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被教育领域所采用,其已逐渐成为 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本文将从“培养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化解数学难点”“提供学生高效 教学课堂”三个方面浅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 深度融合的方法与技巧,期望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们能够通过一 定的有效教学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并帮助学生提 高初中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和新教材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包括核心素养在内的要求和任务,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课堂深度融合的结果.因此深层探索以数学核心素养为视角的信息技术课堂,将是今后数学教学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信息技术课堂主要实践表现是巧用信息技术设置、构建全新有益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横向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信息技术融合学科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力求培育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观念,设计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凸显符合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这为渗透数学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立足多年山区学校语文教学实践,试着就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方面多年的实践进行思索与回顾,以期更好地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即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实现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阻碍。文章从问题出发,结合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开展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作为典型的现代教育辅助技术,做好对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融合研究,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支持。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训练环节的深度融合分析予以讨论,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信息化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使用等问题."深度融合"的内涵与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在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促进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革.文章尝试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设计,提出"深度融合"教学设计框架和原则,以小学三年级数学《小小设计师》综合实践课为例,阐述"深度融合"教学设计的实践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朱亚惠 《亚太教育》2022,(10):133-1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学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优化,各种教学设备和工具不断配置,提升了小学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得到扩展,教师有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新型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的综合素质。基于此,详细介绍了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现状,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优势,针对性列举了小学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举措,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爽  董燕 《海外英语》2022,(22):191-192+195
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雨课堂”为智慧课堂的开展和实践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雨课堂设计了大学英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利用大学英语期末成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验证教学实践的成果。调查结果表明,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及满意度,实现了高效智能的教学交互,提升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系统阐述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常用信息技术模式,重点剖析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实践的方式与效果,探寻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深度融合创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区域信息化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蔡琼波 《考试周刊》2023,(44):143-146
文章通过介绍在微课的概念和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的优势,探讨了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包括将课堂“交”给学生、将微课教学和趣味教学结合、通过微课形式还原教学情境、采用“微课+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将微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综合平台进行结合等方面。文章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参考,并促进微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姜涛 《辽宁教育》2023,(2):88-90
<正>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实现深度融合发展。为加快各学科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智慧课堂中的学生深度学习实践问题”成为重要论题。笔者在阐述智慧课堂、深度学习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依存关系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智慧课堂的学生深度学习实践在思想认识、办学硬件及软件和教学模式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一、智慧课堂与深度学习的内涵(一)智慧课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网络、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的学习终端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董莉 《新教育(海南)》2023,(S2):181-182
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课堂就会充满趣味和活力,学生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文章初步探究了“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操作要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应用、突破重点难点、注重实践探究、优化练习设计、增强反馈评价等实践要点,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论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内涵,进而指出深度融合中出现的问题,阐明深度融合的关注点,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相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更加活泼、高效的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首先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概述了中职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并指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任务导向性原则、混合式教学原则等.最后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分析、依托互联网丰富教学资源以及使用微课件完成数学教学的建议,为“互联网+中职数学”的深度融合,以及翻转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聂慧 《广西教育》2022,(5):111-115
本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在阐明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涵义的基础上,以南宁外国语学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势,展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房山区以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将信息化教学作为房山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项目和关键举措,构建了“1+6”的项目实施框架和“五个一”的推进机制。对数据平台、智慧校园、双师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线教室等进行整体统筹,分项实施,务实推进。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实验区建设的一些特色做法和初步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的基本要点是,教学目标制订要突出核心素养;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发展核心素养;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深度融合,这与章建跃博士提出的“四个理解”十分契合。结合“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的应用举例”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实践过程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以高中生数学直观想象素养培养为切入点,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结合发展学生直观想象素养的要求,设计相应教学范式,指导《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王燕 《天津教育》2022,(13):77-79
<正>深度学习数学是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助力。本文以“三角形内角和”为例,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入手,详细阐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助力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的策略。2021年,基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课后培训负担过重问题,“双减”政策应运而生,旨在切实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作用,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20.
戴玉梅 《亚太教育》2021,(1):132-133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实质,提高传统教学质量。然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实施深度学习还存在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学习目标不科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化的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在微课和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做好课堂评价与反思”等策略,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