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亲与儿童     
父亲与亲子依恋一种特别流行的文化成见是婴幼儿有一种相对惟一的与母亲的依恋,母婴关系被认为是婴儿最初社会化的基本需要。但与这种观点相反,最近的研究揭示,在生命的第一年内就存在婴幼儿与父亲之间的大量的强烈的依恋。这些依恋清楚地表明婴幼儿对父亲行为的兴趣。比如,依恋父亲的婴幼儿会花很多时间看他的父亲;当父亲离开或进入房间时,他的行为反应会很活跃,并经常作出移动表明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3.
喜欢你,有道理!依恋是婴幼儿与母亲或亲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结,一般在婴儿出生后半年开始形成。依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鲍尔比(Bowlby)认为:“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幼儿与母亲(或稳定的代理母亲)之间建立一种温暖、亲密、稳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幼儿既获得了满足,也感到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宝宝把与母亲的依恋作为“定位的灯塔”,向外辐射到与其他人的人际交往中。有着安全依恋的宝宝,容易与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没有形成安全依恋的宝宝,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信任,缺乏安全…  相似文献   

4.
应该让孩子从幼儿园走向社会的开端 婴幼儿时期的社交能力培养对于孩子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3岁之前,主要是与抚养者建立依恋关系。我们平时所说的“认生”一般始于婴儿六个月的时候,说明婴儿明显地将熟悉的人与不熟悉的人区分开来。二至三岁的时候,随着婴儿智力和肢体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与其他玩伴建立伙伴关系。这也是人生最初的“社交”。这个时候孩子不再“认生”,甚至喜欢和陌生人亲近。  相似文献   

5.
一、持续的教养性的人际关系(Ongoing Nurturing Relationships) 每个婴幼儿需要在连续几年时间内与一个主要抚育者建立热情、亲切的关系。这对他们情感和智能发展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认知训练或教育性游戏。若是这种人际关系缺乏或受到干扰,孩子就会形成推理、动力、依恋等方面的缺陷。婴儿、学步儿、学前儿童在他们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需要这些有教养意义的人际互动。 研究婴幼儿发展的著名专家们都提出,有教养意义的育儿方式对婴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许多父亲的形象不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国内外一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真思考父亲在教育子女中的作用。一、婴幼儿对父亲的依恋过去,人们总认为孩子不喜欢和父亲亲近,偏向于母子依恋。事实表明,从依恋最初萌芽,婴儿就表现出对父亲,而不只是对母亲的依恋。有人观察婴儿与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7.
亲子依恋是亲子关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亲子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父母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婴儿与父母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于激发父母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形成儿童最初的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母爱与婴儿的依恋安全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儿生来就有依恋亲近的人(通常是母亲)的情感需要。大约从6个月开始,婴儿就产生了对母亲的依恋。这种婴儿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既是母亲所需要的,更是婴儿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获得稳定的安全的依恋,如果母爱的质量低劣则势必导致婴儿与母亲形成不良的依恋关系,并给孩子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埋下“隐患”。因而,协助婴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对儿童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你的孩子有依恋安全感吗 本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斯沃思运用“陌生情境测验”的研究发现,1~1岁半儿童依恋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量表和亲子依恋量表对湖南省醴陵市226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离开时间长短导致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中感冷漠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情绪性问题行为因子与父母亲亲子依恋、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结论:亲子依恋能够对留守儿童的情绪性问题行为做出预测,母亲依恋比父亲依恋的预测力要好。  相似文献   

10.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现象的产生有其心理的原因,对其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尽量缓解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是摆在幼儿园教师和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创设“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测量幼儿的依恋行为,发现面对亲子分离时,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是不同的。从他的依恋类型理论入手,根据不同依恋类型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来分析幼儿入园焦虑现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一、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婴幼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间形成的情感联结,即依恋(attachm ent)。〔1〕分离焦虑是由于依…  相似文献   

