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有着与其他社会组织机构不同特性,大学有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性和文化性定位。大学伦理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发展应具有自由、独立、包容、创新和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的有力的精神支撑。而大学制度对大学伦理精神提供制度保障,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与大学制度共同推进大学发展。大学发展的伦理精神的培育,对当前的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文化和学术组织,大学的发展受使命驱动.在使命驱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理想起着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作用.受经济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影响,大学的理想逐渐式微,现代社会日益强调大学的服务功能而忽视了其长远的使命.长远来看,若放弃或弱化对人的卓越和真理的追求,大学作为专业组织将趋向于"单向度",这既不利于大学的发展,也不利于人和社会的发展.在世俗化和物质主义的大潮中,重申大学实现人的卓越和追求真理的理想,有利于其永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总设计师,他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髓,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凝练成了其深邃而影响深远的大学教育思想:"学术至上"是大学办学宗旨;"大师"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大学精神的灵魂;基础学科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教授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的精髓。蔡元培的大学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4.
"理想大学"是求学求知求真理及知识创造的精神乐园;以尊重知识、思想自由、学术民主为特征和学术至上为条件。好的高等教育宏观治理制度只是大学理想与否的充分条件,而好的大学内部管理才是大学优秀的必要条件。理想主义是大学不可或缺的对人具有深度影响的文化精神;是"崇尚真理,追求科学"、"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对国家前途负有责任"、"育人为本"等大学精神的反映,是大学最不能放弃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坚守。  相似文献   

5.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抱负实现的最主要场域,其本体意义上是学术使命与伦理使命双重负载。伦理使命是"我们"之"普遍物"对"我"之"单一物"的人文接纳与文化洗礼并实现"我"的"入世"和"在人间",从而由"自然物"转化为"精神实体"。大学课堂的伦理使命具体表现为:唤醒与挺拔人的精神意识与道德意志、教化与坚定人的规范意识与责任伦理、培育与沉淀人的他者意识与关怀伦理,既安抚人之"肉身"又安顿其灵魂。然而,检视当下大学课堂,多因素交织投射致使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伦理风险。文章从高校教师自身教育与教学优化、课堂伦理要素内嵌、规范与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大学生的伦理觉悟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探究其伦理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理想,表达了人们对传统大学所应承担社会责任之期望。在各种大学理想中,大学批判精神是其最高层次和最高境界。当前,并不能说大学批判精神的缺失,只能说大学批判精神显得黯淡。  相似文献   

7.
大学从来就是一个社会组织,学术性是它不同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其他学校组织的个性特征;大学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角色都是建立在其学术性之上的,大学学术个性的发展是其社会角色完善的前提;大学组织发展的实质即是其学术性发展与社会角色完善的统一;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弘扬学术精神是大学组织发展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是大学的精神,其内涵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演变。大学这个社会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其自治是有限的、相对的;更重要的,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大学的自治只能在社会现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现。对大学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与大学的相互关系,对影响大学自治权的因素作社会学分析,即可更深刻地理解大学地位与大学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育伦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伦理中最高尚、最纯洁和最带有理想色彩的一部分。但时下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表明,教育伦理已发生了严重偏移,甚至出现了双重标准,教育者只有言传而无身教,教育的功能似乎只剩下教人以谋生的手段,其教化功能已大大减弱。整个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应当重新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伦理,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中几个基本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文化包括三个要素:大学价值观、大学精神和民族传统。它们共同作用,营造大学宽松和谐,积极向上,有利于学术生长和人格养成的知识文化氛围。而大学价值观的核心则是大学伦理观。当代大学面临的伦理问题呈现多样化特点:个人与大学组织权利冲突问题、大学整体运行模式与高教体系中的等级产生的伦理冲突现象。自觉加强大学伦理建设,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1.
对现代大学教育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伦理作为一种特殊领域的伦理,是人类社会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伦理中最高尚、最纯洁和最带有理想色彩的一部分。但时下我们看到的种种现象表明,教育伦理已发生了严重偏移,甚至出现了双重标准,教育者只有言传而无身教,教育的功能似乎只剩下教人以谋生的手段,其教化功能已大大减弱。整个社会特别是高等教育界,应当重新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伦理,重新审视现代大学教育中几个基本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独特的文化存在,大学是一所神圣的文化和精神殿堂。“大学”一词古已有之。早在《礼记·大学》中便有:“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也。”大学是探讨高深知识的殿堂,它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精神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社会、国家的精神核心,具有强烈的社会服务和引导功能,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  相似文献   

13.
大学本质上是融"学术性"与"契约性"为一体的契约联合网络,大学、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是"异质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大学社会责任的逻辑起点在于基于交换关系所衍生的"契约性"与"学术性",其本原性质可表述为基于"学术性"的契约之履行过程。大学社会责任可以分为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价值根源在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大学社会责任履行可通过"学术力量主动"、"市场力量推动"与"社会力量引导"来予以实现。据此,可以构建包含价值根源、实现路径、责任与契约类型等在内的大学社会责任的履约机理模型。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有一个"边界",其治理要义在于"有限度承担"而非"过度活跃"。  相似文献   

14.
大学德育应注重伦理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伦理关怀在本质上和功能上与大学德育是一致的,注重伦理关怀是社会主义大学教育的伦理本性的再现。大学教育是一种具有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一方面以伦理关系为基础,以一定伦理价值为行为取向;另一方面,以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主流为合理性依据。它的对外关系是大学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对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特定道德价值取向是其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其基本特征是非功利性和非强制性。无论是教育关系还是教育活动以及教育的主体———教师必定有特定社会要求的道德,他们代表着国家、民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精神引领大学和社会的进步 郭东明 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 大学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走向社会的中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的精神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连理工大学60年的建设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大学应始终保持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精神的应有之义;同时,大学精神同时代、历史和文化特色密切相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彰显和体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坚韧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格物致知,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些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的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概述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健全之人格”的大学生。蔡元培大学理念给当前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启示:学术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肖建 《高等理科教育》2013,(2):12-16,62
作为第一部阐述大学理想的著作,纽曼从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定义出发,在强调大学传授自由知识和提供自由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的理想在于具有理性的、良好的社会人的培育。隐藏在纽曼的大学理想背后的是其关于"人是宗教和理性的存在﹑是社会的存在"的人性假设,纽曼大学理想的人性假设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边界在于维护大学在诸多社会组织中的独特性。当今大学日益被卷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中,大学与非大学之间的行为边界开始模糊,呈现商业化、功利化、官僚化色彩,大学失去稳定性与独立性。因此,重塑大学的行为边界至关重要。大学应该正确定位,在市场化洪流中坚守大学操守;重塑精神,在当代社会中保持大学的精、气、神;自主办学,处理好大学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观念,从人类价值意识构建系统来看,文化具有"人化"和"化人"的功能,其核心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对人具有支配作用,被称为"文化支配法则"。大学精神文化设计的目标就是遵循"文化支配法则",明确一所学校的主导价值取向和学校的价值体系,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为大学,其主要价值观念体系的内容至少包括三部分,即明确表达的社会理想,清晰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在共同价值观念的条件下,构建起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强大精神基石,这个精神基石就是现代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知识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治理形式正融入大学治理系统中,通过对其内涵"对知识进行治理"和"用知识进行治理"的阐释,肯定高校教师作为大学治理主体的"应然"地位。正是大学管理的"内卷化"、行政权力主导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大学知识活动的物化逻辑等原因造成教师主体性被遮蔽的"实然"处境。应从制度、组织和精神等三个层面实现教师在大学发展过程中主体地位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