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语言中读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同义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能准确地表达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收到积极修辞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从而准确生动地使用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精通英文的人肯定是精通英语同义词的人。这就是说,要想学好英文,你就必须学好同义词,这是人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学习同义词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学好同义词能使你的语言更丰实。一个民族的文化越发达,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词汇就越丰富,它的同义词也越多。同一句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你喊什么?”“你叫唤什么?”“你嚷什么?”喊、叫、嚷,我们可称其为汉语同义词,用起来很生动。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你学好同义词,你知道的词就越多,说起话来就不会干巴巴,写起文章也不会枯燥无味。中国学生觉得beautiful、wonderful这两个词很上口,很喜欢用这两个词,所以不管描写什么好看的人或物都用beautiful,不管什么好的东西都用wonderful,可以说这两个词张口就来,口语不好的人也竟不费劲。这样显得语言特别单调,也显得知识贫乏。我们知道同时可表达beautiful的意思的词  相似文献   

3.
同义词是指词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同的通常叫等义词,相近的通常叫近义词.对同义词的教学重点在“异”而不在“同”.因为:等义词是很少的,多数同义词只是某一个意义基本相同而存在细微差别,这是一;第二,人们常常会忽略同义词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辞海》中说"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表示事物的单位的叫‘物量词’,表示动作单位的叫‘动量词’。物量词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语言片断中特意运用某个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以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思想感情,组成音乐的旋律,给读者、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修辞方式叫“反复”。根据反复各项的字面相同与否来划分,又可分为同字面反复和异字面反复两类。什么叫异字面反复?异字面反复即反复各项的字面不同,但意义却相同的一种反复形式。这种反复形式,就是运用同义词语表示意义上的强调,实际上是语意的反复。最常见的有同义词语反复和注释性反复两种。一、同义词语反复有的反复,并不是字面上的重复,而是运用两个以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强调同一个意思,从而形成了同义词语的反复。这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处处与社会发生密切关系,不管社会生活中出现什么现象、事物,语言中就会出现相应的词语。在人类社会交际中,人们对某些事物、现象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意说,就产生了语言的禁忌现象。在中国,这种语言现象叫“忌讳”,在英语国家则叫“塔布”(linguistictabno)。由于我国与绝大部分英语国家相隔万里,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心理特征等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异很大,人们对于禁忌语的感受和表达也就不尽相同。这样,语言禁忌在汉英语言和中西文化之间会产生差异。本大拟就汉英语言禁忌的异…  相似文献   

7.
“们”常用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复数,如“我们”“你们”“他们”,也常常用在固定名词后表示复数,如“同学们”“朋友们”。与此不同的是,有时“们”同样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却并不表示复数,而是有着类化事物的作用。例如: 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踌躇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阅读或教学文言文时,经常会见到在同一篇文章里“吾、我、余、予”互见的现象.那么,这几个第一人称代词的词义和用法是否有区别呢?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点初步看法,不妥之处,请专家和同行们指正.一般的说,“吾、我、余、予”在词义和用法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它们都表示第一人称.在句中都可以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有些情况下是可以“互用”的;严格地说,它们在某些方面是有区别的,是不可以“混用”的.这主要与时代、社会、地域和作家的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有关.我们知道,世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对同义词来说,当然也是这样.如果几个词的词义和用法完全一样,可以互相替代,那恐怕也就没有同时存在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9.
语言对于社会交际来说,象一座横架在河上的大桥,而词语则是建桥的材料。要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描述客观事物,就必须准确地使用词语。而在现代汉语中,最容易用错的就是同义词语。同义词语指的是同义词和同义成语,它们基本意义相同或相近,只有细微差异,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不同的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使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更加精确、严密、生动,使语言更加明朗,并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丰富、最生动的语言之一。然而正是汉语的这一特点,给我们学习和运用同义词语带来了一些困难,那么,怎样才能比较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古汉语同义词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与近义词的纠葛.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同义词和近义词各自的性质,分析、比较它们产生的条件和在语言中的使用情况.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性质不同“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语言学纲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不同词的词义是对不同事物或现象特征的反映.同义词和近义词是词汇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当然也具备一般词义的特点和性质.那么,研究古汉语同义词和近义词就该从词义的一般特征出发,考察同义词和近义词在概括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英语里的同义词在世界上所有语言中是极其丰富的。这种丰富是由于经过几个世纪,通过不断地收集其它语言的词汇而形成的,因此英语的同义词有很多种类。有些同义词似乎只是由于丰富而造成的麻烦;一些则是相同的一种事物区域上的差别;一些意思上很相近的却在概念上产生区别;……;一些同义词描述相同行为,却暗示着相关各方之间不同的关系。为提高区别同义词的能力,弄清其细微差异和正确表达是重要的。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同义词之间要作出选择,因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一个词肯定比另一个词更适合。错误的选择会给听者或读者一个模糊的或错误的印象。学习同义词,将会帮助读者更接近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同义词是指那些标志着同一对象,但在意义色彩上彼此有差别,或者在修辞意味上不同的词。同义词是人们长期思维发展的成果,也是语言发达、词汇丰富的重要标志。同义词可以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区别,精确严密地表达思想,使语言更加准确明朗。拥有异常丰富的同义词,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构成句子的语言单位。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句子的构成要素———词语在表达意义时 ,同样会流露出用词者对客观事物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这就使词语产生了感情色彩。一般说 ,带有肯定或赞许感情的词语叫褒义词 ;带有否定或贬斥感情的词语叫贬义词。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词语的感情色彩也会发生变化。本文试举例说明如下。形容词的感情色彩1、以反映“颜色”的词语为例 ,对“红色”既可说成“红彤彤” ,也可说成“红翻翻”。前者流露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 ,后者则传达出一种厌恶心理。同是说某人脸上皮肤白 ,有人会…  相似文献   

