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娜 《考试周刊》2009,(34):14-15
教师心理和谐发展是教育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从教师心理不和谐的表现、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如何促进教师心理的和谐发展,强调了教师心理和谐发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心理危机极易导致伤害学生的现象发生。因此,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分析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及时消除和避免教师的心理危机.对防止师德缺失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环境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教师和谐心理环境的建构应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简介和谐心理环境的结构,分析影响教师和谐心理环境建构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我调节水平的途径来建构和谐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教师思想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社会,教师思想工作难度增大,也更需要艺术性。要营造积极的心理氛围,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环境中舒心地工作.认真研究分析教师的心理特点,把握教师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创建积极的组织文化,增强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加强心理沟通,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要实施有效的心理对策,运用期待效应,发挥情感作用,注重心理激励,在教师遇到挫折时要帮助和引导,培养他们不畏困难、百折不饶、乐观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直接对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产生深刻影响,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关系,是教师心理互动的结果,师生心理互动的和谐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心理和谐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核心变量,关怀伦理学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相互关系的一种伦理理论。从关怀伦理学视域审视教师心理和谐,教师心理失谐的根源是关怀缺失,教师关系和谐与共同发展是教师关怀的实质,教师心理和谐的达成是关怀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已有的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常模,而高校教师的心理和谐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及教与学的心理和谐。当前高校教师可以从个体内部心理自我认识的和谐、知情意的和谐和人格的和谐,以及外在关系的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和谐等方面来构建自身的心理和谐;高校的管理可以从建立健全教师管理体制、营造和谐的环境和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给高校教师提供心理和谐的支持,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刘俊筠 《天津教育》2008,(10):21-2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然而,在平时与学生的交往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矛盾加深,进而产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绪对立与言行对抗,这样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还会对师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作为教师,如果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氖围,就能让学生“苦于学”变成“乐中学”。和谐的课堂氛围离不开心理环境的构成。这种心理环境是由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和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形成的互动.课堂心理环境融洽还是冷漠,活跃还是沉闷,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社会说到底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心理上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与社会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说,人们和谐的心理状况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注重社会群体和个体的心理状况,培育和保持人的和谐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竞争激烈,制度和观念的转变使许多教师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疾病有上升的趋势,教师心理失衡的现象仍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为学生减负提上日程之后,对教师的减压迫在眉睫。本文本着创设和谐健康有序的教育环境的立场,对教师的心理现状和压力来源进行概括分析,从社会、机制、教师个人的角度,探讨解除教师压力的措施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13.
对心理和谐与高职校园和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校园构建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和谐。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抓起,并探讨了促进师生心理和谐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模式是以对话为手段,以构建师生课堂和谐心理环境为基础,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影响对话教学模式的课堂心理环境因素包括教师心理及其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心理。要构建对话教学模式下师生共同交融知识的、和谐的、人性化课堂环境,教师优良的心理和教学理念是基础;教师贴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疏导是必要条件;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心理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培养师生相互的心理契约认知;二是加强师生心理互动,形成动态有效契约;三是培养良好班级心理气氛,营造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包括教师教学心理和学生写作心理两方面的内容。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难的现状,就要从学生写作心理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同时,教师也要调整自己以宽容、欣赏的心态引导学生写作。这样通过教与学的和谐,可以改观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微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学校心理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来化发展目标,扮演"重要他人"、"心理指展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18.
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心理活动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外语教学中积极、开放、宽松、和谐的心理气氛,对学生的感知、注意、思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任务型教学驱动,营造积极、有利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9.
钟坚 《广西教育》2013,(2):64-6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善于调适学生心理。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认真听取教师讲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教师互动,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现就语文教学如何调适学生心理这个问题,笔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安全是指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解脱出来的安全、自由、踏实、稳定的心理状态。通过改变教师教育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利用学科渗透,构建和谐课堂;改变家长教养方式。创建和谐家园;加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注重心理安全的团体干预;改变校园环境,化解校园暴力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