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竞技体育之所以成为一项影响巨大的社会实践,就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除它之外任何其他形成均不能替代的体育产品。人们获得的不仅是一种“享受”,还是一种个人“发展”的资本,所以,可以说竞技体育是指运动员以比赛竞争为基本手段,以满足人们审美享受及刺激等需要的社会实践。而竞赛仅是竞技体育的必要形式或手段而已。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本质及发展逻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竞技体育的本质及其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竞技体育是运动员通过提供高水平竞技表演,满足人们高级审美需要的体育活动。中国竞技体育只有在充分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体育产品过程中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竞技运动与艺术关系的众多观点,据此归纳出二者关系的4种论述,即竞技运动是艺术同时又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是类似艺术和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不是艺术但具有审美特性;竞技运动既不是艺术也不具有审美特性。同时评析了上述4种论述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今后竞技运动与艺术将在美学的引导下协同发展、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有些人对竞技走进学校体育的种种误解,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正确理解竞技的概念入手,就为什么要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以及如何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旨在呼吁竞技体育应理直气壮地走进学校体育中去,学校体育应大胆地开展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5.
中西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文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竞技体育是一种礼仪文化,是一种审美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和一种创新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的社会文化价值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6.
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探微--从中国古代球类运动兴衰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理性主义审美取向,是形成体育运动竞技倾向的动力之源。我国传统体育是根植于东方传统文化中的产物。由于中国古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模式,形成中国独特的审美文化,造成了压抑非理性主义审美倾向的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使得我国传统体育具有非竞技倾向特征。本文透过稍具竞技特色的中国古代球类运动的兴衰历史命运,探析中国传统体育非竞技倾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主要指愉悦性功能和功利性功能,它既可以带给人们审美的感情愉快,又可以调节人的社会行为.本文运用美感心理的一般规律,对竞技体育的审美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云淡风轻     
《新体育》2012,(9):20-20
夏天在凉风中接近尾声,全球高涨的体育热情也正随着伦敦奥运会的结束而慢慢归于舒缓,但是竞技体育不会终止,终点亦是起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运动,尤其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审美走向日趋鲜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体育美的培养,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艺术发展的要求,也是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那么,如何挖掘学生身体的潜能,从而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新世纪,便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我尝试了以审美为手段来实现教学所必须具有的体育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运动对新一代竞争人才培养之重要性与可行性探讨,指出在当前强调体育教育健康主体意识的同时不可舍弃竞技体育在培养和选就新一代竞争人才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同时,还就学校体育教育的不同阶段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能力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竞技武术套路审美范式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同为  花家涛 《体育科学》2004,24(11):68-70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尝试将科学的“范式”结构分层方法引入竞技武术套路审美领域,对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结构进行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竞技武术套路审美的信念层次是战斗的意境理念,概括层次是审美主体对运动员创设的运动形象的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的统一,解释层次为审美直觉、审美领悟和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2.
竞技体育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竞技体育的异化现象是现实中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既是体育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竞技体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现代竞技体育的起源谈起,就滥用违禁药物、运动员资格作弊、裁判执法不公等竞技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列举并分析其成因,揭示过度的商业化的冲击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是导致异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人类最为直观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包括宗教体验、认知体验和审美体验三种类型。研究通过体验、审美体验问题的美学向度考察,认为体育观众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是运动者自我对象化的结果和观众生命体验的情感共鸣,观众与运动者共同构成体育观赏体验的审美关系;运动者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意志体验,是运动者通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自我对象化过程与运动者意志体验内化的情感表达,运动者与自身及其身体外延物共同构成运动参与体验的审美关系。体育审美体验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诠释与促进竞技观赏、体育消费、运动参与和美好生活实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龚江泳 《辽宁体育科技》2002,24(5):14-14,17
在知识、经济、文化、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竞技体育训练原则也不例外。一些被人们视为中国竞技体育弱项的项目异军突起,证明了他们的指导思想不同以往。而且,大量事实也证明,没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作为规范性要求,事物是不会有多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竞技体育协会与竞技体育制度形成的时代,政治背景及其性质进行剖析。探讨在新的历史时代下,我国竞技体育纠纷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为合理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纠纷,促进我国竞技体育更好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营造迎奥法治环境推进我国竞技体育法制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需要形成适应现代奥运需要和与世界接轨的体育法治环境?为此,应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速我国竞技体育法制的发展进程,加快体育社会团体实体化的建设步伐,加强基层竞技运动组织的规范运营,加重对竞技体育丑恶现象的依法惩治,加大体育无形资产法律保护的力度,加紧竞技体育法律救济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4 求真的目的是探索规律 竞技体育的本质特征是“有严格规则的身体游戏”。身体游戏是自古就有的,而用严格的规则来规范各种自发形成的身体游戏是人类科学观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竞技体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史前时期。在古希腊,竞技体育曾经达到过令人赞叹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康巴藏族群众体育文化审美取向和体育参与取向,发掘其规律、特点。主要结论:康巴地区藏族群众对体育活动的审美取向和参与取向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体现出对本民族体育文化的高度认同。联谊类、竞技类体育项目是藏民的首选,民俗类体育项目排名稍靠后,现代竞技文化被有选择性地接受。这些特点反映出藏族人民坦率、质朴、务实的风格,说明藏文化特质已经深深植入民族体育文化中,民族文化和精神对体育发展具有深刻的渗透力量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  陈中林 《体育学刊》2007,14(2):41-44
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中孕育着内在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4个方面: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国际社会关系的和谐。但现实中,对这一和谐精神破坏与背离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金钱利益导致物欲横流,生态环境失衡引发竞技体育可持性发展的危机,暴力行为侵入体育圣地,强权政治将竞技体育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工具。种种阴影侵蚀着现代竞技体育和谐理念的根基,但在崇高的竞技体育精神的指引下,人们以各种方式呼唤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家园”的回归和“绿色体育”蓬勃兴起,以期在竞技运动中实现体育全面的教育功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西方体育精神的完善和补充,都有助于现代竞技体育和谐内涵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20.
谈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实践和锤炼形成的文化,竞技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体育在发展的初期,照搬和借鉴竞技运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在进入80年代后,由于竞技运动的发展甚至异化和体育对“增强体质”这一根本目的的回归,使得体育手段再原封不动地照搬竞技运动项目越来越不适应体育目标的完成,在“全民健身计划”方兴未艾之时,对竞技运动进行改造,使其体育手段化,从而为“增强体质”服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就竞技运动体育手段化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基本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