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心理描写与“意识流” 心理描写是现实主义文学塑造形象、刻划性格的重要手法之一。其描写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描写人物的肖象、行为、动作、语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间接地表现人物的内心状态;有的则由作者潜入人物的心理直接叙述或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有的则完全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即“内心的自我谈话”(柏拉图语),犹如电影里的主观镜头。然而,现实主义文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的思想和人格总是活跃于其中,那些以作者或作品中的“我”出面来直接叙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品自不必说,即或是人物的内心独白,也并非完全是人物的原始状态的内心语言,而是经由作者按照一般的语言、逻辑规则或形式有意选择、提炼、加工和整理过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的语言。正是在这一点上,“意识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版)《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散文名篇。但“纺车”前用“辆”这一量词实属不当。“辆”作量词应用范围较狭窄,只用于“车”,如“一辆汽车”、“两辆自行车”、“三辆面包车”,而“纺车”虽有“车”字,却不属车类,前面用“辆”当然不恰当了。这就好比说“鞍马”(体育用品)只能说“一个鞍马”而不能说“一匹鞍马”。说“蜗牛”时,只能说“一只蜗牛”而不能说“一头蜗牛”。笔者以为应该把“一辆纺车”改为“一架纺车”。  相似文献   

3.
初四册《记一辆纺车》一文作者用“一辆纺车”这一具体可感的事物作线索,串联了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颗颗晶莹闪光的“珍珠”,展现给人们的是光彩闪烁、催人奋进的生活图景,激励着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困难作斗争,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散文 ,都是写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历 ,多数以抒情为主 ,把抒情、叙述、描写和议论熔为一炉 ,结构灵活 ,行文自由 ,形散而神聚。这个单元除具有以上一些共同特点之外 ,各课又有自己独到的精当之处供同学们体会和借鉴。这几篇文章 ,虽然有的以人的细微描写为主 ,有的以物的细微描写为主 ,有的以场面的细微描写为主 ,但都文质兼美地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感悟。《记一辆纺车》是一篇故事性抒情散文 ,以纺车为线索 ,缘物记事 ,睹物生情 ,逐层展开 ,组材很有特色。最精彩的应该说是对竞赛场面的一段描写。它那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5.
一、读前先思。读题目后先想想 :文章是要介绍哪辆纺车呢 ?它和普通纺车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为什么要“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帮助。同学们每学习一篇文章 ,都应该先思后读 ,看看自己和作者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文章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怀 ,突出了什么主题 ,等等。读完课文后你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介绍那辆纺车 ,而是写了纺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发挥的不同寻常的作用 ;通过写纺线的技术、姿势、竞赛等 ,体现纺线劳动的无穷乐趣 ,…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吴伯箫写了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这些文章,质朴自然,情深意美。《记一辆纺车》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细细品读,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收获。一一辆木制的纺车,既简陋,又普通,早已弃之不用,有什么可写的呢?然而作者对它情有独钟,视为家珍。除了当年经济上的意义难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叙事散文”单元。五篇课文中除《听潮》是“抒情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叙事散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要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理解散文的结构、语言。这是该单元的教学要求。三篇讲读课文《背影》、《记一辆纺车》和《听潮》的学习重点分别是:叙事散文的特点,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以具体事物为线索组织材料,记事与抒情相结合;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通过讴歌大海的壮美抒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议论的基础,情感的载体——对事物的叙述和描写,准  相似文献   

8.
《雪夜林边驻步》被公认是弗罗斯特最好的诗歌之一。它是一首既描写了实景又富含象征意义的小诗。这首诗描写了“我”在雪夜路过一个熟人的树林,看到了在白雪覆盖下了的可爱的幽深树林,我驻足不前,然而“我”的马儿却提醒我继续往前赶路。这首诗貌似在叙述一件“我”赶路途中的小插曲,实际上却意义深刻,里面充满了象征含义。作者从几对关系入手,分析了这首诗所表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人的无奈等情感。  相似文献   

9.
《记一辆纺车》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吴伯箫的散文名篇,它以质朴、明朗而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延安当年生产自救的革命战斗生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延安军民“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境界。文章的材料十分繁富,但组织得却井井有条,原因之一就是文章选择了一个很好的顺序——逻辑顺序。 一、从文章的总体构思分析:本文所记的纺车。是延安当年大生产运动的一个标志,作者通过对这辆纺车的回忆,引出了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纺纱劳动。所以文章所选择的大体思路是:先从大处落笔,抒写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革命意义,再从细处  相似文献   

