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位教研员问教师:“在教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您考虑最多的是什么?”答:“考虑最多的是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再问:“那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呢?”答:“还是创设情境。”但应者已寥寥,再问:“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呢?”此时已无人应答……由此可见,教学情境已经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深处,到了每逢教学必设情境的地步。我们姑且不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但至少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一次,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教学的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创设情境时,他出示主题图(课件):暑假,几个小朋友准备去幸福超市附近的河里游泳的图。教师问: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3.
巧问妙答     
活动目的 :通过巧问妙答竞赛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活动方式 :室内活动 ,教师主持 ,分组竞赛。活动准备 :1 收集巧问妙答题目。2 在老师指导下了解巧问和妙答的方法。3 制作计分用的千纸鹤及小组抢答牌。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先来进行一个小调查 ,请问同学们写字的时候用左手还是右手?”学生肯定要回答“右手”。师加重语气再问 :“到底用什么写字?”(并做写字动作)引导学生回答 :“用笔。”这就是“巧问妙答”。(板书课题 :巧问妙答)巧问妙答 ,又称“脑筋急转弯” ,就是所答的问题答…  相似文献   

4.
1.运用多媒体导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与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开始教师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回答:“圆形的”,教师又问:“为什么造圆形的呢?”这时学生不知如何解释,教师激情地说:“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动物们在运动会上的表现。”播放汽车拉力赛:小猪驾驶方形轮子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样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2.化静…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链接已有经验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顾老师今天带来28、12、213、5这四个数,请你从中任选两个,组成一个乘法算式。生:213×28,12×5,213×12,28×5,28×12,213×5。师:这样的乘法算式可以写很多,哪种类型已经学习过了?生: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相似文献   

6.
《韩诗外传》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有一天问他的大臣狐卷子说:“如果有一个贤明的父亲,就值得子女依赖了吗?”狐卷子回答:“不值得。”魏文侯又问:“有一个贤明的儿子,就值得父亲依赖了吧?”狐卷子又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哥哥,就值得弟弟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有一个贤明的弟弟,就值得哥哥依赖了吧?”狐卷子仍答:“不值得。”魏文侯再问:“那么,有一个贤明的大臣,就值得国君依赖了吧?”狐卷子还是回答:“不值得。”魏文侯突然变了脸色,发怒道:“我拿这五种人问你,…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玩过“七巧板”吗?生:玩过。师:那你们看,这是一副“七巧板”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它只有六个图形组成,所以它不是“七巧板”。师:那我们就把它叫做“六巧板”。  相似文献   

8.
定势误人     
傅玲燕 《江西教育》2003,(18):27-27
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必须是受过教育的成年人。问:三点水加一个“来”字,念什么?答:lái。再问三点水加一个“去”字呢?被问者有的顿时语塞,有的当即断然回答:根本就没这个字;也有的则答曰:qù。而实际上“法”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涞”字,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9.
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怎么转变?才能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关键的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的空间。本文尝试通过“两位数减去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中两个不同案例的对比分析,谈谈自己的认识。案例对比(一)内容导入教例11.创设情境导入:“菜园里有23棵萝卜,小白兔拔走了2棵,剩下几棵?”出示算式:23-2=,小白兔遇到了困难,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2.通过改变条件导出23-7=,教师提问:“被减数的个位数不够减,怎么办?”小…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星期天,老师要选一个手机号码,营业员为老师提供了三个号码:13912576409、13948612593、13955665566,老师选择哪一个号码比较合适?学生回答:选择第三个号码合适.老师又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好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例:教学“两位数乘法”。复习铺垫:1.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2.思维导向,渗透算理:24×6=()24×10=()24×16=()随后揭示课题——两位数乘法,并提出问题:怎样把上面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转化为竖式计算?同样地,本节课也因铺垫“到位”,学生很快地得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从实例的表面上看,似乎在启…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本课教学将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2.同学们,你们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荷叶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习吧。3.(出示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4.复习古诗《小池》。圆圆的荷叶,洁白的荷花都那么美。同学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来赞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两位数乘两位数创设情景:老师帮儿子订牛奶,每月要26元钱,订一年牛奶共要花多少钱?教师先让学生口答算式,并根据算式26×12估计大约要花的钱,接着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算出准确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如下反馈交流: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出示了下面的问题情境:“订一份牛奶(每天一瓶)每月28元,一年要多少钱?”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在反馈交流时,学生A是这样计算的:  相似文献   

15.
最佳学习情境,是运用情境与创设情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如何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一、“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最普遍、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注重教学语言的技巧性,能使课堂轻松、活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地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人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让学生沐浴在情感世界中,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海水盐度和温度”时,可以这样开始引入:“同学们想去旅游吗?”“我今天就带领同学们去神游一趟。”激起学生的注意后,请学生看…  相似文献   

16.
听浙江来宁教师倪丽芬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下面简介倪老师教小学地理《云贵高原》的情况,和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铃声刚落,师生相互问好后,倪老师和蔼问道:“前几天同学们捐钱干什么?”一学生答:“慰问老山前线的英雄叔叔”.“对,那么老山在什么地方呢?”又一个男学生回答:“在云贵高原”.“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云贵高原’.”(教师板书“云贵高原”.)就这样拉开了教学的序幕.接着,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课文第一段.然后引导学生看祖国政区图,认识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范围.教师提问:“云贵高原位于祖国什么地方?包括哪几个省?‘学生答:“在祖国的西南,包括云南、贵州两省”.教师手指地图:“云贵高原位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桥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当时,我心中不由一颤,从那么漂亮的黄浦大桥的夜景中,30个学生看到的居然都只有角,这符合学生的常规思维吗?我们的学生怎么这么善于揣摸教师的心思,如同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一样,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后,大象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用0、2、3、4、5组成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算式,一共能组成多少个?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24x38的两位数乘法算式。在笔算教学中,教师引入“握手”情境代替算理教学,帮助学生记住计算法则:“被乘数24拜访乘数38。  相似文献   

20.
[教学背景]本课时的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的,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识的难点并不突出。教学时我将重心放在了“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估算笔算的互补”上,让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研究和探索数学问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三年级每个班的人数吗?2.汇报人数:301班40人,302班40人,303班40人,304班40人,305班36人。教师:我们三年级一共有196人。3.生活情境:我们三年级学生一共有196人,分乘4辆客车去市政广场参观,平均每辆客车大约乘几人?4.汇报估算的方法: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