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综合多方面对生命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对生命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生命教育共梳理出了四条问题,从教师、家庭、学校三个方面针对疫情背景下小学生命教育开展的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重大疫情应对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引导、缓解心理、规范行为的现实意义。重大疫情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主体主动性增强、教育客体思想动态性凸显、教育方法体系日臻完善、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中国精神教育和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教育时机、利用信息技术、凝聚多方力量,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针对性与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教育既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必需,也是国家和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生命价值观教育更是直击教育本质。近期对京、沪、粤、吉、渝等23个省市14832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疫情视域下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重视不够,育人路径不够丰富,生命价值观教育实效欠佳。为此提出重大疫情视域下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对策建议:应完善生命价值观教育课程体系,全方位推进生命价值观教育;丰富学校生命价值观教育路径,涵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着力提升生命价值观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举国上下全民参与抗疫。在这场重大疫情应对中,民众表现出由于无知带来的焦虑、恐慌心理,侥幸带来的过度自信心理,持久抗疫带来的麻木心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的松懈心理,以及疫情创伤后应激的社会心理,它们给抗疫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民众的社会心态。在认知层面,正视疫情,构建接纳的心态;在行为层面,全国一盘棋,树立服从的意识;在情绪调控层面,积极赋能,造就阳光的心态;在言论层面,明辨信息,构筑负责的心态。分析这次重大疫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并及时调整民众的社会心态,助力防控抗疫,打赢这场全民战争。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各级各类学校应主动作为,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和重大疫情下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珍惜生命与死亡教育、关爱生命与责任教育、敬畏生命与生态教育、磨练生命与挫折教育、科学防疫与健康教育、欣赏生命与感恩教育。重大疫情下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及时介入、科学应对、协同合作、务求实效和潜移默化。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生命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2020年,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更加意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此时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需从儿童生命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方面理解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儿童生命教育既是种生命的教育,又是类生命的教育;儿童生命教育具有超越性、可持续性与主体间性的特征。儿童生命教育的价值从人的生命的三种属性体现出来:在自然生命属性方面,要顺应规律、呵护生命、永葆活性;在社会生命属性方面,要融合交互、担当使命、和谐共生;在精神生命属性方面,要涵养心灵、敬畏生命、构筑全人。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路径:将儿童生命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建设儿童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开发儿童生命教育园本课程;创设儿童生命教育实践环境;构建三位一体的儿童生命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7.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与闲暇生活产生了正向及消极的双重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的赋闲时期溢出了许多"多余"的时间让大学生享受着加长版的假期,该如何理性看待并科学应对当前重大疫情对大学生生命与闲暇生活的冲击与影响,既是当下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现实之需,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未来之势,应从认知维...  相似文献   

8.
在本次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疫情中,虚无主义围绕"疫情"这一热点议题,以"网络舆论"为伪装,隐蔽渗透、扩大影响,主要反映于历史虚无主义、政治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三方面。其渗透模式可以概括为以负面话题诱发负面情绪,以大众叙事骗取大众认同和以虚无观点植入虚无主义3个环节。为此,当前应从"立""破"两个方面开展网络舆论治理工作",立"主要包括完善叙事框架、突出政治底色、加强内容生产和优化话语方式",破"主要包括管控"生产"、管控"渗透"和管控"扩散"。  相似文献   

9.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10.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负面溢出效应,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爱国主义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契机。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内容、重要手段、重要依靠。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主题主线、遵循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爱国主义本质要求、以厚植家国情怀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重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方法,用好融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重视典型教育与仪式礼仪的涵养作用,强化爱国主义实践教育,汇聚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东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选取800名中学生为被试进行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其主流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困惑、功利世俗的倾向;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及家庭关系是影响中学生生命价值观的重要因素,而是否独生子女和来自城镇还是农村则对中学生生命价值观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危机的发展,做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危机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措施很难适应目前的需要。将网格化管理应用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深入挖掘疫情防控育人元素,转危为"机",对于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促进大学生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大疫情因其突发性、强传染性和无有效药治疗等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通过对重庆市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重大疫情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健康意识""家国情怀""保护环境""和谐发展""集体主义""个人价值"等方面,同时对中学生的职业倾向也有一定影响。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时期的具体情境,积极开发和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育自身引导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时政敏感性,并能将时政与学科知识很好结合;生命教育素材的选取要恰当,结合学情选择;生命观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和正面引导性,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生命观的教育要有拓展和延伸,注重价值观的引领;既要立足课堂进行生命教育,也要注重课外生命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落实.  相似文献   

15.
针对疫情期间各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开展网络教学,对居家学习的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淄博市博山区两所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自身、教师、家庭环境和网络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入手,以居家状态下高中生进行网络教学的学习绩效为研究内容,旨在了解疫情影响下高中生网络教学的学习状态和网络教学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高职院校师生会产生应激、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反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职院校不仅需要考虑师生的人身安全,也要重视为师生提供心理支持服务,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尽量减少疫情带来的心理不良反应,消除心理危机。以此为背景,以青海某高职院校为例,梳理该校心理服务团队制度保障、组织领导、在线服务、助力社会四方面情况,探讨在此期间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心理防护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旨在为后续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情意相通、情感共鸣是学校生命教育应有的样式和姿势。教育实践中,应将"生理健康疫苗""心理健康疫苗""伦理健康疫苗"种到每个学生心中,师生一起抗"疫"成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已经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重大疫情的突然暴发及因疾病的传染性、致死性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加剧"陌生人社会"人们的恐慌、焦虑,出现谣言四起、社会焦虑现象。重大疫情下需要通过制度化规范、道德性约束、科学化防范和文明化提升促使"陌生人社会"的理性逐步回归,进而重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9.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我国疫情防控教育历时近200年,在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升民众疫情防控知识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性的实践与探索,主要通过报刊、无线电台等媒体,传单、书籍等载体,演讲、展览、宣传游行、培训等活动进行,呈现出外发性、区域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基本特征。近200年的疫情防控教育历史积淀了颇多可资镜鉴的启示,譬如安全需求与心理需求是推动疫情防控教育的根本动力与内在引擎;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上下联动,疫情防控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吸收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是疫情防控教育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科学的教育理念与顶层设计是疫情防控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因素等。回溯往昔的疫情防控教育史,也有不少应当引以为戒的教训,如疫情防控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明确,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疫情防控教育未能统筹兼顾,缺乏对疫情防控教育的正确认识等。通过复原疫情防控教育的“真实”历史,解读前因后果并进行客观深入剖析,从而更好地认识、影响现实乃至未来的疫情防控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