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天地》2010,(9):57-60
寒碜的大别墅 “这一个月,正好是斋月,你就住在这里,好好体验一下吧。”老友何跃说。他和手下人要去毛里塔尼亚出差一个月,让我免费住他们在阿尔及尔的别墅,附带着帮忙照看房子。  相似文献   

2.
在欧洲文化史上,中国文化在18世纪的欧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传播。海上交通的便利,欧洲精英思想家、哲学家如莱布尼兹、伏尔泰等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赞颂,欧洲宫廷对中国艺术的推崇备至,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在18世纪,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潮,其影响涉及哲学、戏剧、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3.
万颢 《考试周刊》2014,(49):22-23
《中国之欧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艾田蒲阐明了欧洲通过耶稣会传教士的精神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并通过自身对多方面各种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证了欧洲自古罗马帝国到布莱尼茨阶段得益于中国文化的一切;下卷中艾田蒲通过对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两位启蒙思想家的详尽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孤儿"这一主题在欧洲几个国家的演变,陈述了欧洲对中国由仰慕到排斥的转变过程。本文以两卷本《中国之欧洲》为基础,通过论述该书体现艾田蒲在比较文化这一领域的理念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13—18世纪,有相当一部分中国文献开始传入欧洲,对欧洲最初接触中国思想文化起了奠基作用。这既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文化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试从中西文献交流的角度对中国文献传入欧洲的早期活动与发展作一宏观上的论述。 (一) 十三世纪的元朝,欧洲商人和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根据他们在中国的见闻和了解到的情况,在欧洲出版了《马可·波罗游记》和《鄂多立克游记》,使欧洲人最早知道了东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和对比了外来直接投资在欧洲与中国的决定因素、特点以及对区位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外来投资在欧洲主要是利用欧盟扩大所带来的市场规模扩大和绕过反倾销政策(欧洲国家在WTO框架下常采用),同时也利用东中欧的低劳动力成本。但外资在东中欧常为转型中复杂的税收结构所阻碍。而在中国,外来投资既追求市场也利用要素成本的差异,同时WTO框架通过它自己的方式对欧洲和中国的外来投资施加了深远的影响,外资在欧洲和中国通过与外部的互动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点,但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道国的对外贸易和区域发展。在欧洲,外来投资与欧洲的融合和繁荣紧紧相连。在中国,外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6.
16世纪欧洲至东方的航线开辟以来,中国的瓷器、家具、丝绸等艺术品大量传入欧洲,在欧洲掀起了一阵"中国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通过传教士的传播,曾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上至帝王,下到普通平民,都竞相模仿建造中国式的园林和宫殿.中国的传统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蕴涵着丰富着美学思想,具有独特的美.而正是这种独特性吸引了欧洲的关注和仿效,其影响至今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的一些学校与国外的部分中学形成了友好学校,每年双方都会互访,交流经验,增进了解。一次,十几个来自欧洲某国的老师在中国的一所示范高中听课。之后的交流会上,欧洲友人给予中国教师极高的评价。中国高中的教材很难,有些内容已达到了欧洲大学一、二年  相似文献   

8.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欧洲的传播之旅,成为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重要方式,以“四书”为代表的散文,《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在中国古代都已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形象,但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自我文化的优越感,西方人(欧洲为主)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使中国文学的欧洲之旅陷入了“东方学”的视野之中,成为西方想像与描述中国的基础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驯化、建构了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所以中国文学的欧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误读、误用,以至肢解、歪曲。  相似文献   

9.
传教士描绘中国盛景长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其上流社会引起轰动。进入16世纪,大批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而他们带回来的各种报告则直接引起了欧洲对中国的巨大兴趣。在众多传教士当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传播过去的。处在中西交通枢纽线上的回纥人已使用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处在东西文化交流通道上的波斯是中国雕版印刷术传入欧洲的必经之地,发挥过重要作用;印刷术传入欧洲在13世纪的元代,欧洲人的著作里也从不同角度记载了中国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传至欧洲的情况。最后,通过欧洲传到美洲、澳州及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1.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地理大发现是不同的:欧洲人航海充满了变数与冒险,并非皇室派遣(国王也入股),属民间行为。中国人西航有惊无险,犹如视察观光。欧洲探航群雄角逐,豪杰并起,中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欧洲人长期信奉“地圆说”,与中国天圆地方不同,因而西欧没有“中心”说,才使他们父母在,也远游。  相似文献   