11.
幼儿在入园初期表现的入园分离焦虑反映了幼儿与母亲不同的依恋类型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安斯沃斯划分了三种不同的依恋类型,即安全型依恋、焦虑—反抗型不安全依恋和焦虑—回避型不安全依恋。不同依恋类型的幼儿在面对亲子分离和亲子团聚时的表现是不同的。教师可细心观察每个新入  相似文献   

12.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家庭教育也是这样,例如:过分亲昵亲昵是亲子之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很自然的,但过分亲昵,会使孩子在情绪上不适当地依恋父母,以致影响个性的发展。如幼儿仍有婴儿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自小到大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此以往,他们对这种情感便会由自然接受到逐渐厌倦。事实上。多数孩子并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特别是对围在他们身边转悠唠叨的母亲,总是表现出极大的不满。为了让孩子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理解自己的母亲,更加日热爱自已的母亲.我决定在班内召开一次“母爱如水”的主题班会.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引导.让他们更加健康地度过青少年时期。  相似文献   

14.
在婴儿的成长中,母亲是婴儿的主要抚养者,是对婴儿的生存、发展第一重要的人。父亲与婴儿接触时间相对比母亲少,为此有人认为养育孩子是母亲的职责,这是片面的。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父亲是婴儿游戏的伙伴。婴儿出生后,母亲承担着照料、抚育婴儿的任务,父亲则更多地和婴儿玩耍。不少父亲抱起婴儿,把孩子举得高高,放下,再举过头顶,通过身体运动和孩子接触。父亲常常逗得婴儿“咯咯”大笑,帮助婴儿四肢运动,锻炼身体。父亲与孩子的游戏,动作幅度大,并且带有刺…  相似文献   

15.
婴儿依恋感的形成对个体情感的健康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心理学家一直强调儿童与照料者之间的关系,并且把他们间的相互作用看作是情绪和认识发展的基础”。其中照料者的关注,对形成婴儿的依恋安全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婴儿提供愉快的照料者的行为,常常使婴儿“产生积极的感觉和亲密的感情”。孟昭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一书中,  相似文献   

16.
A何谓依恋 依恋是指父母或抚养者与被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身边,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给予必要的关照。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 B依恋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宝宝出生到一、两个月,他们会对任何人做出反应; 第二阶段:从宝宝2个月到7个月,宝宝更偏爱他们熟悉的人,当父母离开时,宝宝一般还能从其他较熟的人那里获得安慰 第三阶段:从7个月开始,持续到2岁或2岁半。这期间依恋是最强的,父…  相似文献   

17.
尹芳 《教育导刊》2006,(9):56-58
亲子游戏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以亲子情感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活动.儿童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处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人尤其是父母,是影响儿童生活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仅是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者,而且还是儿童直接接触与交往的最早的对象.在这种接触与交往的过程中,便发生了最早的亲子游戏,如母亲对着婴儿说话、微笑,婴儿相应地做出高兴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优质幼儿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第二届沪港学前教育研讨会综述》围绕“优质幼儿教育”这个核心,介绍了本届研讨会集中讨论的几个问题。可以说,每个问题的讨论都有新意,如“新世纪的幼儿教育显示出教师的教育能力比学科技能更重要”“多年来的幼教改革已经基本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是如何实现观念向行为的转化”“过度依恋和矛盾依恋不利于婴儿的发展,而适度依恋对婴儿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等等,相信读者朋友还可以从中感悟到很多。  相似文献   

19.
早期依恋关系是个体未来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相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因父母缺位出现的“丧偶式”教养、隔代教养、保姆/早教机构代养等早期教养困境会导致儿童HPA轴功能失调或教养者催产素水平改变或儿童脑发育异常,从而对儿童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为确保儿童早期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父母应采取温暖关爱、高敏感性、积极回应的教养方式,在重视父亲参与的同时,通过亲子共读唤醒儿童脑的情感依恋机制,通过亲子合作游戏改善亲子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机制,提升亲子依恋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20.
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婴幼儿依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安全需要。养育者应把握关键期,确保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重视安全型依恋关系中养育者的特征,尊重婴儿的气质类型,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改善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提高其心理安全感,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