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齐华老师自重备,重上“圆的认识”之后,又踏上了对经典课例“平均数”进行超越的思考和实践之旅,这次超越与前者不同,它对教师自身数学素养——将“平均数”看做一个统计量,进而具备统计观点——的要求更高,而这对于在上学期间从未系统学习过“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教师而言,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这次超越是否成功我们姑且不论,仅这种超越的勇气和精神就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2.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描述统计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教学历来是受专家、名师和普通教师们关注的一个经典内容,新教材把平均数放在"统计与概率"里进行教学,给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材通过求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的平均数量和比较两支球队的身高情况,使学生结合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来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并着重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第一次课堂实践采取了"揭示概念--感知特征--拓展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掌握求法"早已不是"平均数"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有着更高更宏大的定位——"理解其作为统计的意义,掌握求法,学会应用"。这样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平均数的真正价值,也进一步明确调整了教研方向——要揭示平均数的深刻含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变教为学,让学生建立平均数概念,并逐步把握平均数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4.
统计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实施十年有余了,但不少统计教学的课堂里,数学味太浓,统计味全无的统计课也不少见.笔者不久前就听过一节平均数(第一课时)的课,这节课折射出教师对统计课目标定位及实际生活例子选择上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课前思考】1.研读文本。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平均数"的教学是安排在典型应用题里学习的,而现在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将"平均数"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来学习,这体现了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大家对"平均数"学习的重新认识。我认为这种认识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6.
磨课要求教师对课堂反复思考,不断挖掘课程内涵,不断思考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将平淡的课堂打磨成精品课堂,进而实现自我超越.磨课非常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养.通过黄河清老师"问题导学"下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磨课指导,能站在更高层面上看待数学教学的本质,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统计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馓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实施十年有余了,但不少统计教学的课堂里,数学味太浓,统计味全无的统计课也不少见.笔者不久前就听过一节平均数(第一课时)的课,这节课折射出教师对统计课目标定位及实际生活例子选择上的问题,由此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按照疫情防控背景下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分析"腾讯课堂"和"学习通"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课前准备工作、课中教学实施过程、课后教学活动三个维度实现"腾讯课堂+学习通"教学模式建构,并从教师如何选择在线教学形式、如何提高在线教学水平、如何开展有效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以期为一线教师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6年即将结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九个课例,汇成这样一个“精彩课例回放”专辑,类似于做一次岁末盘点。一年来,“课例研讨”栏目在广大读者的呵护下发展良好,投稿数量与来稿水平日上日高。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2006年,本栏目收到的稿件高达1200余篇!但由于版面有限,每期只能刊载四篇课例,全年刊用的稿件计不过50余篇!面对诸多来稿,我们时有遗珠之憾!这次在年末刊出这一组精彩课例,也算是我们弥补遗憾的小小举措吧!编毕全年12期课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迷人的风光:各种教学风格、各类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观点,竞相展示,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当前,我们的母语教育虽然受到不少指摘,但当我们面对这些课例——这些众多行动者思考者探索的精华——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敬意!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典型风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这样一个时代鼓与呼!  相似文献   

10.
“平均数”可以说是一节传统课,不少老师也经常以此内容做观摩课。这次观看唐彩斌执教的“平均数”,我感到这节传统课仍闪射着新意并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统计方面,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时已经学过统计表格和条形、扇形、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功能、制作和应用.在八年级(上)第八章第一节又学习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知道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并能用不同的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为了更全面刻画"平均水平",教材又在第八章第二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网站上的优质课程建立异步SPOC,并结合使用"A+课堂派"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对"电工学"进行混合式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分为课前部分、课中部分、课后部分及最终学习评价四个部分.课前部分:学习教师指定的资料、完成预习题.课中部分:教师总结线上课程内容、对部分预习题进行讲解;教师发布练习题、学...  相似文献   

13.
<正>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知道用平均数可以刻画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知道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的数,能描述平均数的含义;能用平均数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了研究,尝试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真实情境中收集、整理与表达数据,在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下面是“平均数”这节课的教学片断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教师预演式"说课"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课"这种教师工作方式,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作为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教学现象中一个鲜活的生命,"说课"已进入现代教学论的视野.因此,加强对"说课"的理性思考和探索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热门的课堂观察模式——"教师巡课"展开实践研究,发现阻碍巡课实施的三个关键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整合构建共同体;引入SOLO分类理论合理选定实践问题;把巡课过程简化为"三步九要点".以"燃烧与灭火"一课为例,阐明了巡课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6.
苏娟 《四川教育》2007,(9):40-40
参加了这次在我校举行的观课议课现场,我从中感悟到了这种新型的教研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它一改过去我们只用耳朵听、对课堂现象进行简单的是非评判、执教者被动接受来自听课老师的种种优缺点定位的状况,注重对课的全过程研究,而不仅仅注重结果--课上得怎么样,理念新不新.二是"实".观课议课需要参与者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思考,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智慧.观课议课不是下结论,但参与者需要有自己的意见,设身处地地用这样的结构来思考和表述:"假如我来教,我将这样教……"三是"直".  相似文献   

17.
听过不少示范课与比赛课,透过轰轰烈烈的朗读背后,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我们不难看出一种通病,那就是教师难于把握课堂上的等待!那么,课堂上教师如何等待,才能让"花开"灿烂——学生全身心投入朗读、踊跃发言、汇报精彩?  相似文献   

18.
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程性质、特点、任务与宗旨,阐明了对"基础"课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培养"基础"课教师中的功能,提出了加强"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四年,我作为国家级实验区的语文教师,实践并体验了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阅读教学从过去"思想内容分析课"到现在着力追求的"自主、合作、探究课",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体现了阅读教学的进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但教学中部分教师"超越文本"、"超越课堂",甚至超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盲目追求新奇的形式,脱离文本进行感悟、体验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被削弱,使教学处于盲从、随意的状态,这一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应在研究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建构有效语文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对于这些不一样的声音,我们该怎么办呢?前不久盐城市举行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我校有一名教师参加了本次赛课——“求平均数”,作为磨课组的主要成员,我全程参与了这次磨课.但是事与愿违,由于参赛教师年纪轻、经验不足,一站在讲台上她就紧张,将一堂原本不错的课上砸了.作为参与者,我们反思:除了紧张,这位教师还缺少了什么?下面是该课的一些课堂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