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生通常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本文试通过对中职学生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分析,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香桃 《考试周刊》2014,(89):85-86
习得性无助普遍存在于中职生中,对中职英语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不仅造成中职生学习动机下降,而且使其学习效率低下,自我效能感降低,最终导致其对学习产生无望的心理。习得性无助有强烈的弥漫性,不仅会对中职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危害,对其他各科的学习也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妨碍学生个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习得性无助对中职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并且探索出消除习得性无助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李晓  陈小鸿 《文教资料》2008,(14):111-113
中职生长期以来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往往被认为是"差生",据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学习动机不高、学习兴趣低下、消极的心理定势等现象.这种现象是中职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中长期得不到教师、家长以及同伴等的支持、肯定与鼓励,经常遭受挫折与失败后逐渐习得养成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习得性无助",这种无助感弥漫在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是对他们学习生活的概括.本文分析了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并提出了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职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习得性无助”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他们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中职学校应具体分析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职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 "习得性无助"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他们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中职学校应具体分析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习得性地在情感、认知方面的消极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形成,在于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解释形态。中职学生因感觉学业失败而对自我认知出现偏差,自我否定,影响学习及个人成长。帮助他们接纳自我、升华自我,是改善中职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昌都市中职生学生实际,自编《中职生习得性无助量表》,对427名中职生展开习得性无助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昌都市中职生习得性无助现象普遍,不同年级、专业、性别以及不同成绩学生间习得性无助差异显著,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职生习得性无助产生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职生是习得性无助的易感群体。习得性无助是在长期的学习受挫中逐渐习得的,并逐渐泛化到与自己相关许多情景。习得性无助表现为学业不良直至丧失学习兴趣、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障碍,甚至对生活失去热情、没有人生目标等,给人一生的发展带来极为糟糕的负面影响。研究中职生的“习得性无助”,有利于帮助他们减少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步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中职生、洛阳市回族中学普高生进行无能为力感评估,采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向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发出辅助调查问卷,以支持不同层面的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无能为力感明显强于普高生(P<0.05),根据研究现状,分析中职生无能为力感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适合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矫正策略,利于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的产生有外因(消极的社会评价),也有内因(消极的自我角色定位),对此要加以分析,并应从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实施多元化的个性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提倡差异发展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心理阴影。  相似文献   

11.
在校中职生普遍存在适应环境缓慢、学习兴趣不足、言语行为偏激、自信心缺乏等现象,表现为情感冷漠、学习动机缺乏、自身角色定位模糊、品德意识薄弱等等,直接影响其生活、学习和就业.研究中职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干预对策,有利于帮助他们消除习得性无助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他们步入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12.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这种现象是心理学家塞利格曼通过实验在狗的身上得到证实的。而在现实的学校中,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行为十分普遍,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来帮助这些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息息相关,且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述评,总结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如下特点:总体水平从高一到高三呈“V”字型,其中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习得性无助、人际关系不良、情绪障碍、适应障碍与各类行为问题。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可分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四个大类。并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从学校自身工作、家校合作与减轻社会相关影响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在经历多次的挫折与打击后,会产生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具体到习作上,则表现为学生丧失写作信心与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等心理特征。针对作文教学中的"习得性无助"学生,教师应通过降低习作要求、改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信心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帮助他们摆脱"习得性无助"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集体习得性无助现象很普遍,给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带来很大弊端,表现为集体观念淡泊、班风学风不正、缺乏奋斗目标等.通过对此现象的成因分析,探索出几点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中职学生由无助变有助.  相似文献   

16.
习得性无助是个体在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合理设置目标、转变学生消极思维、打破学生信念障碍,能够帮助学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泥潭。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的特点,特提出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职生的良好的情绪,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中职生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等建议,以期对当今的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量90、95后学生涌入高职校园,习得性无助群体成为高职校园中一类特殊的弱势群体。文章从两则典型的案例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从习得性无助群体的原生家庭入手,解析不良亲子关系对高职习得性无助群体的影响;通过引入高校的介入机制,提出了构建家校共育的习得性无助防控和转化体系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9.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进而成为学困生。研究学困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习得性无助是指有机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习得无助感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进而成为学困生.研究学困生习得性无助心理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