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龙的《宽容》是一部人类思想史巨著,在该书中,他以机智俏皮的语言描述了在思想史上宽容与不宽容相博弈的过程。宽容与不宽容总是相伴而生,人类时常经受着他人的不宽容,但却又把不宽容施诸于他人。在"理想"、"虔诚"、"道德"等貌似神圣的面纱掩盖下,出于嫉妒、恐慌和自私等各种难以言明的阴暗心理,以不宽容的态度对待异于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百般阻挠新思想新行为的诞生。虽然在当代,不宽容仍然大行其道,但我们坚定的认为,世界终有一天会"和而不同,各美其美"。  相似文献   

2.
美国荷裔学者房龙是20世纪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宽容>一书饱含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分析了人类之所以"不宽容"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宽容理想,勉励人们为这个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对人类的关怀与忧患,对人性的尊重与宽容,对愚昧守旧势力的批判和对追求自由者的歌颂,都深刻体现在他的<宽容>一书中.从某个角度来说,<宽容>就是一首人文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后,迅速成为继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后的世界性教育理念.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全纳教育的核心,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本质和必要条件.宽容是源起民权运动的全纳教育的实施的必要条件.全纳教育的兴起彰显出宽容的历史驱动性与宽容精神的人类自觉;全纳教育的实践彰显出宽容的教育支撑力和宽容精神的理性探索;全纳教育的目标彰显出宽容的社会需求和宽容精神的生态建构.全纳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能够将宽容精神从个人道德升华为社会道德,并将之内化为基本社会价值理念的文明演进过程,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并超越一般性意义的教育基本理念.全纳教育中国化进程中,宽容精神的培育必然成为全纳教育所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建构的合理内核,全纳教育的实施又将推动宽容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以其势不可挡的趋势到来,诸多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不能够宽容地对待异域多元文化,学生宽容品质匮乏等。和谐是现代的主旋律,宽容也正是时代赋予主旋律的一个诉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进而形成宽容品质是教育应该直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代"官俸最薄",明代统治者也采取了一些举措以提高俸禄.但终明一代,薪俸微薄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为薪俸低微,官员往往铤而走险,造成贪墨之风盛行,吏治极度败坏,进而给明代政治、经济乃至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但从另一角度讲,高俸禄抑制吏治腐败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解决一些较为突出且低水平的要求所产生的问题,而对于穷奢极欲几乎起不到多大作用,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明代吏治的腐败完全归结为俸禄微薄.  相似文献   

6.
"君主"和"强国"的权力须受到一定程度制约,是春秋时期相对广泛通行的政治规范和观念.作为伟大的文化总结者的孔子,并未深刻认识和全面总结春秋时期这一最具价值的政治现实与政治思想,而是将政治的希望最终全部寄托在统治者的"自我约束"上,出现了从"过度批判政治现实"始、以"虚幻的政治理想"终的问题,孔子的政治思想也因之而产生了影响久远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从汉代到唐代,历代统治者都用明确的人才标准来规范文学之士。在历代的"求贤令"、"求贤诏"等政治文献中,这种标准历历可见。相对于唐代以前诸朝而言,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是一种综合了儒学、文辞、智略、品德诸因素的文化实体,它既肯定并要求文学的独特性,又强调并鼓励文学的政治性;它既没有回复到汉代的文章与学术合一的文学概念上,也没有走向片面地追求词采和声律的境地,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8.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了的文学故事和民间传说.前者为后者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但"十三僧助唐"毕竟是"武事",因此也不能说它和后来的少林武术、少林武僧毫无关系.它为少林寺参予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并成为少林武术、武僧追述历史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民族思想在"大一统"基础上探讨"夷夏之辨",并用发展眼光看待夷人,以文化作为区别夷夏的标志;在内涵上,它又以华夏文化为思想核心,以"德教"为政治手段,以宽容为价值准则。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对促进我国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很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舟竞渡作为我国一项具有优良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颇受世人欢迎,但历史上曾反复出现对其禁止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对相关历史资料进行解读.政治上:龙舟竞渡促使民间宗族群体的壮大、民众的不良社会行为增加与统治者巩固政权的目的相矛盾;经济上:竞渡引发的误农导致农业减产使得政府农业税收减少以及竞渡需要耗费巨额资金的同时得不到官方支持,导致民间非法集资的现象增加;文化上:南北文化存在差异,南北方端午习俗虽然目的相同但是行为表现大不相同,进而出现北方统治者对南方竞渡的蔑视,竞渡遭到禁止.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中的道德观念是在傣族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由统治者所制定的占统治地位的法律和道德的意识形态,其中明显地渗融了汉文化的因素,但依然保持着傣族道德的独立特色,同汉族(儒家)道德理性截然不同,其伦理观在理论上从4个方面体现出它的重要特征1.伦理道德同其政治上的统治秩序相一致,本质上是伦理--政治规范;2.封建社会初期以道德习俗为基础建立的一套古朴法规是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法规既是道德秩序又是法律规范;3.其价值取向在社会个体上要求的是一种和顺型的人格模式;4.其哲学理性基础是外在的,而且是不自觉的,是隐在的和外在的超越价值本原,与汉族主流的自律伦理--心理模式相反.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性教育,而是一种包含着"政治"的、以"政治"为核的思想政治品德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当前,高职校社团有一定发展,但其存在一定发展困境,不能充分发挥其高校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微渠道应有作用。依托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对策上看,一方面协同创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协同的组织化优势;另一方面分清主次,重视学生社团等思想政治教育微渠道的建设。在路径选择上,依托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典型引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同时运用"底线约束",实施负面清单式管理,发挥管理效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大学院"制改革本质是教育"去官僚化",它与当今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在目的与手段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虽然"大学院"制改革受到政治环境等的阻力未实现历史使命,但对当今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需要在政府定位、发展需求、遵循规律、法制保障、思想传播等方面从"大学院"制改革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在对图书馆职能的规定上存在着"逻辑对立",在对"知识信息教育"的理解上存在着"逻辑差异"。要消除上述逻辑悖论,唯一的办法就是对图书馆的价值理性、存在状态和基本职能采取宽容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限制外在一切因素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罗贯中在历代的传说基础上,把关羽塑造成一个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眼中,关羽是忠臣义士的代表。封建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一个忠于朝廷的典型,因此忠成为关羽被统治者尊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全真教是在金元时期北方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背景下,由汉族人推动发展起来的,它与女真、蒙古统治集团的关系非常复杂。总括而言,女真统治者对全真教以压制为主,而蒙古统治者则以优遇为主。这种关系是女真或蒙古统治集团根据其统治利益而决定的。除了当时的现实利益外,还与这两个民族对宗教的态度有相当关系。比较而言,女真统治者对宗教较平淡,而蒙古统治者对宗教则较狂热。这样,在施行统治的过程中,女真对宗教就比较注意控制,而蒙古当然就比较宽容。全真教在金元时期的沉浮,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杂议制度是宋代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制度.国家政治生活中所涉及的军事、礼仪、行政、司法、财政、外交等各方面的疑难问题,往往都可以通过杂议来解决.这种制度有利于统治者制订出比较正确的统治政策,调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杂议类似于一种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集中制".杂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宋代官僚政治的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情感交融的过程,建立起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关爱每个学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的心灵去开启智慧的大门,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好学,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初期世界国际政治关系总体上处于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流.但"9·11"事件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引起国际政治关系中出现了"热点增多"、"变数加大"、"竞争激烈"等因素的新变化.受之影响,世界体坛纷争仍然裹胁于国际政治激烈斗争中,对我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也将产生直接影响.我们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加以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以不变应万变"、"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打造体育强国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