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师范大学政教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巴蜀文化通史·哲学思想卷>、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四川省朱熹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巴蜀哲学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7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2.
从科学与技术哲学现代性的话语中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到对现代性缺失的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思维方式上实现“天人合一”到“主客相分”的转换,在本体论上,重构具有现代特质的概念形而上学,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四川师范大学、香港孔教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台湾元智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经学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9月10日至13日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应邀赴会。大会收到论文78篇,80多万字,  相似文献   

4.
陈博 《华夏文化》2002,(3):17-19
如今人们一提起“道”,就会自然而然地与道家、道学、甚至道教联系起来。实际上,“道”起初并非哲学概念,“道”向哲学概念的转化,曾有过一段相当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老子与孔子     
老子与孔子[美]A.J.巴姆蔡方鹿译朱小丰校通过把老子哲学与孔子的哲学加以比较,可以更充分地掌握《道德经》的重要意义。两家哲学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哲学之列,是所有中国后来产生的哲学思想的基础,而且也是人类最早形成的哲学之一,它们表达的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两汉典籍中,"三年"一词主要存在于哲学、伦理习俗、政治、经济、礼乐教育等语境中,对伦理习俗和政治语境有较强的优选性,在年头时间和"三"字组合中具有强势存在的地位,这使得"三年"具有了典型文化概念的价值.这种优选性和强势存在的地位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国古代"尚三"文化传统;二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本质;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性语境影响下,王国维在综合康德、叔本华、尼采诸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以“势力之欲为根柢”的文艺美学观;宗白华在综合尼采、柏格森等生命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生生而有条理”的生命本体观,他们以此对传统“意境”理论进行阐释,使其“意境”之审美内涵具有了现代性审美的特征,促成传统“意境”理论完成了中与西的融合、古典与现代的贯通。  相似文献   

8.
“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哲学中的“一”就是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把握。为什么说哲学是对“一”的追求?何以见得“一”即是对天道和人道关系的把握,又如何理解这个简单的“一”与天道和人道的联系呢?按照这个思路,我读了一些书,并从中总结出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思想发展阶段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中国文化思想与世界文化思想发展的阶段,大体上有相类似之处。这就是潜哲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合学阶段。这三个阶段具有相对的普遍意义。潜哲学阶段,即前哲学的哲学。潜哲学阶段是人类的幼年阶段,是指企图寻找现...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11.
李志超 《寻根》2003,(4):95-97
在现代汉语里,物字极常用。辩证唯物主义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哲学,物理学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一切人文和社会科学离不开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物体、物理、唯物……这些词中的物字含义很抽象。很多人不知  相似文献   

12.
正近代以来,很多外国学者批评中国"无纯粹之哲学",其中一个重要根据便是认为中国哲学仅仅关注人伦日用的相关问题,而对宇宙起源等本体论问题较少关注。诚然中国哲学有重视人生伦理的方面,但却也对宇宙论等问题有着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即对于"天"的哲学阐发。"天人关系"一直构成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其精神内核也可以体现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迥异之处。然而,学界目前关于"天人哲学"中一些基本概念与内涵的讨论一直众说纷纭,难定于一,这为我们研究"天人哲学"带来了一定困扰。故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辩证法遍及数学哲学、系统科学哲学、物理学哲学、化学哲学、天文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其突出表现在辩证思维的应用上。在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中,辩证思维已经遍布各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语文教学已经历多次改革,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转变为十八个任务群等变化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作出调整。为了更快更好地达到语文课  相似文献   

14.
本对佛教哲学的“知”论作了探讨,通过对佛学代表人物僧肇的“般若无知论”、慧能的自悟般若之智说、神会的本觉之智能知的思想、宗密的“真如之性,自然常知”思想的论述,总结出佛教哲学“知”论的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指出知与不知的认识的相对性的一面,超越了以往的独断论;重自悟体认,获得般若圣智以成佛;认识论与本体论相结合,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佛、道、儒三教相反相成,发展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5.
西方艺术只有雕塑、绘画,在中国却有一门书法,是处在哲学和造型艺术之间的一环。比起哲学来,它更具体,更有生活气息;比起绘画雕刻来,它更抽象,更空灵。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 ——熊秉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略论儒家文化中的"孝"——兼论"二十四孝"的利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礼 《寻根》2006,(4):4-1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某省一所高等学校曾经举办了一个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国际研讨会,在分组讨论时,有一位外国学者作了发言,大意是:今天的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代,如何供养好老人,已越来越显得重要,但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子女虐待和欺凌老人的事件,这是否与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有关?接着,一位中国学者坦承,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舆论宣传中,尽管对思想教育显得很重视,但大都讳言子女要孝敬父母,有时甚至还将“孝”与封建思想挂上了钩。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4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联合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和四川省朱熹研究会承办的"萧萐父先生与蜀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8.
“九五”时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中心,作为省委、省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发挥重点学科优势,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我院在全国社科战线中,成为一支有特色、有影响、有地位、有实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由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等单位主办的第15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5-27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巴西、丹麦、德国、加拿大、美国、日本、西班牙、新加坡、新西兰、以色列、英国、韩国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共220余位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着“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的会议主题,就近50年出土文献与中国哲学、中国与东亚的经典诠释学新探、东方哲学与心灵哲学、东方哲学与现代伦理重建、中西哲学比较与对话、中国宗教哲…  相似文献   

20.
贺麟是中西哲学研究的大家,对于中西方哲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有着文化哲学的宏大视野,了解他对于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看法,了解他对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哲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哲学与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些年,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的热点,虽然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质疑声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时不时有学者重新提出,本文借此再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