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程的实质,是通过人脑生产主体语言反映世界的过程以建构学生个体的生产主体语言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生产主体语言的知识体系,即以主体语言实践的元认知为基本构架的陈述性知识与默会性知识的有机体系。所以,根据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理论,语文教程其实就是主体语言实践的第一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其生产力,是师生既有的主体语言生产知能;其生产关系,是教程内外人与人之间构成的话语权力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语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英语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近代语、现代语、当代语和未来语”;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和社会语”。  相似文献   

3.
以语言发生学为哲学根据,笔者认为:"语文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按语词的声音和符号,可分为‘汉语文、英语文等等’;按历史,可分为‘古代语文、近代语文、现代语文、当代语文和未来语文’;按反映内容,可分为‘自然语文和社会语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程的实质,是通过人脑生产主体语言反映世界的过程以建构学生个体的生产主体语言的知识体系的过程。生产主体语言的知识体系,即以主体语言实践的元认知为基本构架的陈述性知识与默会性知识的有机体系。所以,根据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的理论,语文教程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关于人脑生产主体语言以能动地反映世界的科学”这一新的语文观的建立,要求站在新的语文课程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再认语文知识、重构语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
首先要说明的是“语言审美”这个词是作者提出来的。叶朗认为:“审美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圈曾经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审美范畴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无处不在的,无所不包的人类知识和行为的总体;被笼统的当作‘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沉积物’;‘价值观念体系’……乃至‘艺术、政治……文学、语言、思维的总和’”。可见语言文字作为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审美对象中重要的范畴。当然语言与文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文化与语言不同,它没有适用于任何人的固定规则或模式,而是作为一种倾向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与思维,文化具有复杂的内涵和外延。Levin和Adelman(1993)认为“文化是一座冰川”,一小部分裸露在水面,而大部分却泡在水里。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手段,因此语言审美对于整个审美体系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下面我们从文字、语音、文体修辞和文化几个方面分别来探讨语言的审美。  相似文献   

7.
张红叶  马富强 《现代语文》2007,(4):117-117,107
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书面语言只有做到准确、得体、流畅,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才能为别人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使文章有“文采”。孔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萤火虫’吧!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最根本特质。故本文切入"磨砺语言",提出"语文课固‘语言’之根,守‘语文’之本"。本文从"关注语言,由此开始"和"磨砺‘语言’,倡导本色语文"两方面,论述自己发展学生语言素养的实践,亮点和重点是"一磨‘语言’,教师语言表达要意趣","二磨‘语言’,学生语言表达要生趣、亲切",以教学叙事型的案例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教师应以“致用”理念为指导,立足课堂教学,研制学段“语用”教学目标,选择“语用”教学内容,构建“语用”课堂教学基本课型,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建构语言、运用语言;同时拓展课外知识,拓宽语言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创新语文实践活动途径和方式,开展“全域性”“全人化”的“语用”实践活动,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创设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主动积累、梳理、整合,掌握语言文字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恰当、个性地运用,并能凭借已有的言语活动经验进行阅读,从中获得信息、学得知识、提升能力、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革命文化主题,是特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在单元统整教学背景下,单元习作“写一写自己的心愿”的教学,聚焦革命主题,依托真实情境,进行结构化的教学实践。课堂上,教师通过“梳理‘我的奋斗愿望’清单”“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心愿”“我把美好的心愿读给你听”三个进阶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进行有意义的语言建构。这样能有效传播革命文化,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文教学以语言实践能力训练为中心,而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又以语感训练为中心。一、什么是语感夏沔尊先生曾说过: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  相似文献   

12.
周芬兰 《教师》2015,(10):69-7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立足教材,在言语实践中学语言,在实践中学好语文?论文将从实践的历史渊源中找出运用的依据,在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下,立足教材,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学语言,让语文学习“践”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赵龙 《青年教师》2006,(6):26-27
体验是一种包含感受、情感、理解、联想、领悟等诸多心理成分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语文白寻过程无疑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但体验更需要以“学生自己的需要”、以“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  相似文献   

14.
荆超 《西宁教研》2000,(5):29-29,34
“语文”,顾名思义,“语言”和“文字”的结合,“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来历,据叶圣陶说:“‘语文’一名,始于一九四九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说明“语文”原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教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文姓‘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就是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6.
叶根娟老师魂牵梦萦于语文课堂,以自己学语文的切身感悟,以对小语教坛的虔诚,以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向善、求真、信美”的教育信念和“整体建构.循疑导学,实践充分,情理相融”的教学风格。她坚信“文章不是无情物”,认为“课文是静态的.而课堂是动态的,这由‘静’到‘动’的蜕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18.
从学习语言的心理特征看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改不能囿于语言文字这个客体进行思考,还应该从“人”这个主体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语言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本质特征,人能够学会语言,用它来表达与交流,自有其生理的机能与心理活动过程,自有其学得与应用的心理规律。人在七岁入学以前,已学会了一般的生活语言;入学之后,为什么不按照孩子习得语言的规律,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呢?从“人”的心理特征出发,探索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找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路子,这应是语文教改的一个方向。心理语言学认为,人学习语言,只能在社会实践与人际交流中学习;脱离了社会生…  相似文献   

19.
侯雅丽 《林区教学》2023,(9):104-107
“语言运用”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与核心,以“语言运用”为导向,针对小学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存在的“言文关系定位不准、忽视文言积累、梳整能力不足、文言运用低效”等问题,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认识与理解为基,疏通文言字词;以积累与建构为重,重视多元阅读;以梳理与整合为要,培养自主梳整能力;以表达与交流为根,加强言语实践表达。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聋校语言模式究竟以什么为标准,我国聋教育界长期以来争论颇多。“什么样的语言培养模式最适合我国的聋教育、最适合我国的聋童?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聋校语言模式应根据学生实际而定,“一切从需要出发”,提出了“能说不打、‘手’‘书’并重、以需为主”的12字模式,走出了一条聋校语言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