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津 《天津教育》2020,(7):44-45
名著阅读是否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这在中学教学中是一个引发热论的问题。以钱理群教授为代表的教育学者主张设置名著导读课程,提出阅读指导的长远目标就是“培养精神充分发展的人”。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我喜欢‘导读’这个新说法,如何处理好‘导’和‘读’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教师导读不是教师‘代读’,‘代读’容易,‘导读’难,但是‘读’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2.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论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读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读书。张志公先生很喜欢“导读”这个说法,强调指出:“‘导读’涉及两方面——‘导’者和‘读’者。”“‘读’者是主体,但是要‘导’。‘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终于能够自己去读。”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4.
《品味文学》一书吸引我的目光 ,一开始是它封面右上角的一行小字 :语文教师必读。为什么印上这似乎有点强加于人的“必读”二字 ?我不免有点疑惑。读完全书 ,我确信它确实是一本值得语文教师一读的好书。《品味文学》适合语文教师阅读 ,不仅仅因为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主要还在于书中所讨论的问题正是当下语文课堂教学最应引起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我们的语文教育界长期以来太忽视‘内心世界’这个问题了。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 ,教师对学生反反复复只讲‘观察’而不讲‘感受’”等等 ,就切中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要害…  相似文献   

5.
郑幼娜 《学苑教育》2023,(22):19-2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材安排的重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单元的阅读由教读课和自读课组成,且两种课型的区分度明显,其用意一方面强调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一方面体现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便于学生自主建构阅读方案,形成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该怎样处理这两种课型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从“着眼单元整体备课,教学目标相一致”“运用教读课的阅读策略,自主阅读有方向”和“梳理归纳单元要点,阅读能力得提升”三方面来探究自读课有效对接教读课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劣,与教什么和怎么教关系最大。教什么决定学生能学到什么,怎么教决定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应该先要确定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这里面有两层意义,一层意义可以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另一层意义是巧媳妇难为霉米之炊教什么是米,怎么教是炊,米没有或者发霉哪能烧出可口米饭来呢?王尚文先生在批评语文教学的弊病时曾指出: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往往在‘语文’。(王尚文著:《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415页)这里所说的教学指的是课堂教学,而语文则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陈秀征 《天津教育》2013,(16):28-30
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是决定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的文本解读是确定“教什么”的先决条件.一、教师文本解读的内涵和意义文本解读,“用‘文本’取代‘作品’”,强调的是文本的自足性和读者阐释的开放性,文本的意义有待于读者的理解.“用‘解读’取代‘欣赏’”,强调的是文学阅读活动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使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自主发展、培养自读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去做:一、让学生自主决定预习方式,激发阅读兴趣预习是阅读教  相似文献   

9.
汤云玉 《教师》2014,(12):112-113
潘新和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如果不能落实到写上是学生的言语生命的浪费。”他指出在以往的“阅读本位”的语文教育观下,实行的是“为读而读”,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中心,读与写脱节,只是满足于读懂课文..这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源.而在“写作本位”的观念下,教师们认识到阅读应指向写作,为写作服务,在这一观念下的教学模式是“为写择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综合能力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它集陶冶情操、发展潜能、提高思维能力于一体,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首先当看他的阅读能力如何.阅读能力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古人读书贵在“自得”.有口无心的读不同于专心致志的读;盲目的读有别于自学的读;应付式的读“食不知味”,有目的读“津津有味”.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是故曰‘教学相长也’.”  相似文献   

11.
徐秀英 《辅导员》2012,(9):24-25
解读文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也就是说,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2.
解读文本,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特殊的决策意义.因为“教学方法受制于教学内容,‘怎样教'服务于‘教什么',‘怎么教”很大程度上还可以归结为‘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教”的前提是首先明确“教什么”.也就是说,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语文教学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教师不该朝这样的好境界努力吗?”这段话为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指明了道路。怎样从“教”的此岸过渡到“不用教”的彼岸呢?——这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备课琐谈赤峰市乃林蒙古族中学巴易尘备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名人们已有颇多的论述,这里是我教学备课的粗浅体会,零零散散没有什么规律,故称为琐谈。之一,高瞻远瞩,要上“水平”“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怎样启发学生,使他们...  相似文献   

15.
一、有效阅读:学生经验的基础环节 新课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关键是要把教师经过备课理解的课程经过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从阅读思考中得到的理解与体验,使学生从阅读中形成的自己的经验,或自己原有经验的改组.陈桂生教授把教学流程形象地比作“滔滔江水到沟沟渠渠构成的灌溉系统”,并形容“‘学生经验的课程’则像是经过一路蒸发、中途截留后,得到或并未得到的滋润”.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必须在尊重、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借助教参写教案,忽视了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和理解。这样的阅读教学多了些凝重,少了些灵性。因此,时下一种新的阅读观——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它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同样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诚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反反复复地读,或朗诵,或默思,或圈点,或批注,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  相似文献   

17.
刘来喜 《小学语文教学》2006,(11):F0002-F0002
今年25岁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改革开放给中华大地带来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集中体现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她传达给教师的一个个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改革经验,犹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使身处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受益匪浅。我喜欢读书,更喜欢细细地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屈指算来,我在小学工作已24年,《小学语文教学》是期期必读。有些青年教师对我说:“这本杂志跟课堂贴得很近,尤其是‘课例展示’、‘寒(暑)假备课专辑’,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听了这话,我感慨颇多。如今,针对小学教学的各种参考资料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8.
<正>郭青松湖北省麻城市英才小学副校长,曾获全国新体系作文教学大赛二等奖、全国校园阅读推广大使、黄冈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目前,已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文章17篇,多篇教学设计、论文获省市一等奖。温儒敏教授说:"谁都知道,要教好语文,首先语文教师要多读书。语文教师要做‘读书种子’。"在大学期间,阅读就已经成为郭青松老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参加工作之后,作为语文教师的他更加疯狂地爱上了阅读。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强调教授、学习、评价三者的统一,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设置“‘奋斗的历程’读讲写交流会”活动任务,设计“故事厅”“诗词集”“心愿墙”三个子任务。在开展“诗词集”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遵循“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依据素养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通过合理使用评价量表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这样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对于语文教师写下水文,其实存在“两个世界”。语文教育大家无一例外地倡导教师多下水。譬如叶圣陶先生说,“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刘国正先生说,“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于永正老师认为,“写‘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王栋生老师发文,“不下水,何以知深浅”。但衡诸一线教学,几乎没见过一所学校,哪怕是闻名遐迩的名校,将教师写下水文当作作文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陪着下水;教师不下水,作文教学就不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