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日本教育机构中,主要是用日语教学,只有少数用英语教学,而日本语不是世界通用语言,我国的中、小学没有设日语课程,学生到日本升学会出现语言障碍,所以大多数学生到日本留学都是先学习日语再考虑报考各类学校,即先读日本语言学校或大学别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日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误用情况。这一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从受到母语影响、中日语言习惯差异、中日文化差异、对母语知识欠缺和教材编译解释说明欠缺以及受到日本人日语误用影响等五个方面进行举例和说明,并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中国日语学习者能够尽可能地接触到最地道的日本语。  相似文献   

3.
高校日语听力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日本的交流日益频繁。掌握日语成为赴日留学,或在日资、外资、合资企业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所谓“掌握日语”,起码必须具备相当于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Ⅰ级)合格的水平。由此,高校日语教学不可避免地面临挑战,其中日语听力一直是束缚学生日语水平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日本语能力测试,是检定母语非日语者的日语能力考试,是世界统一的日语能力考试.目前,无论是日本大学招收外国留学生,还是日本方面对有关国际交流或某些劳务者的输入以及到国内日资企业求职,都要提交日语能力考试证书做为录取他们的语言水平的依据.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很难通过考试.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日语能力考试的阅读水平是日语教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从词汇储备、句子结构以及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找出突破日语阅读难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依据二语习得主流理论,高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材需具备以下特点:符合语言自身的规律、未彻底撇开语法不论、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且能使学习者沉浸于所学语境中。结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现状,目前教学中主要采用的三种教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旧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新版)》、《新编日语》在此方面可谓各有利弊,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等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6.
《海外求学》2004,(5):31-33
测试母语为非日本语国家学生语言水平的考试种类很多,据调查,美、澳、英、法、新加坡各国都有各种各样的日本语考试,有为观光旅游的导游开设的日语能力考试,有为经贸人士开设的日语能力测验,也有专为文化交流设立的日语考试。这些考试在我国基本上也都有,但对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来说,申请日本学校和签证,最有用的考试是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  相似文献   

7.
日语作为一门在当代中国对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历来在语言学科教育中受到高度重视。随着日语学习的人数大量增加,对一套适应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方法规律的、符合多层级学习要求的日语教材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及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联合出版的《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自2005年出版发行后,凭借其出色的故事性、趣味性、体系性、简明易懂性及较大的词汇语法量,彻底冲击了晦涩复杂的旧日语教材世界,一度成为了日语教育的"圣经"。但也因其诸多内在不足与缺憾,受到很大冲击,从属于自己的"王座"上跌落,但瑕不掩瑜,时至今日其依然在日语自学者和初学者中仍受到欢迎,占据很大份额。本文将以《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为出发点和中心,以多维度内容比较分析为线索,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多维多角度的演绎与比较,进行客观优劣分析,以阐明其兴盛与衰弱之动因,使其各个方面优劣得所,并对《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改进及未来发展进行思考与提议。  相似文献   

8.
赵薇 《继续教育研究》2002,(6):70-70,91
日本语由于与汉语有着千百年的交流历史 ,受汉语的影响极深 ,因而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 ,特别是汉字、词汇的使用相似之处极多。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 ,既会因容易掌握大量词汇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学习者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望文生音” ,造成许多误用。尤其是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或日本语学校的学生 ,由于他们的学习目的各种各样 ,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多数学习者对日语的起源、结构研究得不够 ,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其实 ,日语和汉语是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 ,在音韵…  相似文献   

9.
赵薇 《函授教育》2002,(6):70-70,91
日本语由于与汉语有着千百年的交流历史,受汉语的影响极深,因而日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之间就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地方,特别是汉字、词汇的使用相似之处极多。这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既会因容易掌握大量词汇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学习者想当然的“望文生义”、“望文生音”,造成许多误用。尤其是成年人接受再教育的学生或日本语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本校大专阶段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原来使用的是《新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学情,依附大多数高校使用的二外日语教材《新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和高校使用的日语专业教材《新编日语教程1》,着手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二外日语校本教材。重新编写后的校本教材使用起来较得心应手,但在第一轮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二外日语校本教材的开发背景、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02年7月27、28日在中国北京的国际贸易中心,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举办首届中日文化交流研讨会圆满落幕。作为日本语学校的管理机构——日语教育振兴协会理事长佐藤次郎先生应邀携同日方学校来京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日本语学校一直是本刊读者热切关注的问题,读者们普遍反映对日本语学校有雾里看花,不识真面目的感觉。为此本刊记者对日语教育振兴协会理事长佐藤次郎先生进行了专访,请他帮我们的读者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实践及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日本语能力测试改革对高职日语教学与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发现,日本语能力测试改革对高职日语的教与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的反拨作用,但仍无法测定及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3.
"日本语能力测试"在2010年进行改版,制订了新的考试等级、试题内容和评分标准。新"日本语能力测试"更加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日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笔者收集到的日语中有关夏季的谚语,介绍给各位日语同仁共勉。日本语中这些谚语既有揭示自然、天气规律的;也有告诫人们生存、生活、健康应注意的常识的。既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从中我们将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15.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标日》)1988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到2008年已经走过20度寒暑春秋了。20年来,《标日》成为我国与"日本语能力考试"相适应的重要教材,拥有一个可观的读者群体,深受日语学习者及培训机构的喜爱。20年来,《标日》作为日语教学界发行量最多、使用面最广的教材,多次再版、重印,累计印数已经达到700万套,是中国出版界表现突出的常青品牌。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由于工农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一跃为世界上技术发达、经济强盛的国家之一。世界各国与日本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也日益增加,一些大型国际性的会议相继在日本召开。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世界上有更多的外国人向往学习日本语,日本语教学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着。 如何对外国人进行日本语教学,已经成为日本语学界、教育界研究的新课题之一。了解、熟悉日本语教学的动态和他们目前所推行的教学法,对于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日语教学会提供不少有参考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日本语能力测试是最具权威性的日本语考试之一,改革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必将对日语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2010年1月底至2月中旬.本文作者参加了JICA的日语教育研修项目.特将所了解的关于日本语能力考试改革的信息整理成文,供日语界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考试周刊》2011,(55):13-14
日本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基金交流协会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为全世界日语学习者设置的一项国际性日语水平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从1984年7000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56万,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日本语考试。分析研究日语及其考试题型对于指导考生在备考时应掌握的重点,学习应试技巧备战一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日语专业已成为培养我国日语人才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一般意义上的日本语教育略有不同,它不仅包含了日本语教育所具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延伸;但与此同时,日本语教育所具备的特征也决定了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需要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20.
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于2005年4月出版。这是1988年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的修订本。旧版自发行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国内很多学校将该教材列为各种考试指定教材,尤其适合于日语初级自学者使用。为使这套教材能够充分地体现日语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经过3年努力,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