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现代科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分析”,数学有“数学分析”,化学有“化学分析”,等等.而天文学直到19世纪中叶,研究的大部分都是有关天体的位置的测量和天体运动的力学规律等,什么时候天文学家才能进行“天体分析”,研究天体的本质呢?无奈,天体实在太遥远了,要对它们进行成分、结构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璀璨的天空有无数的星星在闪烁,它们正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为它们“设定”的轨道绕行.万有引力等于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本章的主线,探讨了“称量地球的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推导宇宙速度、讨论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等问题.充分展示了科学的魅力.然而,星球毕竟遥远,抽象。甚至神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疑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化解困难、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发文  顾尧 《物理教师》2004,25(6):54-56
物理学中有很多以物理学家命名的效应,但是在物理学之外的领域,像多普勒效应这样广为人知,被人们如此频繁地提到,可能是不多见的.如天文学家由它测出天体的运行速度,航天工程上由它利用雷达进行人造卫星等运动目标的监测,医学上利用超声多普勒进行诊断等等,正是上面所述的原因,多普勒效应及其简单应用的内容写进了最新的高中物理新教材。  相似文献   

4.
青云 《科学启蒙》2013,(9):116-119
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如地球、火星等那么大的行星“磨成”粉末,要么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要么就是魔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相似文献   

5.
1秒差距等于206265天文单位的推算杨柯金宇宙里的星体相距都非常遥远,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用公里作单位表示是384400公里,数字达几十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用公里作单位表示是149600000公里,数字达若干亿;而太阳系其它天体的距离用...  相似文献   

6.
倪雨欣 《红领巾》2010,(2):44-44
如果配备了可穿在身上的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可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事物的“数字眼”,未来的太空探险家将成为“半机械天体生物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球学家帕特里克·麦奎尔说:“当孩子们看到周围美景时,他们总是对不同寻常的东西感兴趣。这是我们希望在半机械天体生物学家身上看到的.”  相似文献   

7.
孟拥军 《物理教师》2006,27(7):49-50
自2004年江苏高考物理卷出现了以“多普勒效应”为题材的试题后,有些参考资料上出现了相应题材的物理习题.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为了解决学生的疑难,笔者查阅了一些参考资料,对此作了一番探究,下面利用相对运动和初等数学方法阐述“多普勒声纳与血流计原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学     
月亮碎片地球附近有一个神秘的天体,它是在接近地球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块直径大约50米的岩石。这是今年2月10日新墨西哥城的一台叫做“莉尼亚”的自动行星探索望远镜发现的。天文学家说,这个天体可能是月亮的一块碎片c麻省坎里奇大学天文物理系的哈佛一史密斯索尼安中心的加尔斯·威廉姆斯经过6个晚上的观察后计算出,这个天体绕太阳运行1周的时间是1.09年。它近乎圆形的轨道距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轨道正好远900万公里c这个天体运行的轨道颇为异常。通常情况下,童星和小行星在穿越地球轨道时,都有一个怪异的轨道。恰好有一个像小行星…  相似文献   

9.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开宗明义,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厦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显然,地理课讲述的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地球作为宇宙中的天体,其运动和变化又不能不受到其他天体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地球上发生的不少现象,如果仅从地球本身找它们的因果关系,有时难以得到满意的解答。也就是说要了解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来龙去脉,首先要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教材把“宇宙环境”作为全书的第一单元。  相似文献   

10.
“多普勒效应”是高二《物理》必修加选修课的内容,多参考资料介绍多普勒现象时都用“火车鸣笛事例”加以阐述:“当我们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火车拉响汽笛急驶而过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当火车朝我们开来时,汽笛声调变高一频率增大;当火车离我们远去时,汽笛声调变低——频率减小.”众所周知,这是个典型的多普勒效应事例,  相似文献   

11.
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被天体遮挡便形成影区.天体的运动会导致影区的变化,通过影区的边缘效应及变化规律,可获得天体运行的一些信息或特殊景象.例1 日食、月食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这三个天体运行至同一直线上而发生的自然景  相似文献   

12.
天体运动这一章,学生总是分不清赤道卫星、同步卫星、极地卫星以及地球上跟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特别是碰到天体运动的计算题时更是摸不着头脑,看不懂题意。对于这里的一些公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课文中的新词,突然,有一个学生轻声地说:“老师,你写错了。”我问:“是哪个字啊?”“‘遥远’的‘遥’。”我回头审视了一下黑板上的字,觉得并没有错,就继续问:“错在哪里呀?”他鼓起勇气站起来说:“‘遥’字的第二横应该长一些,可是您没写出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上的六大悬案一、宇宙天体除地球外,还有没有生命存在。二、黑洞天体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发现银河系的大麦哲伦星系中有一个“黑洞”.质量为太阳的8—12倍,但它到底是不是黑洞,还要等待找出证据。三、引力辐射探测1916年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引力是一种波...  相似文献   

15.
悬浮地球仪     
《父母必读》2012,(2):147-147
悬空漂浮的地球,给人以独特的感官效果。产品采用国际先进的下悬浮技术.可凭单向斥力作用于悬浮物,使其稳定地悬浮于空中。可以静止也可以旋转.能生动地展现地球在天体中的自然状态。不仅是独特而精美的家居装饰品,很可能还会成为你家“小天文家”的第一件启蒙教具。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章“机械波”中,新增加了“多普勒效应”这一节内容.现就本节内容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笔者与同仁提出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古人与星星     
<正>茫茫宇宙中的天体,总能勾起地球人的无限遐思,而在古代人的意识里,天体更是和人事紧紧相关,同时,古代人也关心在星星上到底能种植什么东西。迷信:火星让古人很紧张火星尽管距离地球遥远,但还是能通过肉眼观测到,因此,在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古希腊,它已存在于人们的视野和意识当中了。古希腊将其视为战神,取了个名字叫阿瑞斯,阿瑞斯好杀伐,火星看上去浑身  相似文献   

18.
李维兵 《新高考》2010,(1):17-17
天文科学学家们不仅用眼睛“看”宇宙,也在用耳朵“听”宇宙.这个“耳朵”就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radio telescope)是指观测和研究来自天体的射电波的基本设备,可以测量天体射电的强度、频谱及偏振等量.与接收可见光的传统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天体射出的无线电波.射电望远镜既没有高高竖起的望远镜镜筒,也没有物镜、目镜,而是由天线和接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接收机把从天线传来的无线电波放大,并转变成能用仪器记录的信号或对无线电波进行拍照.从外观上看,射电望远镜都有金属制的抛物面形的天线,该天线能够把来自遥远天体的无线电波会聚起来,从而捕捉来自太空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索尔-普尔玛特(Saul Perlmutter)等三位天体物理学家因“通过对遥远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宇宙在加速膨胀,这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宇宙的认识.就好比我们往空中抛一小球,小球非但没有被引力拉回,反而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科学家有人设想借助太阳光子撞击太阳帆的航天器,不用什么燃料,就可在地球和遥远天体间航行。 2001年7月20日俄罗斯在巴伦支海上,首次进行太阳帆的飞船发射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