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育才中学徐萍等四位同学曾写信给茅以升同志,提出了在学习《中国石拱桥》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问题.信中说:文章在介绍卢沟桥时说:“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觉得这十一个石拱的长度是各不相同的.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石拱桥中间一个石拱最大,左右是一对一对两两对称的.  相似文献   

2.
怎样下定义     
在学习说明文时大家都知道,下定义是一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这里所说的下定义则是根据文章的有关语句,给某个事物或现象下一个定义。它是中考乃至高考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常见题型。例: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各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请根据上述材料,给“联拱石桥”下定义。(盐城市2001年中考试题)(参考答案:联拱石桥就是由几个石拱相…  相似文献   

3.
茅盾同志散文《雷雨前》的写作年代,各家说法不一:有“写于三十年代初期”,“写于一九三0年左右”,“写于一九三二年夏秋之交”,“三十年代前期写的”等等说法——最近我们看到一则资料,其中引录了茅盾同志的一篇短文。现照录如下:《随笔三篇》作者题记我把《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献给年青的朋友们。这里是三篇散文。这  相似文献   

4.
一《驳“舆论一律”》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为《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写的按语之一,由于这篇按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所以在编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独立成篇。胡风反革命集团是混进革命队伍中以“文艺”为幌子的一个反革命派别。他们的基  相似文献   

5.
吴祖缃先生曾谦逊地称其《西柳集》中的小说“前面七篇.实在幼稚得见不得人;后面几篇稍稍进益了一点子.”《菉竹山房》正属“后面几篇”之一,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小说.觉其魅力犹在。有的研究者称它为《西柳集》中最富有诗意的一篇.这是很有见地的.但该小说叙事上的匠心.很少有人论及。对现代读者而言.小说“怎么写”也许比“写什么”更具诱惑力。这并非否定“写什么”的意义.而是基于两点理由:其一.对于一篇具体的小说来说.“怎么写”搞清楚.“写什么”也迎刃而  相似文献   

6.
“请你写得具体些!”这是中年级教师作文教学时对学生的要求。可是,什么叫“内容具体”?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安排了下面这节作文课。班级:三年级下学期一个教学班。情况简析:班内学生54人。写《我的妈妈》、《高兴的一天》等命题作文,约半数人能完成一篇三四百字的短文。另一半,十几人写不了三百字,十几人只能写个片断。他们的主要困难是不知道“什么叫内容具体”。教学目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启发学生领会“内容具体”的含义,并激发他们产生“力  相似文献   

7.
“暮江”、“枫桥”对比读颍上城关三小米山白居易的《暮江吟》和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是唐诗中吟咏秋夜江景的名篇,流誉千古,有口皆碑。但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两者在形象描绘上、情致上、意境上、风格上都各有风韵。同写秋江景,表现手法却不一。《暮江吟》咏唱了江...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实验课本《语文》第二册的第六单元“说明文”选了六篇例文,其中第一篇是我父亲写的《景泰蓝的制作》。这篇文章写于1955年。我父亲对手工业制品很感兴趣,曾经想写一组文章,把每种手工业品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结果只写了两篇,另一篇是《荣宝斋的彩色木刻画》。《景泰蓝的制作》开头说:“一天下午,我们去参观北京市手工业公司实验工厂,  相似文献   

9.
在小朋友的生活里,每天都有新奇、有趣的事儿发生,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特别是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就是一篇篇令人忍俊不禁的奇妙作文。精心采撷几篇,变成了这一期“幽默大转盘”,希望小朋友们认真阅读。写错别字本是常见的现象,可二年级小朋友刘子健的奇怪的梦》却把它演绎成一个幽默故事:白天考试他把舟”字上的一撇写错了方向,于是晚上梦境中的小船儿便向后走。这是多么新奇的想象和构思呀!周佳雯的《“小猪”老师》和段莅宸的《小先生粉墨登场》都是写小作者给老人做老师的经历,但有各自的幽默感。《“小猪”老师》运用语言的谐音现象营造…  相似文献   

10.
作文范围写一篇新闻短评。作文要求能提出论点,阐述清楚。参考题目下面是《北京日报》1987年10月16日“首都一角”栏刊登的一篇简讯,请根据这篇简讯写一篇短评。中学生钢鼓乐队排练记听说东直门中学学生钢鼓乐队搞得有声有色,曾多次参加市、区演出,今年七月已正式成为市金帆艺术团的钢鼓乐团。昨天我们来到学校观看了他们的排练。“好,大家注意了,下面我们练《巴比伦河》,要注意节奏!”随着钢鼓乐团艺术指导宋庆中老师  相似文献   

