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能够沟通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达到深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钻研、探索精神。教学时我有意识地把一题多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贯穿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下面是我对一份试卷中一道相遇问题一题多解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开放性题是能促使学生展开思维去探究、创造的题。它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中探求知识,激发创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开放性题的教学价值日趋凸现出来。一、能促使教师确立现代教育观念,对教学起良好的导向作用在传统教学观的支配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目标是否实现,而忽视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实,重结果,轻过程是一种不完全的教学,因为它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灌输和背诵,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挥和独立思考。把开放性题引进教学,有利于学生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获取新…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有效手段。一题多解教学有助于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探究解决数学题的不唯一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磨练意志、锻炼品质、训练思维、学会创新。六年级进入总复习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一题多解与知识的复习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4.
正学生在平时解题时,往往就题论题,满足于把题目解出来便万事大吉。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增强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呢?作为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挑选典型的例题,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启发学生一题多解,着力纠正学生一题多错,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帮助学生深化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自觉有效巩固知识的能力。下面不妨列举变换实例,谈谈我对物理习题教学的体会。一、引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涉及高中知识(文献[1]中称为“涉高题”)解决问题的习题。此类习题在初中阶段完全可以采用初中知识求解,但是,如何在初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困惑着一线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经常会把“涉高题”投到课堂上。本文笔者通过一次教研活动中一题的解法探讨为例,谈谈对此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攻克重点、难点,高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常常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教师是简单地把多种解法呈现给学生,还是着力创设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知识迁移,主动去直观感知,感悟发现呢?两者的教学效果显然大相径庭.如何把由教师的呈现变为学生的主动发现,这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前段时间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展示了一堂一题多解的教学公开课,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横向、纵向地把题目所涉及的共同的知识属性充分地显露出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两个具体实例进行了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就题论题,解完题后的深究、探索、小结不够。尤其是选择题,选完答案后,只要与标准答案相符,就认为万事大吉,心满意足。这种学法对熟练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都是有害的。做题的目的,不是简单地把学过的知识套在这道题上,而是要通过解题深化、活化有关基础知识,培养迁移能力,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 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深挖习题内涵,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法和学生一起探索习题所涉及的概念、规律、方法、技巧,扩展习题功能,这样一题变  相似文献   

9.
作为历史教师,笔者感触颇深的是:教师习惯于"搬运工式"教学方式——把所需教的知识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复习书中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上,传播给学生。通过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递和技能训练,把学生作为客体塑造,遮蔽了学生心灵,让学生永远不能踏进知识的真实世界。这样的教学,学生不睡觉、不厌倦才是"奇迹"。很多学生想学好,开卷考试下喜悦、困惑交错。喜悦无外乎题抄上了,选择题做过了,分数得到了;遗憾在题没抄上,题白抄上了,题从没做过,分数得不到。笔者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得。  相似文献   

10.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教科书中,插图很多,在教学式题中应充分利用插图和学具,渗透一些应用题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应用题打下基础。 1、挖掘教科书中插图与应用题的内在联系。为了使学生早一点接触应用题,初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在教学时,应把应用题知识渗透到式题教学中去。如在教学5加几的加法和5减几的减法时,把  相似文献   

11.
<正>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涉及高中知识(文献[1]中称为"涉高题")解决问题的习题.此类习题在初中阶段完全可以采用初中知识求解,但是,如何在初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困惑着一线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经常会把"涉高题"投到课堂上.本文笔者通过一次教研活动中一题的解法探讨为例,谈谈对此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所谓“题组”教学,就是在备课的时候,将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选编一组例题或习题,在课堂上举例或让学生做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我把这类题称之为“题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把相似、相反、易混的习题编成题组进行整体教学是加大教学密度、减缓思维难度和提高学生解题水平、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以分数应用题教学为例,谈谈构造组题的做法。一、着眼分化点设计题组学生初学分数应用题,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量、率,或者单位“1”的量找不准,导致分析不当,解题失误。说明学生的知识没有得到分化,感知还很笼统、  相似文献   

14.
题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助力学生理清概念、提升技能、开拓思维、激活建构意识、完善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重视题组教学,依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设各类题组,让学生在变化中、对比中以及探究中逐渐深化知识理解,促进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生活中,反映数与数、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组一组相依存在的。而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却把它们分散开了,一个一个例题地加以介绍。如果教师教学时用讲一例做一“题”的教法,学生就容易“就题套题”,结果是使学生学习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脱节。对这些教材,如果教师在做好知识前后联系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在一节课里抓住知识整体性集中讲解,就容易实观知识之间的“迁移”,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整体发展。例如教学“归一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一节课时间集中教学例1和例2,提高了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解题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可以把问题分为"母题"和"子题"。"母题"是最原始问题,"子题"是由"母题"迁移演变衍生出的新问题。在教学中,根据"母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设计出具有不同教学效果的"子题",也可以为较难的"子题"找出较易理解的"母题",返本归元,回溯核心知识本真,以达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狠抓基础务实求活本次训练“拼音、字、词、句”共安排了四道题,前两题是拼音、汉字训练,后两题是词句训练。教学中我们既要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又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题读轻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点,目的是认识轻声并...  相似文献   

18.
秦云 《中国教师》2013,(Z1):140-141
中学课标要求加强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的一题多变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把一题多变作为问题的切入点,训练与培养学生的多元型数学思维,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立于不同方位、持有不同观点对同一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努力思考,促使学生不满现状,积极探索新方法。笔者立足于本区实验课题成果,对在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的做法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高三复习阶段,一题多解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求解,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好处,但是,面对近年高考命题的变化和要求,一些以新背景、新材料设计的新问题接连出现,虽然它们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方法都是同学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同学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从教学中发现,多题一解对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说一题多解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多题一解就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我校数学教学中普遍开展了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等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灵活运用双基、在知识的交汇点上解决问题,由于问题的变化加强了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使学生深层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