抒情为主;带有一定的叙事性,具有较为简单的故事梗概,整部是长诗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系列短歌的连缀等三个方面对黎族民间抒情长诗的类型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诗歌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形式总是与对广袤的宇宙、自然世界、人的本体存在的深刻感受和探询连在一起。英国浪漫派诗人华滋华斯,爱尔兰抒情诗人叶芝和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的一些诗歌皆表现了诗人在摆脱现世困境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套语、结构来看,左思《咏史诗》有意继承了汉魏时代古诗的风格与技巧。在原型的层面,《咏史诗》创立的五言诗中的“寒士”原型,是对《十九首》“游士”原型的窄化与发展。在晋代,拟古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诗歌写作的抒情策略。拟作类的诗歌写作化身为接受与创作兼具的抒情表演事件,具有了仪式性品质。诗人通过拟写活动建立与文学经典的互文性,在文本的对话中建构与现实有疏离感的文化空间,获得诗歌的美感与意义。诗人以拟作的形式对古诗风格的延续,是这一抒情策略的生动演示。左思未囿于风格化的抒情策略,从文学原型上完成了对古诗抒情范式的接受和创造性转化,成为中古诗歌运动以“形式范导抒情”为要旨的律化运动中的大家。  相似文献   

12.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从抒情方式上看,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从结构方法上看,一骈一散,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者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艾青体,郭小川体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回族诗人马瑞麟,在40年代因出版诗集《河》、《父亲和他的黑布袄》而成名。早期诗作有对苦难现实的真切描绘,对黑暗社会的尖锐批判,因而诗歌具有真实而强烈的历史感,诗风呈现出素朴、清新的写实风格。建国之后,他的诗歌一度出现较多的盲目又真诚的趋时应景之作。进入新时期以来,他的诗歌风格又有新变化,具有浪漫的抒情美、隽永的哲理美、玲珑的精致美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诗人的情爱     
正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他汲取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抒情而不流于铺张,融合现代派的新颖和奇幻而不失之晦涩"。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又共同获得了著名的古腾堡诗歌奖。叶芝在世时可谓风光无限,对读者而言,  相似文献   

15.
【能力定位】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 :“了解散文的一般常识” ,“认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情感” ,“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情感是散文的灵魂 ,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的需要 ,抒情方式常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直抒胸臆是把喜、怒、哀、乐、忧、爱、憎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的抒情方式。所谓直接抒情只是与融情于客观形象之中相对而言的。情感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如果离开引发情感的对象而直接抒情 ,情就易空泛无感染力。故直抒胸臆的方式不要多用…  相似文献   

16.
到任何时候,诗都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的精粹.可今天的诗和从前的诗到底是有些不同了.在今天,更多的诗人已经陷于一种过于低回和缠绵的情感,在以诗的形式自说自话,甚至使之完全变成了一种以单纯的文字为载体的"看"的文体,而拒绝了它本应具有的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的"听"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魏响“诗人曹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以“魏响”来概括曹丕诗歌的特色,并与其父曹操的“汉音”相对立。本文通过对曹丕具体作品的分析研究,指出所谓“魏响”的内涵大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放弃工具性,没有明确的政治伦理方面的功利目的,基本是为满足一己的审美需要而作;二是弱化叙事,重在抒情,并且往往抒发与普遍人生经验相关的悲哀之情;三是追求藻饰,文词趋于华丽。曹丕作品中有若干例外,但例外正好表明了他的常规。中国文人抒情诗大抵是沿着“魏响”的路子发展下去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或事物的各种情感。它主要是以情感人,它有助于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形式来抒情,是在对人或事物、景物记叙描写基础上的有感而发。因此间接抒情包括即事抒情、即人抒情和即景抒情三种。抒情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紧张的、强烈的,把感情直接倾诉出来,风格较为外露明快;一种是轻淡的、和缓的,把感情深藏在心底,风格比较内向含蓄。抒情类文章的内容和对象:可…  相似文献   

19.
河南青年诗人柳喜长擅写抒情诗,诗中充满了淳朴的故乡情愫,又特别适合朗诵。独特的视角和意向,激活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通过他的诗歌,享受抒情的美妙、诗歌的柔情。  相似文献   

20.
对骈文在六朝的抒情问题作一总体的描述,对传统所说的骈文抒情性差的问题作一反思,指出六朝骈文在情感抒发的发展中有一个从叙事抒情到代人抒情,再到以景抒情,最后发展到典故抒情的完美运用的过程,从而完成了六朝骈文抒情方式的程式化过程.这种抒情其实也是一种抒情,说骈文只重形式忽略内容是不准确的.骈文更多的是注重文章的形式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