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者资料:司汤达(1783-184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是法国与巴尔扎克齐名的文学大师。本名亨利·贝尔,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城。7岁丧母,从小受外祖父影响,很早便阅读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年轻时曾加入拿破仑军队,  相似文献   

2.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法国及代表人物司汤达的《红与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从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体会其产生在法国的深刻意义及文学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文自修》2006,(4):F0002-F0002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展现出了多姿多彩而又发人深省的世间百态。巴尔扎克的小说在结构方面匠心独运、不拘一格,常常出人意表; 在人物刻画上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生动的形象来反映各色人物复杂的内心本质。他自己就曾雄心勃勃地宣称:“他(拿破仑)用剑开创的事业,我要用笔完成。”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相似文献   

4.
曾朴小说的主要人物性格丰富而复杂,能反映晚清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进程中特殊的历史风貌和人丈气质。这与曾朴自觉地借鉴法国现实主义小说,比较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密不可分,曾朴是中国最早有意识地学习和运用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方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人物拉斯蒂涅进行比较,简明阐述了这两个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抉择,从而以点带面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本质。  相似文献   

6.
【阅读导航】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最能代表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只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还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性格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 “享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为自己写的墓碑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司汤达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一生经历坎坷。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深受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影响。他曾因崇拜拿破仑而随拿破仑大军南征北战。  相似文献   

8.
爱情叙写与人性魅力——论《红与黑》中两位女主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感情纠葛的两个女主角的性格分析,来展示她们身上的人性特质,并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身上寻求其人性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陈映真是一位认真的人,他的价值就在于他的远见和对现实的洞察力,在《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中,他能冷静地剖析外国资本大肆入侵台湾,导致台湾的经济、文化,人的意识出现殖民化倾向的现状,并捕捉到台湾社会殖民化倾向下人性的异化。这对当代大陆的改革开放不无现实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莫泊桑的不朽之作《项链》,历经一百多年长盛不衰,其奥妙就在于主题的丰富性。长期以来人们用学功利主义和政治实用主义的观点评价它,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小说深刻地批判了玛蒂尔德特别强烈的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这是造成她不幸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回归自然”是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学的主题之一,生态学也因此在这一时期得以崛起。但是.并非所有赞美,描绘自然的学作品都属于生态学。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的比较,对生态学的内涵的辨析,以实现对这一时期出现的欧美重要的生态作家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12.
揭示了幻想文学的人性探秘,对一种新文体做了诠释,有助于对人格、人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从救亡、启蒙的历史呼呈和公正、进步的现实诉求角度,考察了贯穿20世纪中国学始终的“现实主义”流变史。认为:“现实主义”在20世纪中国学中,形态时易,内涵歧混,命运多变,虽杂“实”却一“名”。出现这一世纪奇观的原因有二:一是学对特定社会现实和学自身双重诉求的双重回应;二是曲解了的辨证唯物主义与实用功利主义的共同要求。由此决定了21世纪乃至更远的中国学中仍将有“现实主义”的忙碌身影。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文艺创作是描述人性的历史变化和发展的,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对立统一的人性,其内在精神一般呈现为人文情怀与社会理性对立统一的个性形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审美理想的内涵已经成为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歌颂人道主义美、人性美,鞭挞异化现象,在我国当代文艺中已经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俄罗斯学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得益于俄罗斯作家们具有了审丑意识,并且与西方相比,俄罗斯作家的审丑意识呈现出自己的审丑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审丑的自然性、审丑的意识形态性和审丑的宗教性。这种审丑特性不但促进了俄罗斯学的繁荣,而且也由此形成了俄罗斯学自己的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仁义与个性主义的疏离,造成了20世纪中国学人观念的偏执与失衡。事实上,仁义与个性主义是构成完满和谐人性的内在规定性的两面,二的融合就是人性存在的应然状态。重建人精神,就是要寻求仁义与个性主义的弥合,这将有助于实现21世纪人观念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7.
共同人性包含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是一个谈论得较少、认识很不统一的问题。从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看 ,文学中的共同人性 ,主要包括亲子之爱 ,男女之情 ,对家乡、祖国和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以及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等。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沈从的乡土学作品入手,围绕其乡土学作品将人类视为自然环境的产物,为人们描绘出一个与自然共存的、充满绿色诱惑的“生命孤岛”这一中心,从“重返绿色家园”、“探索生命本原”、“崇崇自由人性”几个方面作分析阐述,表明作对沈从乡土学作品中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世纪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俄罗斯文学是一个光华满天的星系,文学界一群耀眼的明星构成了那个特定时期俄罗斯文学的光辉历史。而文学批评斗士,"文如其人"的别林斯基犹如抢眼的北斗星,以其独具魅力的文学批评,在对民族性的阐发中逐一确定了那群明星在俄国文学史版图上的特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