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白求恩、斯诺、斯特朗一样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名字 ,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192 9年初 ,史沫特莱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日报》记者 ,从苏联进入中国 ,开始她报道和参与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的历程。她曾协助宋庆龄成立中国人权保障同盟 ,为国外报刊介绍苏区革命斗争的情况 ,在现场报道西安事变 ,去延安采访朱德总司令并写出不朽杰作《伟大的道路 :朱德的生平和时代》。她的《中国的战歌》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战地通讯。1933年初 ,史沫特莱因身体原因赴苏联休养 ,同时在那里写作《中国红军在前进》一书 ,之后前往美国 ,于 1934年 10…  相似文献   

2.
李何在新疆     
(一) 李何是活跃在三十至五十年代新闻战线上的党的优秀新闻工作者。1938年冬,李何受中共中央派遣,同高登榜、郑亦胜等二十三名同志一道,从延安来到新疆首府迪化市(今乌鲁木齐),1939年1月任《新疆日报》国际版编辑。当时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上台不久,为了巩固自已的统治地位,实行所谓六大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并且希望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我们党为了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新疆  相似文献   

3.
这副挽联,是赵超构同志病逝后《新民晚报》全体职工敬挽给他的。它真实地再现了赵超构同志60年的新闻生涯和办报业绩,充分表达了全体新民报人对自己老社长的追思和崇敬之情。是的,作为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赵超构同志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新闻报道,称得上是我国现代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报人。特别是他34岁时随中外记者团赴延安采写的长篇通讯《延安一月》,传诵久远,影响深广,被认为是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是的,作为著名的评论家和杂文家,赵超构同  相似文献   

4.
陆定一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定一同志长期从事和领导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和党的新闻出版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早在1925年“五卅”运动中,他还是上海南洋大学学生的时候,就创办过《血潮日刊》,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1926年秋他在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工作,创办过《中国青年》《列宁青年》。进人中央苏区后,主编过《斗争》杂志。1985年长征途中,他继邓小平之后主编了《红星报》。1942—1945年期间,他担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总编辑,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解放日报》出色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1945年起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他长期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宣传口的工作。在报刊工作的实践中,写下了大量的政论和通讯。他是我国新闻界德高望重、功勋卓著和很有影响的前辈、领导。  相似文献   

5.
人们都知道秦邦宪(即博古)是一位知名的政治活动家。他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五年,和王明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曾犯过“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然而,博古同志同王明不一样:王明不思悔改,顽固到底,走向人民的反面;博古同志能改正错误,在他生平最后五年内,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博古早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年留苏返国,出任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干事,曾编辑《劳动报》、《工人小报》。这是他从事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始。抗战初期,党中央为适应当时斗争形势,以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决定在延安创办《解放日报》,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  相似文献   

6.
富文同志是一位党的老新闻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他曾历任晋绥抗战日报记者、编辑,新华社吕梁分社负责人和晋南日报副总编辑。新疆和平解放后,他是人民的《新疆日报》第一任总编辑。1954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后,仍兼任报社总编辑。“文革”后,他曾调往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82年返回新疆后,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期间,仍主管宣传工作。近年来他转到自治区政协,任副主席。在党的新闻宣传领导岗位上,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档案学研究》1991,5(2):6-10
去年7月20日,曾三同志85岁生日的前一天,我们带着刚刚出版的《曾三档案工作文集》去医院看望他,祝他早日康复,健康长寿。但是,没想到11月28日早晨,曾三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我们沉浸在无限的悲痛和哀思之中。曾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革命精神、光荣业绩和高尚风范,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开拓前进。曾三同志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不遗余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在曾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档案工作几十年,对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热爱档案工作的坚定事业心、不断开拓前进的创新精神、求实务实的作风,感受至深。缅怀曾三同志,我们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曾三同志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秘书局局长、办公厅副主任。他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就在汉口、上海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以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到达西柏坡,长期从事党的无线电通讯、机要、秘书、文书、档案等领导工作。因此,建国之初他就十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年12月1日《,通讯》创刊号出版,这是延安时期出版的第一个新闻业务刊物,它的读者对象是陕甘宁边区的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曾在延安创办过一份油印的新闻业务刊物——《通讯》。当时,新华社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一起驻在杨家岭,同属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就是延安,并重点考察了苹果产业。2022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大型主题报道专栏,开篇刊发通讯《延安苹果红了》,同日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推出整版报道《延安苹果为什么这么红》,前后呼应,聚合发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新闻界,凌愉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算少。他曾在《喀什日报》工作十五年,《新疆工人报》工作五年,现在是《中国交通报》驻新疆记者站记者,又是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摄影学会会员。他凭着顽强的拚搏精神,饱含热爱新疆、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新闻和文学作品,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两栖”记者。看过凌愉文章的人,都以为他一定是个才华横  相似文献   

