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中的“寄托”是指作品中的寄情托兴,它是我国诗人和词人惯用的手法。“寄托”起源于传统的比兴手法,它由一个诗章、一个意象的比兴,发展成为全篇的比兴,而寄寓表达词句表层意思之后的作者的深层的情志,只把诗词表面的形象作为载体,这种表现方法就成了“寄托”。比如李白的《梦  相似文献   

2.
屈原在其楚辞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香草美人的意象,创造了中国传统的独特的审美表现观,并影响了后人诗人、小说家的创作理念。其实,屈原楚辞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是运用比兴的手法表达自我心志愿望的一种艺术方式。但是,这种比兴手法被作者寄托情感有了现实性情感性的意义,而脱离了单纯艺术手法的本身。  相似文献   

3.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因为通过文本解读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以及寄托的情感等。为了有效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为了构建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搭建自主解读的平台,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古典散文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思考。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推理作品结构,分析人物身份,体会作品思想,探究写作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结合关键词分析能让学生找到阅读散文的"抓手",让学生有的放矢,把握散文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司命>的解读,既订正了作品的唱法,又弄清了作品的具体内容,并对其艺术手法和其中的个人寄托做了谨慎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楚辞的比兴手法在汉魏六朝文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禽鸟赋中的一些作品更是如此。作家通过禽鸟意象寄托自己的生平遭遇,以慷慨悲凉、怜悯哀怨为情感基调,体现了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诗人车延高因其个人特有的生命体验,善于以其独到的民间视角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他借助现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形象地表达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形态,其诗歌作品中常常寄托着作者内心浓厚的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召唤结构"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古诗的教学同样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将作画时常用的一种手法"留白"灵活运用在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补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楚辞的比兴手法在汉魏六朝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禽鸟赋中的一些作品更是如此。作家通过禽鸟彦象寄托自己的生平遭遇,以慷慨悲凉、怜悯哀怨为情感基调,体现了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范井林 《语文天地》2012,(10):28-29
小说学习是学生体会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从文本线索、艺术手法、环境描写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鉴赏,以逐步增强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俊杰 《语文天地》2012,(19):28-29
小说学习是学生体会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手法、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提升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小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作品特点,从文本线索、艺术手法、环境描写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鉴赏,以逐步增强学生的小  相似文献   

12.
寄托,即托物寄情,指的是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作品。那么,一篇好的托物寄情类作品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文阅读教学这一模块的要求是: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学会解决阅读中的障碍、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等等.<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该诗叙述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以白描手法刻画的准确、生动的人物形象.如何在本课教学中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要求,我的初步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对本课诗句的理解,从中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法;通过对主题的理解,了解作品的社会影响.于是,本课教学围绕这个思想展开.……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住鲁迅作品中对比手法的传神运用,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共鸣”一词来源于物理学中的声学。声学上的“共鸣”现象是指甲事物振动发声而引起乙事物振动发声的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它是指作为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文章之间产生了感应关系,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掌握作品的艺术手法之目的。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共鸣”,有创设情景、安排实践课、以情感人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饶玲芳 《考试周刊》2014,(57):51-52
反讽是西方文论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反讽的艺术手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各版中学语文教材中,也选取了许多反讽名篇。有效运用反讽手法,对于塑造作品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反讽的概念及其作用,探讨反讽手法在中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徐海燕 《教学随笔》2013,(22):101-102
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发课外阅读资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在于:1.中国古典诗词特点决定古诗词教学必须开发一定的阅读资源;2.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呼吁教师要致力于开发阅读资源。可行性则在于:1.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2.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鲜明感受作品的艺术风格;3.开发阅读资源有利于学生有效探究作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领略本诗之美,体会本诗看似寻常的语句背后的奇妙之处,进一步提升审美鉴赏品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理解节妇委婉的拒绝方式,学习其拒绝的智慧。能有理有据有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思维的品质。3.学习本诗比兴寄托的手法,读懂字面之言,把握言外之意。4.了解酬赠诗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学习本诗比兴寄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儿童绘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体验、运用诗歌音乐的感染力、欣赏大师的作品以及如何运用多种评价手法以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补白”这两个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前者比较好理解,是指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后者常指用短文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处,也指补充、完善作品的艺术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空白”,创造性地“补上空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阅读”与“补白”的手法,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未尽之意”,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作品的精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