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无论是学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什么样的活动.只有对这一问题有了准确的把握,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工作才有针对性,进而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教育"与"政治"的涵义角度分析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过去有重大进展,但仍有一些误区有待走出。目前,必须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靠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依靠意识形态灌输和课堂教育的畸形状态,由原来的"显性教育"深入到"隐性教育"中去,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全体高校教师的知识素养、道德修养、人格涵养等因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关于修身养性的训示,高校教师应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强大的自身感召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大学生思想的良性"转轨"和"升级"。  相似文献   

3.
梁吉 《文教资料》2007,(20):142-145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十八世纪世界上伟大的学者之一,他不是教育家,却写成了小说体著作《爱弥儿》,创建"自然教育理论"向封建教育提出挑战。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刻的影响,但难免的,其教育思想中也有不少缺陷。本文从"教育理论中的矛盾"、"教学思想的非理性特征"、"狭隘的教师概念"、"分阶段教育理论的不合理性"四方面对卢梭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以期对卢梭的教育思想获得更客观、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它总是在场。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看,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总体性""在场"是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在场",它具有客观性、总体性、始终性、系统性、选择性等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四重空间,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社会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活动,"社会总体性""在场"在这四重空间有不同的体现。以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逻辑为指导,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始终"在场"的观点,建构新型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担当思想政治教育独立角色,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上下和谐的社会生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29):148-149
大学辅导员主要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管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随着"90后"进入高校,这类群体的思想行为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受教育主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90后"大学生的思想有价值观多元、自主独立意识强和思想早熟等特点,大学辅导员应该结合"90后"群体特点和目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转变观念,整合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改变教育方法,创新思政教育。基于此,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视阈下的大学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借鉴语言学、科学哲学、教育学等研究的基础上,将"语境"引入到社会领域,拓展为"社会语境"概念,并对置身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语境由外语境和内语境结合而成。社会语境与思想政治教育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语境是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母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制约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反过来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语境。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异化"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有"异化"的危险和趋势.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性的质疑、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天然脆弱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建设中的内在缺陷、其他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入侵"与"蚕食"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异化"的诱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可能"异化"为只会空谈、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无情物",没有特色、缺乏定位的"无面物",可有可无、毫无价值的"无用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清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超越"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作为学科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前者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大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演进大致经历了"施加论"、"转化论"、"内化论"和"发展论"四种模式,这些模式的嬗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自觉提高生活质量和追求生命意义的内在发展向度,体现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不断认识与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不仅是传统教育的典范,而且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意蕴,与民主自由教育思想异曲同工。孔子"仁"的思想彰显了以自由精神为旨要的仁的思想,其多样启发式教育,"践行式"、"尚真式"的道德教育思想具有时代超越性,对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著名学者都对人本主义思想做过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管理始终坚持尊重师生的意愿,了解师生的需求;以柔性的方法管理;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2.
人本主义学习论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有意义的学习,强调教师"教人"比"教书"更重要。我国新课程改革也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人本主义学习论对我国教师的教学理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理性的知识观与教育过程观导致的教育功利化和对人的异化,给现代教育带来了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生命发展的现实危机。教育心理场中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使教育实际结果偏离其目标功能的重要原因,并由此导致了教师在教学现场对“人”的感觉钝化。只有融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知”视角,在教学互动的心理场中回溯德性本源,恢复对生命的尊重,重塑教育中的人格精神,才能克服危机,提升教学中对人性的感觉敏锐性,从而实现当代教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践——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成为决定全局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研究证明,科学、系统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教师的师德培养,有利于教师特殊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结构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说教育实践是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现行的基础教育框架下,语文教师要拓宽语文教育改革的空间,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树立有可为的思想外,还必须着眼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转变上,切实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纤夫式"教师观为"牧者式"教师观,即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而不是他们的替代者,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将语文课堂变为激扬学生生命的课堂,相信儿童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欣赏儿童生命的自然表现,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生本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当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文渗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需在教学思想上贯彻人本主义、教学内容上建构"有意义的学习"、教学模式上以建构主义为依托、教学方法上创设问题情景,并以师生情感交流为教学载体,由此建构点面结合、宏微兼顾,富有开创性的课程体系,还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人"教育的本原,助推高校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内容的儒学与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点和根本对立的地方。二家都坚持性善论为主流,儒家重视人的社会价值,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价值,儒家培养大一统的君子道德人格,人本主义培养个性化的人格,儒家主张由教师给学生决定课程内容,人本主义主张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儒家认为师生如君臣,人本主义坚持师生完全平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既给教育带来了高效益,又带来了一定程度上人文关怀的缺失。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要从高技术、高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倡导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建“对话式”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而且对当今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教育目的、教师职责、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这四点入手探究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而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四个方面揭示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但是,目前教育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对立与冲突。创办和谐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讲究教育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以新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