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品读诗歌,理解诗歌意象,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是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扑捉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突破意象表层含义去体悟其内在意蕴,是顺利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的关键。领悟诗歌主旨,从中获取不为自己所亲历的人生感悟,体悟另类情感,以提升自己生活品味,感受阅读的愉悦,是我们读诗的目标之一。由象而境,由境而情方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2.
林亚峰 《科教文汇》2009,(35):264-264
众所周知,中国美学中,诗歌、舞蹈、音乐等艺术种类都要求情与韵的完美结合,二胡也不例外。以下以二胡的舞台演奏实例说明情与韵味的融合技巧。  相似文献   

3.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思念、思乡的篇幅很多,但大多是从自身角度来写对家人、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或烘托,或衬托;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探讨唐朝边塞诗人代表高适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点。文章阐释了其边塞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刚健有力的语言特点;"悲壮"的艺术风格,直抒胸臆的语言特点;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平实质朴的语言特点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质与风格。并从诗歌创作背景、创作学习借鉴、作者性格特色以及生平经历等角度分析了其艺术风格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独特的诗歌阅读情境场,披情入境,感知情境美;实景朗诵,感悟情感美;放飞想象,习得表达美。  相似文献   

7.
王盈 《科教文汇》2007,(12Z):175-175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思念、思乡的篇幅很多,但大多是从自身角度来写对家人、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或烘托,或衬托;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对于这一传统内容的表达,要想出新、别致,确需下一番工夫,但是,经过作者的潜心创作,从诗歌的切人点方面可以另劈捷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思念、思乡的篇幅很多,但大多是从自身角度来写对家人、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或烘托,或衬托;或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对于这一传统内容的表达,要想出新、别致,确需  相似文献   

9.
花志红 《科教文汇》2008,(28):244-244
在古代诗歌中,有关“月”的吟咏比比皆是。本文从望月怀远之情、明月下理性内省之悟、月之“清”、“孤”三个方面简单论及南宋时被成为“上饶二泉”的两位诗人赵蕃和韩漉咏月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周旗 《科教文汇》2014,(17):96-96,101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不同的语言选择对抒发情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其不同版本进行剖析,以期发现不同作者对于同一诗篇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许多诗歌中都充满了和谐的智慧。我们从很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能感受古人钟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从中国古典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保持天真纯朴的自然本性,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送别诗,是古代诗人抒发送别心情的重要诗歌题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送别诗众多,但与其他诗人有所不同的是,他突破了传统送别诗"有别必有怨,有怨必有盈"的情调,以其独特的个性气质,将浪漫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处处洋溢着高昂、洒脱、豪放之情。所以,探究李白送别诗的创新之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及其生活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如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进入意境,情感充沛地讲授,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语文教师要学会巧用"煽情"艺术。  相似文献   

14.
抒情是诗歌、散文的长项。这里我谈谈散文中抒情的作用。抒情即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表现与抒发。情感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出来的具有强烈主观感情色彩的感受、认识、评价,会使读者受到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人的力量。起到教育和娱乐作用。“五情发而为辞章”。感情是散文写作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项璇 《科教文汇》2008,(14):59-60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历来重视诗歌教育,诗歌在我国的教育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高职高专诗歌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当今诗歌的严峻形式、学生对于诗歌的冷淡与学诗能力的偏低,如何进行好诗歌教学便是语文教师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诗歌的重要方面,分别从学生学习心理、诗歌语言、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诗歌的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历来重视诗歌教育,诗歌在我国的教育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在高职高专诗歌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对当今诗歌的严峻形式、学生对于诗歌的冷淡与学诗能力的偏低,如何进行好诗歌教学便是语文教师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诗歌的重要方面,分别从学生学习心理、诗歌语言、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诗歌的表现手法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怎样构建我们的新语文课堂,要找到构建的维度与支撑。语文的课堂,闪耀着人文光辉。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它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而运用音乐,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让学生获取中华更悠久的历史文化;音乐,让我们的诗歌教学不再乏味;音乐,启发学生想象思维,促进学生新感悟。  相似文献   

18.
张雪娇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66+165-166,165
":诗歌鉴赏五象美论"是辜正坤教授提出的关于汉语诗歌画味、韵味、意味、气味以及这四味的综合结果情味的鉴赏理论,诗歌的味象美是其中的一个理论分支。本文试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美国诗人桑德堡诗歌中的味象美。诗歌味象美论不仅在汉语诗歌鉴赏中适用,在英语诗歌鉴赏中也可以尝试使用。用味象美论分析桑德堡诗歌,使读者更真切的体会到诗人所呈现出来的时代和社会的本真状态,以及诗歌中所包含的独特审美观。  相似文献   

19.
诗歌中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缺一不可的,它们之于诗歌整体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差异,它们之于诗歌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水到渠成、水乳交融的关系;它们只有共同存在于诗歌中才能确保诗歌既具有深厚的内涵,又具有美好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诗歌所关注的内容,是影响跨世纪的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诗人们应该认识到新的时代为诗歌创作带来的难得的机遇,将生活、大众和时代纳入诗歌视野,创作出新型诗歌,实现我国新世纪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