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会产生重要思想影响。融生命教育之理念于课程教学中,深挖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还有利于在了解生命之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生命,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实现"三化"。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当代高校极为重要的思想理论课程,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对当代高校职能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选择、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服务社会的途径选择、文化传承的渠道构建。实现高校的四大职能,需要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塑造高尚人格、培养公民意识、拓展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郑州师范学院为例,针对当前"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三贴近一结合"模式,即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社会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课堂、校园、社会相结合,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同时,从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设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完善"基础"课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纵观各高职院校,大多是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视为常规学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偏重于理论,而对于其中的情感体验和实际践行方面则多直接被忽视,因此,高职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也是倍感枯燥乏味,"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也普遍较差。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基课体验式教学的一点研究。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分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以课堂实践教学为主、课外实践教学为辅。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实践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考核方式要突出实践性;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主要是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品质。这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大学生跨入校门后所接触的第一门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课程。因此,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实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出更好的教学规划,从而进一步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的发展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与高职学生的多样性,需确立"基础"课教师专业标准。"基础"课教师专业标准应该注重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制度和专业精神,从而保证"基础"课教师整体队伍提升。  相似文献   

8.
探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演进历程,分析其设立、建设、调整和改革的原因和过程,深刻理解课程性质,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增强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使"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结合高职实际,准确定位高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宏观的逻辑架构(整体)、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五个方面创新设计高职“基础”课教学,并以“基础”课第五章为例,创新了微观的单元教学设计,对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校"基础"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对比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从课程研究、教师交流、把握高考改革的契机等方面提出做好衔接的对策,为高校"基础"课的课程建设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教学效果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必须加强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了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院校中,要想提高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重要组成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考虑到少数民族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使《基础》课教学与民族特色文化有效融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教学内容分布不均、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上区别较大、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要求不一致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应该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新分立为《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的现实原因,并对分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模式的改革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对该门课程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经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认为,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应从教材、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方面下工夫,才能切实的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在过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的基础上,精心整合而成的一门崭新课程。新课程方案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很强,任课教师不仅要调整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而且要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使这两部分内容相互融合为一体并实现在不同教学方法中协调统一,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深入研究了依法治国思想的相关内容,为了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人员均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学习,以此为依据,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全方位融入了依法治国思想。本文介绍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融合依法治国思想的几点对策,旨在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保证高校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政治理论课范畴,因为教学本身的原因及人们对纯政治理论的抵触心理,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直不尽人意。本文从分析影响教学实效性的成因及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教学活动开展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存在的社会环境、学生重视程度、教学方法以及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强化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