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洛宾     
王洛宾(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王洛宾1913年1月生于北京,他父亲是油漆匠,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而且十分爱唱京剧和昆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宾自幼就喜爱上音乐,并且对音乐有着很好的感受力和记忆力。  相似文献   

2.
王洛宾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民族改编曲,在发展中国西部音乐事业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我俩永隔一江水》作为近年来翻唱程度最高的王洛宾改编曲,选用它为研究对象,从创作取材、旋律特色和歌词创编三个方面分析其音乐本体,对于探究王洛宾改编曲的音乐特色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对探讨王洛宾与西部音乐的深厚情缘,也能有一个更直观和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王洛宾的歌曲是西北地区民间音乐与汉语的完美结合、带有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真实、质朴音乐情感的流露、具有群众化、通俗化的音乐表现这五个特点,从而论述王洛宾歌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王洛宾在传播西北少数民歌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我们关注他歌词层面的文学性艺术成就,但是他音乐文学的旋律美同样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从旋律美的角度进行探讨,以此更加全面地认识王洛宾音乐文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新的追求、美的创造和真正美的东西是没有国界的三个方面,对王洛宾和他的歌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王洛宾民歌的题材、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等方面阐述王洛宾民歌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岁月珍藏     
丁燕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4,(3):F0002-F0002
作者简介 丁燕,诗人、作家。20世纪70年代生于新疆哈密,汉族。1987年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午夜葡萄园》《母亲书》,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双再生活》《和生命约会四十周》《王洛宾音乐地图》《饥饿是一块飞翔的石头》等。  相似文献   

8.
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美学的奠基人,代表著作《乐话》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在此仅就作品最为著名的命题——“音乐是上界的语言”之“上界”一语略谈读后感。  相似文献   

9.
独立意义上的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肇始于20世纪30年代。从那以后,一批专业音乐家积极地理性参与,至50年代音乐教育战线就已经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师音乐教育,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过多地非理性地效仿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故使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应具备的“一专多能”教学基本功只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在进一步探求理性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出一批富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音乐教育学专著。进入21世纪的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办学主导方向的专业,其发展前景中…  相似文献   

10.
王洛宾晚年给亲友的书信中,回忆了父母、私塾先生、山东老人、东北流亡学生,以及他的童年小伙伴和他任音乐教师时的学生,还回忆了他童年和青年时代在旧北京的生活。他说:“经历的这些琐事,都打下了我热爱祖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对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道奇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12.
每当耳边响起《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一首首浪漫抒情的情歌时,总会想起它们的作者——一生充满坎坷,充满传奇色彩的“情歌之王”王洛宾。他为我们留下了近千首歌曲,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誉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他是在联合国高唱民族歌曲的第一位中国人,他是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的第一位华人音乐家。1913年出生于北京的王洛宾,自幼就受到京剧迷父亲的熏陶,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于他和西北民歌的结缘则是一个极为偶然的机…  相似文献   

13.
一、王洛宾在近代青海的音乐教育活动 王洛宾(1913-1996,北京宛平人)于1938年秋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青海演出,并在西宁各中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剧团解散后,他应约于1939年初再次来到西宁,住在昆仑中学宿舍,组建青海抗战剧团,搜集整理民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昆仑中学宿舍是王洛宾民歌收集整理的工作室。“当时洛宾拿出很多油印的小册子,大都是抗日歌曲。其中有他写的《老乡上战场》《血花曲》《风陵渡的歌声》等,还有一些抗日漫画、抗日口号的小册子。他把一沓油印的抗日歌曲散页交给我,要我送到几所学校去练唱。”王洛宾在回民中学(1940年改为昆仑中学)做音乐教员时,发现回族中学因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禁止唱歌。当时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不能说“唱”字,而只能说在音乐课上“念”歌儿。这也是民国时期青海学校音乐教育受到宗教影响的一个特点。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了一首《穆斯林进行曲》,这是一首激发民族意识觉醒、鼓动抗日救国热情的战斗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慷慨的旋律,通俗上口的歌词,激发了回族青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王洛宾在回族中学打破了学生不唱歌的习俗。此曲很快在全省流传,并在西北广大的回族地区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它对20世纪上半叶多元化音乐现象所暴露的种种缺蟪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它体现了对极端理性与非理性音乐的拯救,它的崛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2006,(4):56-56
音乐治疗学。音乐治疗学是20世纪中叶创建于欧美的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应用学科。1988年,中国音乐学院建立音乐治疗专业,从此我国正式开始培养音乐治疗方面的专业人才。上世纪90年代末,中央音乐学院也开设了此专业。2004年9月,四川音乐学院开始招收第一批音乐治疗本科生。  相似文献   

16.
何婷 《华章》2011,(20)
艺术歌曲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并于30年代发展成熟.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内容、题材、语言、结构等方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悄然兴起于欧洲,七八十年代发展至高潮,并广泛地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渗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者们对这一思潮逐渐关注。在其思想的影响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范式正在发生着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世纪英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思想、重要改革实践为主线,将其概括为5个阶段:1、20世纪初至30年代,新技术引发了"音乐鉴赏运动";2、20世纪40-50年代,战争及战后时期凸显音乐的精神教育功能,强化音乐表演传统;3、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受先锋派音乐家影响,专业作曲家将当代音乐引入课堂,实施作曲教学;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音乐教育研究趋于理论化,通俗音乐进音乐课堂; 5、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世纪末,政府对教育管理力度加强,<国家课程>的出台为音乐教育的评估和学科地位提供了法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城市音乐人类学自20世纪60年代作为音乐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诞生以来,逐渐开始得到世界众多音乐人类学家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城市音乐人类学学科研究成果显著,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建立以及城市中“田野”个案的大量涌现,使其成为当下音乐人类学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论述:城市音乐人类学与音乐人类学、城市音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会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科技社会,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科技工作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已有了较快的发展。继续教育应适应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人类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跟随上这瞬息万变的形势,使人们及时了解,掌握和纵横于世界的科技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