11.
甘惜分同志1916年出生在四川邻水县,抗战初期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党的培育下成长。抗战刚胜利,他曾作为随军记者前往国民党统治区大同,写过题为《大同——日本投降者的乐园》的报道,由延安新华分社向全国广播;他在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当过多年记者。全国解放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舆论研究所所长和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他小时家庭贫穷,一些纨绔子弟看不起他,欺负他。甘惜分回忆少年生活时说:“这种不幸遭遇,却激发了我的上进心。我看着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他们嫌我穷,我还讨厌他们是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陕甘宁边区的新闻、文化和理论工作者,曾创办了许多报纸和刊物,摘要介绍如下: 《解放周刊》,是一九三七年春创刊于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铅印,周刊。一九四一年《解放日报》出版后,即行停刊。《新中华报》,是一九三九年二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报纸,铅印,三日刊。毛泽东同志曾写了《必须强调团结与进步》的文章,纪念该报创刊一周年。《共产党人》,是一九三九年十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党内刊物,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曾为这个刊物写了《发刊词》。《中国文化》,是一九四○年一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在延安创办的理论性刊物,铅印,不定期出版。毛泽东同志的名著《新民主主义论》,最早是作为该刊的发刊词发表的。《中国工人》,一九四○年二月创刊于延安,由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主编,铅印,月刊。毛泽东同志为该刊写了《发刊词》。《群众报》,是一九四○年三月由延安大众读物出版社创办的、面向边区工农群众的报纸,铅印,周刊。《大众文艺》,是一九四○年四月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创办的文艺月刊,铅印;主要刊载著名作家和边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连队生活》,一九四○年八月由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政治部创办于延安。是面向部队的刊物,铅印,旬刊。《大众习作》,一九四○年十月由边区文化协会延安分会创办,铅印,不定期出版。主要  相似文献   

13.
杨松,又名吴绍镒,1907年出生,是延安《解放日报》的第一任总编辑。他一生为了党的事业殚精竭虑,积劳成疾,年仅35岁便英年早逝。他是抗战时期我党新闻战线一面光芒四射的旗帜。 杨松早年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在苏联海参威和莫斯科编辑工人杂志。归国后,他先就职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民报经理邓季惺的胞弟邓友民到延安去了。邓和报社一个与友民要好的同志,邀请他给《新民报》写通讯,他表示同意。《新民报》由南京迁到重庆复刊后不久,原在报社工作的胡迦彤(宋迪夏)同志也去延安,报社负责人和与胡有关的人,又要她写通讯,她也同意了。还有报社的其他同志,也根据各自的关系,约请去延安的同志写稿,都乐于接  相似文献   

15.
佐如拉·苏夫也甫,从1970年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牢记作为一名忠诚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他先后工作的两个单位都是党报,一个是在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新疆日报》工作了15年,一个是在乌鲁木齐市委机关报《乌鲁木齐晚报》任副总编辑17年。32年的党报工作经历培养了他坚定的党性原则,同时他也为党的新闻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财富。这一优良传统,体现于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全部活动,同样也包括党的新闻工作在内。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次年1月,《红色中华》即在陕北瓦窑堡复刊。1937年1月,《红色中华》改为《新中华报》,同时创办新华通讯社。当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办。其后,党中央又在延安创办以党建工作为中心的《共  相似文献   

17.
我有幸于1939年9月16日,作为重庆《新民报》的记者,同“中央通讯社”记者刘尊棋、《扫荡报》记者耿坚白一道,在延安访问毛泽东。这在我半个多世纪的新闻生涯中是一件大事。在现代中国新闻史上,也是被记上了一笔的。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党史资料大事记》中,把毛泽东在延安接见我们重庆去的三记者,作为一件大事记录下来,并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是因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多次会见过中外记者。在我们之前,他会见过重庆商务日报赴延安采访的温田丰等,更不用说他还在延安自己的窑洞中,同著名的《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作“竟夜之谈,直到天已黎明”。在我们之后,1944年6月12日他在延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绝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就像世人绝不会有相同的指纹一样。——题记他身材健硕,步履轻捷;他康健恬淡,思想敏锐,谈吐不俗,言语间浸透着高雅、博深;他有一个为新疆新闻界所熟知的名字——陈义,现任《新疆军垦报》副总编辑。发年仲夏的一天,我采访了他……那时,在刚刚结束的新疆第六届(1990年度)好新闻评选中,他写的一组系列报道通讯《棉花高产攻关报告》荣获一等奖,这是他在新疆的六届好新闻评比中第三次荣获一等奖,这在新疆报刊负责人的行列中可称为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陈云的著作出版最早见于1948年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批革命青年涌向延安要求入党。1938年中央做出《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党的队伍有  相似文献   

20.
首卷《中国广播电视年鉴》(1986年版)(以下简称《年鉴》)面世后,受到了中外广播电视界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1987年7月下旬到8月初,中国广播记者组出访苏联,把我们的(《年鉴》当做礼物送给苏联国家电视广播委员会。苏联同行看了之后,盛赞《年鉴》“非常好,非常详细”;对他们还拿不出自己的手鉴,深表遗憾。赞美之声,来自各方。大家说,广播电视宣传各条战线,就是不宣传自己,现在也有一部反映自己的大部头了。这是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