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学刊》2011,(4):3
征文案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工作,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2.
《编辑学刊》2012,(1):5
正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工作,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  相似文献   

3.
朝阳专业的发展之路──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编辑出版高等教育15年回顾从1984年胡乔木同志提出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置编辑学专业的建议至今的15年间,在国家教育部的支持、关怀和领导下,经过高教系统一批志愿献身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事业的教师和于部的艰苦创业,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主要标志是:1.编辑出版高等教育得到社会认可。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高校的编辑、出版、发行各专业为新闻出版行业输送了10届1300余名本科毕业生。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因其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已得到新闻出版行业的认可。近几年来,编辑、出版、发行专业毕业生受到…  相似文献   

4.
刘晖 《中国编辑》2006,(6):37-39
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有相当的规模,为新闻出版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促进了新闻出版业的繁荣与发展。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实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许多的理论、规律都是从现实的出版实践中总结与提炼出来的,最终也要应用于实践当中。在高校的专业教学中,除了正常的课堂讲授以外,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适应出版产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在传授一定的理论与知识之外,还必须根据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出版技术和理论,胜任新闻出版单位编辑、出版、营销等工作,而且成为新一代具有开拓性的创新人才。因此,在编辑出版学专业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必须提到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5.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产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行业,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6.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产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行业,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7.
现代出版业的发展,需要复合型编辑人才、应用型编辑人才、创新型编辑人才。二十多年来,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为培养编辑出版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存在诸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报告》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和分析了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状况,企盼这个报告对促进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编辑学刊》2013,(4):3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产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行业,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9.
《编辑学刊》2013,(5):3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贯彻十八大报告精神,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产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行业,提高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学质量,特发起"智慧杯"征文活动。举办单位:《编辑学刊》编辑部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征文内容:"编辑力"是编辑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本届征文以论文为体裁,以"文化传播与编辑力"为主题,以剖析、论述、总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编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刊》2011,(2):3
征文宗旨:出版物是智慧的成果。编辑是需要智慧的职业。提高编辑出版的智慧含量,正成为中国出版人的自觉追求。为了推动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带动未来编辑人才更深入地了解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编辑》2012,(1):95-96
正2011年11月8日,由中国编辑学会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承办的"新形势下‘三农’读物编辑出版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中国新闻出版报社总编辑马国仓,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学界与业界的互动关系,实现学科建设发展的前瞻性 现在,有些新闻出版单位主管认为,非编辑出版专业毕业生对于编辑出版业务,最多一年就可以熟悉了,因此在人才招聘时录用其他专业人才而拒绝录用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生.这对于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产生了极大冲击,在课程设置上也出现了跟着市场转的局面,有些院校根据毕业生在寻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来改动课程.这无形中贬低并且动摇了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二十年,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二十年前即1984年,倡议在高校建立编辑学专业(后改为编辑出版学)的人应该是一位先知先觉.这位先知先觉是与新闻出版事业有着很深关联度的胡乔木.胡乔木说,"编辑之为学,非一般基础课学得好即能胜任".编辑学科也非其他学科所能代替.二十年后来评说,建立编辑出版学的倡议及其实践,至少在两个方面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4.
走入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出版教育效果差强人意,首先在择业竞争方面就没有什么优势。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发行专业之所以名声在外,是因为其专业偏重于发行,我国的发行业一直处于初级阶段,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发行专业造就了很多优秀人才,并使发行走向良性循环;但对于全国几十家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来说,教育培养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成为编辑人才吗?这个专业的学生在编辑工作方面的优势远不及一些中文、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编辑》2012,(2):7-17
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联合人民网举办的"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大型系列访谈在本刊陆续刊登了三次访谈,话题包括大型出版集团集约化发展,新闻出版企业股改上市,中央出版社转企改制。本期刊登该大型系列访谈的最后一次访谈:交流与合作——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与广大编辑交流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和体会。至此,四期访谈刊登就全部结束了。我们相信,这四期访谈给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一定带来了很多启示。它让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有理由坚信,新闻出版工作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高校编辑出版专业教材的科学依据问题根据最近几年来的出版实践,深感通过正规的系统的教育,认真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有些出版物不断传播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或黄色的内容,而且泛滥成灾,一部分出版物的编辑加工质量下降,都与我们的出版编辑队伍中一部分同志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有直接关系。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编辑出版人才,是一项既迫切又有长远意义的基本建设。开展和加强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是解决这一任务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认真作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教材工作,对于培养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7.
岳伟 《报刊之友》2014,(3):93-9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新闻出版、文学艺术事业,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编辑出版是文化工作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编辑出版的核心是编辑和作者。本文就编辑如何寻找优秀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产学结合的办学理念,对于媒介融合下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于出版社编辑而言,应具有传播技术、信息内容、市场操控的基本素质,本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探析了出版社专业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上)见本刊2012年第9期第8页]七、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建设的倡导者和奠基人胡乔木对新闻出版在职人员培训和新人培养一贯高度重视,对高校创办编辑出版专业更是关怀备至。1984年6月7日给教育部负责人黄辛白打电话,提出:要在大学中文系建立编辑专业,可在北大、复旦两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记者从中国编辑学会秘书处获悉,该学会为了使目前正在高校学习编辑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出版,熟悉出版,矢志为编辑出版事业服务,决定开展一次“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活动。征文竞赛的主题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中,怎样当一个合格的编辑:①怎样做编辑工作。包括对过去编辑的研究(如:工作研究、人物研究),对现代编辑的理解(如:我与编辑工作,我所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