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全球化的普世主义观念基础不是真正中立的 ,这一历史进程所遵循的仍然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后殖民的文化逻辑。这是早期殖民历史在今天的延伸 ,它借助于第三世界国家对西方教育模式的依赖而强化着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当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寻求一种历史发展的平衡点 ,努力促使人类社会迈向一个多样化的生机勃勃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6.
莫欣妮 《考试周刊》2009,(18):77-77
二语习得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外国语言学探索开辟的新方向。在当今全球化和后殖民语境下,我们对二语习得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理论,而且拓展到社会环境和文化历史背詈。本文主要研讨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作为带有第三世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所受到的不可忽视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后殖民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西方理论从近代、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和西方当代最新理论流派———多元文化理论、第三世界理论、全球化理论、文化研究的互动中考察了后殖民理论的源流,认为后殖民理论的核心思想为逻辑相连的三点,即揭示学"后面的主义"实质、指出知识"后面的权力"性质、提出文化帝国主义思想;结合后殖民理论的讨论史讨论后殖民理论自身逻辑必然要引发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西方思想的二重性、什么是非西方文化的真实"、怎样定义非西方文化的自我、它者话语还是自我话语  相似文献   

8.
迪斯尼动画片《木兰》在再现“他者”的过程中对本土文化进行了东方化和美国化。原作《木兰辞》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置换。在这一过程中,第三世界的文化受到文化霸权强有力的渗入和强权干预,导致自己的民族文化遭受边缘化。面对这种后殖民文化霸权,第三世界文化应积极寻求走向世界的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文宇 《文教资料》2012,(20):41-42
本文概述了后殖民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以及在后殖民主义背景下的翻译研究,讨论了在西方世界向第三世界国家推行文化霸权的历史语境下,翻译担负着怎样的历史使命,应采取何种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埃及的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私有化和经济自由化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埃及政府应对全球化挑战,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痛心的教训。埃及政府要求基本上改变原先的经济体制,在进行根本的改革时,强调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利益,顾及社会和平,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态度,对于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理论思想来源复杂,关注和反抗一切权力话语是其理论所指。后殖民理论登陆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式的后殖民批评。有必要探讨中国后殖民批评中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必须坚守自己的阐释权;他者是一个镜像,应把殖民话语与纯粹知识分开;全球化提供了本土文化创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进程与大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革命特别是科技发展的步伐,人类已进入全球化的历史阶段。作为国际舞台上主要角色的大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广大第三世界及西方一些小国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也不容忽视。面对纷纭复杂的形势,中国应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摆正在国际上的位置,并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4.
刘莉 《思想教育研究》2004,(5):16-17,20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把众多的民族国家卷在一起,出现了国际化的劳动分工,跨国公司的世界经营、资金的跨国流通等新特征。一方面,经济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扩张的必然趋势,它会密切各民族之间交往和联系。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的并保证其有利地位的,从而导致了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中心、边缘的新的二元对立。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霸权。它冲击着第三世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等,因此在“全球”与“国家”、“世界”与“民族”的矛盾中探讨爱国主义教…  相似文献   

15.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间对立问题上,世俗知识分子所应采取的立场既是对抗的又是建设性的。所谓对抗就是指向帝国主义回述。其建设性在于后殖民知识分子通过对抗行动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自我与他者的融合,即一种理想化的后殖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后殖民主义语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流散意识和流散文学,深刻地反映了后殖民时代第三世界知识分子精神家园游离失所的状态。将印度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可对流散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本质认识。游走在边缘的流散学者的发展趋势,必将在同样的深度上拥抱和理解其母国文化和相对的他者文化,超越二者的差异和歧见,在相互碰撞的文化和价值中找到共性,这正是全球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迅猛发展,殖民主义在全球范围内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进入了一个在形式上已经“非殖民化”的世界。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西方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第三世界国家不断进行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入侵,企图使东方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附庸。这种新的变化了的东西方关系的基本格局,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后殖民语境。  相似文献   

18.
刘珏 《考试周刊》2009,(18):219-220
2006年,一部由墨西哥导演执导的电影《巴别塔》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后殖民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揭示了西方霸权文化对东方文化根深蒂固的压迫,导演的第三世界文化身份和美国文化认同的双重身份也显示出他反殖民和为殖民主义辩护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9.
《斯通与骑士伙伴》是奈保尔唯一一部与第三世界毫无关联的小说。这部小说与英美经典文本存在着明显的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同时具备了"模仿"与"改写"的双重含义,模仿是对语言与文体的延续,改写则成为颠覆英美文学传统的有效手段。奈保尔"戏仿者"的后殖民文化身份在小说的互文性中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对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和利弊互见的发展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务实而明智的抉择。但是 ,在中东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 ,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