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渊明诗中的叠词,为其状物写景,叙事抒怀增添了不少风采,更主要的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陶渊明对大自然十分倾心,是一个自然的人,一个自然的诗人,一个自然的哲人.他对自然人生的追求,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仍然具有警世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小霞 《海外英语》2012,(2):146-147
叠词自身的音韵之美,形象之美,达情之美从听觉视觉,情感等方面提升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绿野仙踪中叠词的大量使用使得张建平吴岩译本鹤立鸡群,赢得了广大孩子们的喜爱。在众多译本中算是出类拔萃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叠词的英译及在英文汉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语叠词的形式、词性、词义的变化出发,着重探讨了①在汉译英时.叠词的基本翻译方法,以再现叠词的美感功能;②在英译汉时,如何运用叠词给译文平添风采,赋予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醉心于自然.并把大自然作为心灵的慰藉与寄托。通过对他们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两首诗歌的比较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之爱、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原则及其社会文化本质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中的叠词有状形、状声、状色等作用。诗中叠字位置比较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句尾。叠字之运用贵在富有新意。古典诗词中使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感,有着独特的声韵美,能使韵致、神情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注意到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常见的一个毛病,不少学生对什么是描写以及怎样进行描写还不甚了然;同样,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文章中,多数都采用了描写的手法,但存在的现实问题是,学生学了但不会借鉴、不会运用。因为学生不会描写,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基本都是抽象概括式的,其表达效果也可想而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非常害怕写作文,经常都不知道该如何去下笔,如何让一篇记叙文文采飞扬、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诗中的劳动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家世与生活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使他突破了儒家轻视劳动与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他喜爱田园,乐在躬耕,有实际劳动生活的体验。他以审美眼光去看待田园劳动生活,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农耕劳动作为审美对象写进诗篇的田园诗人。他笔下的田园劳动生活既平凡艰辛,又情趣盎然,充满诗情画意与劳动创造的美感。劳动主体、劳动环境及劳动成果的美都是他诗中劳动美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为中西方自然诗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度,所处年代也相差千年,但他们都充满了自然之爱。前者代表和象征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雅淡优美的至高情趣;后者代表和象征了博大无私的爱。在自然诗中,前者抒发物我齐一的超脱闲情,率真自然,达到了“无我之境”;后者在与自然的激情互动中洋溢着纯真的爱的气息,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他们的诗歌创作反映出了中西方自然诗中自然审美意识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许峰德 《现代语文》2010,(7):115-115
在这个充满了喧嚣和物欲的现代社会,太多的人饱尝了辛辣刺激的空气、冰冷孤独的环境、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人以人为敌的戒备冷漠的苦果,心神疲惫,无不向往有一个山明水净、尘俗不染的世外桃源,能够松弛自己的神经、缓解自己的焦虑,使自己的心灵有一个良好的安顿和归宿。于是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在诗中写道:“充满劳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和《闲情赋》三篇辞赋来探讨和理解陶渊明退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时诗人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陶渊明是作为一个深具儒者心怀的隐士而存在。相对比较而言,陶渊明不似庄子,而近于屈原;不似屈原,而归于一介儒者。  相似文献   

11.
大道自然--陶渊明的玄学人格及其自然之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作为从玄学“山水诗人”阵营中脱离出来的“田园诗人”,其儒道释兼综的玄学人格对后世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结合儒道释的自然观对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及审美趣味作分析,并体味其深谙于其中的自然之乐。  相似文献   

12.
著名国学家陈寅恪在评价中国古代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时提出了"新自然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新自然观"的理论逐渐形成,并成为众多评论家研究陶渊明的标签.无独有偶,英国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在其大量诗作中也呈现出"新自然观"的蛛丝马迹.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之一,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尊崇与热爱不仅成为了其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风格特色,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与哲学观,以致于他对宗教的信仰都被打上了"自然"的深深烙印,从而体现出与陶渊明的"新自然观"所相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哲学教学中的困惑主要表现在 :第一、哲学教材对哲学的定位与哲学自身存在的条件、权力发生了矛盾冲突 ;第二、哲学教学内容的单一和不全面 ,没有全方位地反映和再现哲学家的哲学精神生活 ;第三、哲学教学的“教”与“学”的方法 ,违背了为学与做人、为学与修己统一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5.
哲学观刍论     
哲学观是哲学研究和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理论问题。对哲学观的含义、基本内容以及哲学观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哲学不单是经济学家的创造,也有哲学家的一份辛劳。为今之计,不是彼此互相排斥,而要加强联合,协同攻关,特别是要努力在对方的领城“脱毛”。任何固步自封、骄狂自大,都是不利于学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哲学不只是关于教育的普遍原理和方法论,更是教师个体把最隐晦的灵魂与教育实践生活进行逻辑联结的努力.教师哲学不是哲学家的哲学,更不是哲学知识或哲学史.教师哲学是一种平民的、个体的、实践的、反思的哲学,在于追求教师的平民化哲学思想和教师的平民化自我人格.教师就是哲学家是教师哲学内涵的最好表达.  相似文献   

18.
萧岛泉同志的著作《一代哲人杨献珍》以丰富翔实的材料向人们展示了著名马列主义理论家、哲学家、教育家杨献珍的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问题是哲学的学术人格问题,也是前辈哲人启发我们始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人类文明的进步过程中,哲学所承担的伟大使命和责任就是守护人类文明.哲学作为高度抽象的理论思维是人类理性但当文明守护者的方式.哲学作为理论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爱智者",使他们对知识或智慧有一种超越功利目的的追求.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动中的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焦点,我们应当把我们民族文化的思想资源、外来文化的积极成果兼收并蓄地用于研究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