12.
现代足球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中国的足球文化,同欧洲积淀百年的足球文化相比,中国足球文化还有很多的不足,在比较分析中国与欧洲足球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足球文化的一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3.
将青花瓷作为研究重点,以图像而非文本作为研究主体,从图像视觉文化出发解释中国对于欧洲园林景观的影响.16世纪青花瓷崛起为中国瓷器的主流,是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景现图像之一,欧洲人通过青花瓷认识了中国的景观艺术.法国“英中式园林”的出现,可印证青花瓷作为视觉文化参与了中法景观文化创新与交融的过程.中国景观文化引发了欧洲造园艺术理念的转换,由此开辟了欧洲造园艺术中西合壁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一直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但为欧洲发展创造了良机,欧洲国家的技术经验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外部资源。2018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中国之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对欧洲和欧洲对中国都寄托了较高期望,这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视觉材料是影像史学研究中的重要途径。经由视觉材料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再对这些信息作出分析和解读,以此来解决图像中的历史问题。本文的研究聚焦于中国形象在欧洲视觉材料的变迁。1 7世纪前,以《马可·波罗游记》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启发了欧洲对中国的想象,这种想象也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影响到当时的艺术创作。随着大量商人和传教士到达了中国,以中国为题材的视觉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带回欧洲并广泛传播,开启了欧洲本土对中国形象的深化认识和二次创作,影响到绘画、瓷器、地图、建筑等多个视觉艺术领域。从图像的角度研究欧洲如何理解"中国",不仅拓展了历史研究的材料、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以深化我们对欧洲与中国交通的认识,以此深化对"他者的眼中的中国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王昀 《文教资料》2008,(25):71-73
绪论   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走入了欧洲人的视线,巨大的利益刺激着欧洲商人频繁往来于中西之间,大量的中国外销艺术品被运往欧洲各地,瓷器成为欧洲人争相追逐的珍品.南于只靠购买根本满足不了欧洲人对瓷器的需求,所以他们开始自制瓷器,欧洲的制瓷事业终于在18世纪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欧洲电子舞曲几十年迅速地发展,它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流行音乐中不能缺少的流行风格。而中国在电子舞曲这一块还发展地相对缓慢,通过了解欧洲电子舞曲的流派及发展趋势,可以丰富对音乐风格的知识,感受欧洲电子舞曲的魅力。通过欧洲电子舞曲的借鉴,可以促进对中国电子舞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斜财     
早在19世纪30年代,中国商人已把中国的瓷器茶杯打入欧洲市场。虽然其漂亮的外观、柔和的质地得到了欧洲人的认可,但不知为什么,欧洲人只喜欢看,却很少有人买。中国的瓷器商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放弃了欧洲市场。当时,一位中国瓷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日本的稻本一男,正在欧洲游历。他看  相似文献   

19.
眼镜     
眼镜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主要为了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眼镜是从中国传入欧洲,还是从欧洲传入中国,一直存在争论。在欧洲,最早的眼镜出现在意大利,而在宋朝之前中国已经出现眼镜的雏形了。眼镜一般由镜片和镜架组成。自十三世纪人类发明镜片以来,一直用水晶磨制镜片,后来使用玻璃镜片。1937年法国人发明  相似文献   

20.
提起留学,相信有不少人都会首选欧洲,那么欧洲真的是留学的胜地吗?2005年,中国留学生在欧洲的现状到底如何呢?英国:自费学习成主流在英国,中国大陆学生已逐渐成为除欧盟外的第二大留学群体。20世纪90年代初,全英的中国大陆学生不过两三千人。但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学生剧增,2003—2004年,在英高校注册的中国学生已增至4.5万人。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估计,若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