14.
从前,我们往往把教师的教学表达只理解为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其实,口头语言虽是表达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但毕竟不是唯一的工具,它也有言不尽情、辞不达意的时候。而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些非言语因素(在人身上发生的),作为对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同样也能起到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作用。欧文·戈夫曼这样说过:“尽管一个人可能停止说话,但是他不能停止通过身体习惯动作的传播。”在社会语言学中有一个分支叫“身动学”,就是研究人的非言语表达的,主要研究人的“身势语”或“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语言是很富有表现力的。我们可以用许多同义词、近义词或各种短语,句型表现事物间的细致差别,用可见可感的具体事实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要总用反映事物某一特征的某一常用词说话。老舍说过:“写晴天,就使读者感到天朗气清,心情舒畅;写一株花,就要使人闻到香!”你想做到这一点,就要用事实说话!请看下面两段话: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节选的小说中,有一段对天气热”的描写:“(在烈日下)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一层灰土在枝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首着。马路上一个水也没有,干巴巴地发…  相似文献   

16.
存在句     
<正> 01“处所(时间)词语+动词+名词”的结构形式,一般叫作“存在句”或“存现句”。其特点是:开头的名词性词语经常是表示处所的,动词是表示某一事物的存在、出现或消失,动词后面的名词性词语则表示那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动词后边经常带“着”或“了”或“过”;动词后边的名词一般代表无定的事物,前边往往有“一个、几个”等词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的词汇中,凡是那些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我们一般称之为同义词。因为严格说来,语言里意义完全相同的词很少,(如“犬”与“狗”之类,在其理性意义或附加色彩方面都能画上符号,可以在任何上下文中毫无区别地互相代替),所以,这里所谓的“意义相同”,就是说一组同义词在某一个义位上所指的事物或对象基本上是同一的,即表达了一个相同的理性意义(这是词与词能成为同义词的决定因素);所谓“基本相同”,就是说一组同义词在某一个义位上所概括反映的现象虽然一致或基本一致,但其各自强调的重点和方面可以有所不同,即它们各自的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语体风格以及运用范围诸方面都可以表现出种种细微的差别。人们在阅读古籍或使用词语时常常忽略这种差别,或者虽意识到有差别却说不清差别所在。而我们要想准确地而不是含糊地理解古籍,充分运用语言来精确地表达思想认识,那就必须特别注意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为此,本文打算举数例,试加辨析。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这个语言的矿藏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同义词,掌握丰富的同义词对于交流思想,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精细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区别,使语言表达更明朗,显豁,是大有裨益的。现将中学课文中所搜集到的300多个有关“看”的同义词,根据它的各种情态和含义上的细微差别,分类介绍于后,以飨读者。1.表示一般的看:瞧、望、视、瞅、瞄、相、看(看看、看一看)看得见;2.表示已经看到的:见、睹、看见、看到、见到、看完、瞧见、望见、映人眼帘、目力所及、目睹;3.表示往未来看(多用于抽象意义):展望、高视、高瞻远瞩;4.表示往远处看:望、瞻、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河南方言口语中,至少存在两个用来对请求或建议表示赞同或应允的词汇形式,即“中”和“行”.作为应答语,两者在河南方言中几乎通用,而“中”更带有地方口语色彩.我们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调查了作为应答语的“中”和“行”在河南方言口语中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方言口语中,从说“中”到说“行”是一个“进行中的变化”.目前, “中”仍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变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和“首都” ,指同一个地方 ,是同义词。据说同义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的确如此 ,“我到北京去”可以说成“我到首都去” ,“首都有个天安门广场”可以说成“北京有个天安门广场”。但是 ,北京师范大学可决不是首都师范大学 ,那可是两个不同的大学。可见同义词的同中之异其实是更值得注意的。同义词其实只是在最重要的一点上相同 ,那最重要的一点说的是概念意义 ,或指称意义。“看、瞟、瞥、张、望、瞧、瞅”等的概念意义相同 ,都表示用视线接触某物 ,所以是同义词。“南京”和“金陵”指同一个地方 ,所以也是同义词。但是概念意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