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唐代宫怨诗与闺怨诗的幽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幽怨美”的主要特征,也是这两类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史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唐代宫怨诗和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宫怨诗"的写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唐代的"宫怨诗"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征:唐代"宫怨诗"的作者众多,在诗坛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唐代的"宫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上,唐代的"宫怨诗"具有委婉含蓄、以少总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宫怨诗"的写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唐代的"宫怨诗"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征:唐代"宫怨诗"的作者众多,在诗坛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唐代的"宫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上,唐代的"宫怨诗"具有委婉含蓄、以少总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红楼群体形象囊括了近千人物,数十个典型,却又像一个人物一样神彩飞逸地驰骋于红楼世界之中,展现出封建时代五光十色的人生世相,给人以不尽的人生思考、美学品味,这个群体形象既是众多个体形象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又制导着个体形象的性格活动;文思和谐有序,富有生命活力的网络整体,又呈现出超越具象描绘的艺术境界,其强大的生命活力正在于众多人物的性格合力运动形成的整体运动态势。  相似文献   

5.
有唐一代,以“长门怨”为题的诗共四十首。诗人们在多重意象的创造和幽怨意境的构建中,塑造了一显一隐双重人物形象。其中,显而易见的是历史长河中阿娇的痴怨形象,较为隐秘的是现实世界里诗人的忠君形象。通过对两种不同人物形象的解读,可发掘荡漾在诗情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唐代宫怨诗以作者身份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女诗人的自我抒发与男诗人的代言之作。女诗人包括有名号的后妃、和亲的公主、普通的宫女三类。这些女诗人的宫怨诗可以说是女性话语的自发者,以我手写我心,真实地透露了她们的心声,其诗歌中哀怨的内容不同而艺术风格相近,都呈现出明显的女性色彩的情感基调和抒情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7.
“诗可以怨”是春秋时代孔子提出的文学理论 ,时人为其意味规定了一个“怨而不怒 ,哀而不伤”的情感的界限。然而 ,情感的发泄是不可以界定的 ,“怨”不仅仅有着“温柔敦厚”的讽谏 ,更有着下层人士对时事尖锐率真的讥讽和嘲讪。基于此 ,我们将“怨”以那个时代的作品“诗三百”为文献基础 ,首先把“诗三百”中的政治寄托与怨刺传统进行了模式分析 ,其“怨”可以分为大谏之诗 ,告哀之诗 ,刺讽之诗。  相似文献   

8.
以怨言诗固然为中国诗学的一个传统,但孔子所言"诗可以怨"亦自有其经解本义,对古典进行现代阐释的同时,也应当尊重和力求揭示古人原意。程巍研究员新撰论文原题《"诗可以怨"与钱锺书的〈诗可以怨〉》,原刊《中华读书报》2009年12月30日13版。为便学界检索,征得作者同意,由期刊再予刊载,原刊编辑删落的个别字句均予保留。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与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诗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核心本质。诗的教养,诗的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诗词,西方读者殊难理解,甚至觉得多余———这就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隔阂与“冲突”。而频频出现在《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曹雪芹笔下,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书中人物的气质与才华、生活与情趣,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反跌后文———借诗为伏线,为暗示。如果只以“空无依傍”的“一般标准”来欣赏品论,自然“失其泰半”。至于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位新来加入大观园群芳行列中,分韵作“试帖体”三首,看似可有可无,实有深意在焉。表面上同咏红梅,骨子里是分题钗、黛、湘三位女主角的收缘结果的“诗谶”。在曹雪芹为小说人物安排的诗词、灯谜、酒令中,无不如此。这是雪芹独到的小说诗词的特种艺术手法,从古未有,以后也无人能知能悟,能学能仿。诗词,在雪芹笔下的奇妙作用,宜乎用心体识,用志覃研。  相似文献   

