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仁君"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政治理想,而最能体现其政治理想的人物形象非刘备莫属。作者通过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刘备的艺术形象塑造为一位"义重如山"、"礼贤下士"、"宽厚爱民"的明君圣主。作者在《三国志》中刘备的历史"真身"的基础上,形象地刻画了《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艺术"化身",刘备的形象塑造对于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一部史诗性的巨著,也是一部长篇战争小说,描写了自东汉末年到晋初一百多年的战事,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在对战争的描写中,《三国演义》重视渲染战争环境,青睐于智斗的决定性作用,又擅长以战争冲突塑造人物性格;但在对战争的全景性和狂欢式的表现中,《三国演义》陷入了为统治阶级、为利益集团“修史”的片面立场,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战争暴力给百姓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缺乏反思意识和人道主义关怀,由此淹没了战争的血腥气味和死亡恐怖,而将战争诗化和狂欢化了.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战争文学,在全书中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役、战斗。对这些战争进行归纳、抽象,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略思想与战争战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和在战争中塑造人物形象等四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 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_____和_____,其中____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开端。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是爱神,而她更为熟知的是罗马名字____;阿波罗是____神;狄安娜是_____神;宙斯是主神,他的罗马名字是____。 3.《伊利亚特》中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结局各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们分别是____和___。 4.___是古希腊优秀的女抒情诗  相似文献   

5.
"反英雄"是一种当代西方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在全球化语境中,引入这一新的文化视野,对于《三国演义》研究无疑是一种合理和必要的选择。以"反英雄"——一种全新的当代性阐释来丰富《三国演义》的文化意蕴,是对小说经典具有时代意义的体验。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格局,也让后世无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得益颇多。班主任亦不妨借鉴古人智慧,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时":把握教育要求的时代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天时"尤为重要。曹...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名的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吸收和发展了《左传》描写战争的方法,对战争的描写并不是停留在两军对垒、两阵对决、两将交锋等程式化、简单化的描写上,而是从多方面的矛盾斗争来展现战争的发展进程,将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乃至外交斗争结合起来描写,注重从宏观和侧面描写来揭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预示战争的结局;同时对战争中精彩的场面,也不乏细致、生动的描写。特别是在决定魏、蜀、吴三国命运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的描写上,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笔仅就以下三点略微谈谈《三国演义》中战争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奠基之作。《三国演义》在思想倾向、战争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战争描写等方面都受到《孙子兵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小说中“拥刘反曾”的褒贬倾向契合《孙子兵法》以“道”为本的战争道德观,将帅谋臣群像的典型化塑造呼应了《孙子兵法》对将帅人物各方面素养的要求,战争描写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战争谋略观。  相似文献   

9.
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战争以弱小的孙刘联盟奇胜了强大的曹操集团而宣告结束。对此,《三国演义》用了大量篇章进行渲染,其军事、政治、文学等价值确实值得今人学习和研究。然而,这场战役在正史《三国志》中却记录得非常粗略。本文以《三国演义》为基础对赤壁之战进行研究,仅对史实适当点评或简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犁最优秀的作品是描写战争(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生活的小说.他在战争文学中独辟蹊径,以他特有的艺术视角和艺术功力,写出了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写出了战争中的人情美.而这种诗情画意和人情美,正是在极端残酷的抗日战争中,非常真实可信地展现出来的.这就更显得难能可贵.孙犁所写出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不仅在当时的文坛上很难看到,就是在我国整个战争文学史上也很难看到,在我国战争文学史上,以《三国演义》的成就为最高.这部作品所描写出的宏大战争场面,所描写出的战争中的智斗,通过战争描写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等成就,从总体上看都是后来以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所不好超越的.孙犁没有在这些方面去与战争文学巨著比短长.可是,他所写出的战争气氛笼罩下的诗情画意和战争环境中所造就出的人情美,却是别的战争文学作品中所没有或很难找到的.这是孙犁对我国战争文学的独特贡献.也是孙犁对整个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请看:  相似文献   

