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与消费文化──解读音乐电视(MTV)现象王峥(93级电视系研究生)(一)在文化学者看来,中国位于以欧美为主体的现代文化的边缘地带,但中国的现实却合乎逻辑地告诉我们,文化是全球共享的。尤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村的形成,中国几乎在几年间完成了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洪晃 《新闻天地》2007,(10):56-56
余秋雨跑电视上天天跟歌咏比赛的小年轻较劲,够傻的。难怪他称“文化”为“苦旅”。  相似文献   

3.
当60年代卫星上天,电视开始利用卫星作全球性的文化传播,就加剧了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危险。当“地球村”形成的那一刻伊始,我们就面临着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文化家园的棘手问题。面对美国利用卫星传播,进行史无前例的文化侵略,各国的民族文化何去何从呢?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大师的中国荣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五四之子的费孝通先生曾有着大创造的机运和才华,他也抓住了这种历史机遇。晚年的费孝通先生以“文化自觉”来做文化自卑或自大的解毒剂,但我们仍可体察他内心“慢慢地着急”的焦灼洞明和达观世故。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视传媒的文化转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代电视传媒的产生与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摆脱了对这个世界认知的蒙昧状态,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被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进程同时也有可能使得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边界按照“文明的断层线”进一步区隔开来,而所谓的“全球性电视文化”也将仅仅只是停留在各个文明具有交集的较浅层面上,这使得我们在引进和输出优秀电视节目与形态的时候,必须对其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的内核进行转换。  相似文献   

6.
关于电视“庸俗化”的原因,不少学者将其全部归咎于电视的“商业化”。我们以为,电视的商业化只是为其“庸俗化”提供了运作机制上的可能性,而造成电视“庸俗化”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是电视受众中普遍存在的低文化层次趣味对电视传播产生了“庸俗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7.
远征 《声屏世界》2007,(11):20-21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1998年开始实施该项工程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团结协作,艰苦奋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解决了二十多万农村人口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6年底,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4.26%,分别比1998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和8.26个百分点,为繁荣当地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局由此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5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被评为优良工程。在实施景德镇市“村村通”工程建设中,  相似文献   

8.
王文 《河北广播》2006,(1):89-90
如今,打开电视、拧开收音机,五花八门的美食节目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其问的美食主播以一张三寸不烂之舌,绘声绘色地描述着美食的“色”“香”“味”,不由得你不垂涎欲滴,心驰神往。主持人幽默诙谐的个性主持为广大受众提供着活色生香的视听文化盛宴,在轻松的谈笑之间,领略中华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9.
于洋 《记者摇篮》2005,(2):53-53
电视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化进程,它使得麦克卢汉关于“地球村”的梦想成为可能。一个小小的屏幕就像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使人们的视觉、听觉极大地延伸,古时传说的“千里眼”“顺风耳”在今天成为现实。其益处自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这把双刃剑也使得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空前疏远,电视暴力文化垃圾等诸多问题开始困扰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郑游楚 《新闻窗》2009,(4):46-47
“本土特色”是电视栏目的生命力,而本土文化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地方电视台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电视台能否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地的受众群,无疑十分关键。因此,打好“本土文化”牌,扩大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也成了许多地方电视媒体的立台之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蔡红梅 《新闻通讯》2008,(11):41-42
21世纪来临,视觉影像已经铺天盖地、无所不在地覆盖了我们的生活、覆盖了我们的文化、覆盖了我们的传播。先是摄影、电影、电视,然后又出现了网络,出现了数码化的成像方式,这是视觉文化的转向。事实上,早在二十世纪后半期,针对图像信息越来越多的事实,杨小彦、钟健夫等有识之士就提出“读图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胡锡平 《记者摇篮》2005,(10):47-47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一般说来艺术应是以丰厚的文化为其底蕴和基础的.没有文化的底蕴和基础作支撑,艺术的水准档次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一部电视作品,无论是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电视专题节目,甚至一个电视栏目都离不开文化的基础和文化意识,科学文化知识的注入。匮乏文化意识和文化蕴含的电视节目如同空中楼阁,也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然缺乏生命力和坚实的立足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欣赏受众对包括电视传媒在内的一切大众传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首要的就是对各方面文化形态的审美欣赏需求。这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与时俱进”,并在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创造性地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意义非常深远。人类社会愈向前发展,文化对社会的支撑作用愈大,先进文化对历史进步的导向作用也愈鲜明。当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不仅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是我们面向新世纪的新抉择、新宣言。代表先进文化首先学习先进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属意识范围,因此,文化首先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面对反映内容稍纵即逝的映照光面镜,而应是一部成像成型的照相机。…  相似文献   

14.
顾亦兵 《新闻前哨》2012,(10):26-27
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从电视剧到综艺节目,一种娱乐至上的倾向正愈演愈烈。过去,当人们必须面对电视上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别无选择时.我们有理由对电视娱乐文化的出现大声叫好。现在,当观众打开电视,无论怎样换台。总能看到许多电视节目在把愚乐当娱乐,变审美为审丑,把“真人秀”变成“演戏秀”,把一些粗鄙的私人话题撕裂开来给人看,我们有理南对电视的过度娱乐化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彭飙 《新闻世界》2004,(7):44-45
从2000年年中起.欧美各大电视台掀起了一股电视“真人秀”节目(Reality TV)的热潮。随后也开始在大陆电视台点起星星之火,并且大有燎燃之势,在引进国外的《生存》、《夺宝奇秀》等节目的同时,我们本土的电视工作也创作了像《生存大挑战》、《走进香格里拉》、《完美假期》、《飞越新三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电视  相似文献   

16.
读图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世界的日益发展带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经没有时间和心情静静坐下欣赏文字,加之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视觉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信息获取、娱乐消费和审美欣赏,比如电视的高收视率,漫画的流行,图画书和绘本的风靡,人们更多地通过“看”来知觉并且了解世界,这便是所谓“读图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7.
孙华  蔡尚伟 《新闻界》2005,(3):94-94,96
本文作者此前提出的“西部电视特区论”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但其中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西部电视特区论”即等靠要思想。本文从剖析将两者等同的认识误区入手,通过对“西部电视特区论”这一观点产生的环境、“西部电视特区论”的核心与特区精神、“西部电视特区论”与两个大局论的关系逐一进行阐释,以澄清西部电视发展理论中的一些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8.
李康 《传媒观察》2006,(3):46-47
广播综艺节目,顾名思义是综合艺术的“广播版”。它将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电视等艺术通过广播载体的再加工传播开去。字和声音是两大要素。它是在听觉化思维影响下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字(学想象力)+声音(播音、音乐、音响等想象力)”的完美结合,浸润了听觉化的最大想象空间,是想象力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包括广播影视等在内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文化纲要》)等纲领性文件,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试论海量新闻背景下的"守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新闻报道开始从“及时”向“全时”转变。电视、广播将新闻播出的时间限制突破已到极至,24小时的新闻台不断出现;报纸也努力突破版面空间上的限制,不断扩版;在储藏量上有着先天优势的网络,新闻更是处在不停地刷新中。新闻量正在急剧膨胀,这种现已存在,以后将继续发展的情况即本文所指的“海量新闻”。在海量新闻背景下,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守门人”的作用方式正在改变,媒介①与受众自身也越来越多地扮演“守门人”的角色。传播者作为“守门人”卢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门人”(或“把关人”TheGatekeeper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