10.
宫怨诗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蔚为大观的可喜局面,不但创作人数多,而且题材广泛,使得宫怨诗成为唐代诗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宫怨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宫怨诗发展到唐代,出现了蔚为大观的可喜局面,不但创作人数多,而且题材广泛,使得宫怨诗成为唐代诗歌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宫怨诗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其本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2.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女性形象便成为文学表达不可或却的重要题材,《红楼梦》之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性格被推崇的侧面也不尽相同,这是一个不断开拓完善、多元化的文化品格发展过程。但是到了清代,随着文人审美标准的雅致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呈现出雅致化之倾向。《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是这种倾向的代表。她们出身于贵族,擅长吟诗作对,对于恋情追求高层次精神上交流,这种文人审美倾向与以往的文学作品有明显的不同,它是古典文学女性形象生命活力走向式微的先兆。  相似文献   

13.
晴雯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之一,许多读者都为她的悲惨的遭遇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相似文献   

14.
晴雯是《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之一,许多读者都为她的悲惨的遭遇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晴雯非常美丽,眉眼酷似"神仙似的"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鲁迅先生所指出的“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一论断作为本文思路的起点,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其一,《红楼梦》的基本思想观念应是老庄学说和佛教思想,不宜生硬地贴上“阶级”概念的标签;其二,《红楼梦》在写法上打破了传统,所写的人物很难用传统的善恶价值观来判断,因而作品不会落入传统的以形式化概念化描写人物的窠臼;其三,作者对生活极端热爱和对现实极度失望的强烈反差,使作品处处充斥着热烈与冰冷、醒悟与迷恋、“荒唐言”与“辛酸泪”的矛盾冲突,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精神震撼力,开创情感艺术效果之先河  相似文献   

16.
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精神贯穿于《白鹿原》的始终。“仁义”是白稼轩居家处事的原则,是白鹿原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社会评判是非善恶仁政恶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 敦诚在《佩刀质酒歌》中盛赞曹雪芹:“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其实,何止诗胆如此?他的文胆也是“昔如铁”的。从他那部未完成的《红楼梦》中,就使人看出:他简直是以铁一般的文胆,描绘了天崩地解时代,那美与丑、善与恶的激烈搏斗,勾勒出乱云飞渡中那惊世骇俗助时代光华;以万千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的悲剧,向统治人类几千年的封建魔窟发出了愤怒的冲锋;以“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文字,写出了“堪与刀颖交寒光”的千秋巨著。  相似文献   

18.
"诗"固"可以怨",但若怨到像叔本华哲学那样"空扫万象"的程度,也就不必有任何形式的文学存在。文学作品的"怨",不一定通篇都是"穷苦之言",至少会含有潜在的"欢愉之词"。《红楼梦》以美好爱情的毁灭为主线,充分揭示了这一悲剧的必然性,所以,王国维称之为"悲剧之悲剧"是精辟的,但其基础则并非是叔本华哲学。《围城》以方鸿渐的际遇为主线,方的恋爱婚姻,有一定的社会心理根源,虽不能以崇高的人格和明确的理想打动读者,却能给人哲学的启迪。两书提供了"诗何以怨"的两种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女儿立场",从整体上表现为小说中所塑造的男人形象都是恶浊的"泥做的骨肉",女儿形象都是清纯的"水做的骨肉";从个体上看即便如贾宝玉这样的"男人形象",他的"善与美"也正体现在他不是一个"纯粹的男人",而是一个"女性化的男人";而如王熙凤这样的女性形象,她的"恶与丑"也正体现在她不是一个"完全的女人",而是一个"男人化的女人"。这种"女儿立场",正体现了作家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和独特之思。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的女性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比较《红楼梦》与前代的优秀戏曲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里的女子之美与崔莺莺、杜丽娘相当,但个性化和真实性胜之;《红楼梦》里的女子在个性化真实性方面与《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李瓶儿相当,而在人物美上远胜之。可以说《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总结了前代优秀作品的优点,而又舍其不足。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和作者曾在实际生活中和女子长期生活在一起,观察体验颇深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