11.
义是孟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从形上性上看,义是所必然之理与所当然之则;从内在性上看,义是“羞恶之心”。羞恶之心以必然之理与当然之则为根据,形成了人内在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理性;从境界性上看,义体现了不同的人格境界川、人重利而轻义,大人唯义所在,君子仁义内在,圣人由仁义行。义的超越性、内在性与境界性特征,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人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本体论与功夫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义利观与当代的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关系问题,孔子义利观的基本特征是“义先利后,义利统一”.以此着手,寻绎人类社会义利观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对构建当今现代崭新的义利观,开展道德和思想文化建设提出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孔孟儒家倡导一套以仁义为核心、仁义互补的伦理学说,仁以普遍之爱为其实质内涵,义既指向仁,又是对仁的节制。义的原则体现为在普遍之爱中又有差等之爱。宋明儒者继承和发挥了孔孟的仁义学说,并通过"万物一体"说和"理一分殊"说为仁(普遍之爱)义(差等之爱)的合理性提供了本体论的证明。在普遍与特殊之间保持一定张力的儒家伦理,也较为符合生活世界的原型。  相似文献   

14.
在"义利(理欲)之辩"领域中,近代中国价值观经历了一场变革.在现代化和人文主义的双重推动之下,儒家重义轻利论受到批判,随着功利主义的高涨,利益原则被普遍接受为重要的价值.但是,"义利合"始终是各派人物的共同理想.随着功利主义所招致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伴之以集体主义的道德,普遍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新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理想主义的途径,反抗物化的趋势,"谋人类生活之安".功利主义如何防止物欲横流的弊病?道义论如何避免禁欲主义的复归?义和利如何统一?还需要价值观变革的深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中正直”是法与德的原始共性与其实践归旨,“善义美”是法与德的至高境界及其审美崇尚;古代华夏法道德美学的历史渊源于“羊文化”;“羊文化”是以法及其善、义、美(三字均以“羊”为文化内核)为特质的法道德文化,充满着人类自觉的人文精神;法与德统一互补治国的历史过程是古代社会法与德统一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6.
西方传统义利学说的总结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意于宏观对西方传统义利学说作出总结与评价,首论西方文明的特殊路径,并由此引伸出目的论与义务论的二元对峙。纵溯目的论与义务论的斗争历程,横析二者争论的焦点与问题,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论述西方传统的义利之辨。最后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对目的论与义务论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并注意吸收目的论与义务论各自对对方的批评成果以为己用,将当代西方的义利之辨纳入其中,从而使西方义利学说的深湛奥蕴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7.
义素分析是借自西方的语言学理论分析方法,最初是用来分析亲属词的义位特征的,后来在语言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而“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训诂释义方法,主要是根据音近义通的原理系联根词与源词,找出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系。将义素分析的理论运用到“因声求义”的训诂实践中,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公民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董仲舒思想中蕴含丰富的现代公民素养教育资源,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培养当代公民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有利于政治素养的提高;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有助于当代公民的道德素养;董仲舒的义利观思想中蕴含对当代公民实施正确义利观教育的资源。积极挖掘以上资源对提高现代公民的素养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对外战争频仍,尤以第十八王朝时期的米格都战役、第十九王朝时期的卡代什战役和第二十王朝时期的海上民族入侵为其典型战例。这三个战例不仅反映了埃及的对外战争类型、原因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新王国时期埃及军事力量由盛及衰的演变过程。因此,它们是我们研究新王国时期埃及对外战争的最佳个案。  相似文献   

20.
论燕赵诗风     
燕赵诗歌是《诗·国风》和汉乐府所开拓的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伸张正义、锄恶扶弱的豪侠精神,抗敌御侮,建立和平、开明、统一之国家的政治理想,是燕赵诗风的最突出的主旋律,"慷慨悲歌"堪称燕赵诗风独特的格调;其语言风格刚健遒劲,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