10.
记一辆纺车一、语感分析(一)把握思路课文以纺车为线索,缘物记事,睹物生情,逐层展开。首先说纺车的普通:构造“跟一般农村用的手摇纺车没有什么两样”,它是大生产运动时“延安上千万辆纺车中的一辆。”其次说纺车的作用:它是粉碎敌人围困延安的阴谋,保证大家“丰衣”的战斗武器。再次写纺线:颇有情趣、需要技术、各种姿势、技术改革、开展竞赛。最后说明怀念纺车的原因,点出主旨:“跟困难作斗争,其乐  相似文献   

11.
《记一辆纺车》、《连升三级》都是篇幅较长的阅读课文。这类文章,要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设计的关键,就在于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选择好突破口。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记一辆纺车》的文眼是:“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连升三级》的文眼是:“一群混蛋”。《记一辆纺车》的“思考和练习”一、二,《连升三级》的“思考和练习”一,都与文眼句密切相关。因此,这两个文眼句,可以选作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突破口。我教《记一辆纺车》,学生初读课文(当堂预习)时,除常规要求外,出了两道思考题: ①阅读全文,准确划出直接表达本文中心思想的句子。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章的语言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形式,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吴伯箫同志的《记一辆纺车》,是一篇情文并茂的记事散文,它用质朴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感情,描写艰苦朴素的战斗生活,文风十分朴实,做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一、通俗的语汇,口语的句式  相似文献   

13.
王安忆以其小说作品《富萍》,深化了对老上海生活方式的追忆和对城乡关系的探讨。作品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决定了“富萍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选择,然而在作品看似平实流畅的叙述表面,却游走着故事与现实的逻辑冲突,造成了文本自身无法弥合的裂隙。这一裂隙既是作者在创作构思与布局上的缺憾,但同时又反映了其对城乡关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京华烟云》作为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从小说篇章布局与内容叙述中,均可感受到老庄思想对作者创作的影响,散发着《庄子》中的浪漫主义气息。姚思安旷达、顺势自然的人生态度,体现着道家思想“超然”的一面;然而从木兰道家的“女儿”最后的“叛逆”并溶身于时代洪流的转折中,又看到了在民族大义与艰难面前作者关于道家哲学思想困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叙述者的角色和功能、叙述的戏剧性、叙述的“复调”与“循环”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叙述机制进行了新的探索,试图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部作品叙事艺术和思想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小橘灯》是一篇仅仅两千来字的短文。它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致刻画,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朴的城郊小姑娘的可爱形象。读起来意味深长,亲切感人,久久不能淡忘。作品写于一九五六年。开头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十几年以前”,即解放前。接着记叙“我”到重庆郊外一个乡公所看望朋友,偶然与一位小姑娘结识的经过。初读时感到这不过是一篇极普通的叙事散文。然而,在作者笔下,叙述之中有寓意,描写之中见深  相似文献   

17.
初四册第一五课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记一辆纺车》是吴伯箫的代表性作品,是当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作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在延安生活了 8年,度过了我青年的后期。我热爱延安,把延安看作革命的故乡。" 1961年,我陆续写了一组反映延安生活的短文:《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还有这篇《歌声》。前三篇从衣食住和生产劳动方面写延安,写延安是怎样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歌声》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吴伯箫《就〈歌声〉…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该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仅是为了适应考试形式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多读、会读、巧读,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素质. 一、准确理解文章关键内容 开头结尾的提示.如《记一辆纺车》,首段点明作者常常想起、深切怀念在延安使用过的一辆纺车.这辆纺车普通、旧式,并无特别之处,何以引起作者深切怀念呢?结尾说"跟困难斗争,其乐无穷",因此联系首尾两段思考,文章主旨显而易见:纺车是延安军民战胜敌人封锁、渡过暂时困难的战斗武器,写它是为了表现延安军民艰苦奋斗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作者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书中描写的是她的童年生活,是她对北京风土人情的回顾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本书也是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城南旧事》以一个名叫英子的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叙述,分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章。  相似文献   

20.
笛福发展了“荒岛文学”的传统,创作了《鲁宾逊漂流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经济个人主义。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