11.
《丑小鸭》是一篇什么课文?是一篇童话,是安徒生创作的一篇经典童话,是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美丽童话,是一篇用了多种手法写“人物”之丑的童话,是一篇反复写“人物”经受痛苦的童话,是一篇写命运转折的童话,是一篇有生动的叙述与描写的童话,是一篇表现“人物”对美的向往与追求的童话,是一篇意蕴丰厚的童话……  相似文献   

12.
福建厦门市同安区莲花小学的叶冲龙老师和李文静同学各以“知识床”为题写了一篇文章。这两篇同题作文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 1.他们同以“知识床”为题,李文静同学的《知识床》是写人,文章塑造了一个虽然很聪明,但是很懒,只想睡懒觉的同学形象;叶冲龙老师的《知识床》是写事,写了想偷懒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在写该文的五年前,作者还写过一篇《我的兄弟》,发表于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上。这前后两篇散文,虽字句有些不同,但所述反对小弟放风筝的事却是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风筝》不是毫无根据的艺术虚构。怪不得有人说:“这一篇……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穴李柯林《〈野草〉注释》雪《风筝》叙写了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感情折磨。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很是嫌恶,以至对小弟喜爱风筝采取了一种粗暴禁止的态度。可后来“我”看到了“一本外…  相似文献   

14.
《星驰》随笔集锦是出自一群颇与众不同的学生之手。他们是上海市建平实验学校首届超常儿童班的学生,是标准的“重理轻文”派,然而,在他们的语文老师谭淑云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们从对作文头痛,到将随笔当日记般任意地写,如今他们已学会抓灵感、在随笔中溶入自己的感受,并主动作文。“我手写我心”,一篇篇出自他们精彩生活的随笔脱颖而出,于是便有了《星驰》,于是我们才能欣赏到出自这本随笔集锦的这几篇佳作。  相似文献   

15.
鲁迅创作的小说,最早的一篇不是《狂人日记》,而是一九一一年冬天写的文言小说《怀旧》,发表在一九一三年四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署名周逴,后来收在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这篇文言小说比《狂人日记》早写了七年.《怀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表面来看,是对于儿童生活的一段回忆,但它却并不是《朝花夕拾小引》中所说的“回忆文”,尽管其中的个别细节,鲁迅还写在他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阿长对他讲“长毛”的事情.可是这篇《怀旧》却有着许多虚构的人和事,应该说是一篇创作小说.  相似文献   

16.
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是古人书写不可缺少的工具。到唐朝,韩愈写了一篇《毛颖传》的古文,文房四宝就有了各自不同的拟人别名。《毛颖传》是一篇“设幻为文”的寓言,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由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生活琐记》是一篇新教材,选自《人民文学》一九六一年七、八月号合刊。作者川岛。该文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对他们的思想和写作都有较大的帮助。我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他们思想很活跃,提了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的有下面五个。 (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琐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细小零碎的事情呢?这些琐事都是微不足道的吗?“琐记”之前的“生活”二字能不能去掉?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范农爱对鲁迅的称呼《范爱农》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写于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这是一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朝花夕拾·小引》)“回忆文”(《三闲集·鲁迅译著书目》)。文中的人物,人事关系,具有历史的真实性。但文中写范爱农对作者的称呼却与实际不相符合。文中写道:“直到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9.
语文八册第3课《伟大的友谊》是一篇组材十分严谨的横式结构的记叙文。它“先总后分”,紧扣中心,注意过渡,选材典型,是一篇值得模仿的范文。本文集中写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四十年中所建立起来的伟大的友谊。从这一中心思想出发,文章一开头就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一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他们的“友谊”,然后接连用了四个由“共同”提挈的排比句,从理论到实践,从总写到分述,写出了“好朋友”的依据,并用最后一个分句“共同起草文件”引出了这一段的末句“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这样就以又一个“共同”揭示了他们友谊的结晶,从而点明了友谊的“伟大”。在首段总写并点题之后,文章分别从生活上和事业上两个方面写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相似文献   

20.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