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舒鸿 《青年记者》2007,(12):95-96
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报随着广电事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曾经有过辉煌。但近年来,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广电报的经营状况十分窘迫。如何在迎接报业市场化的浪潮中,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探索和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是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李红旗 《报刊之友》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红旗 《今传媒》2012,(8):112-114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在自身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迫在眉睫。一些省级、城市广播电视报进行了大胆、激进的转型,业内人士和专家们也从理论上对广播电视报的转型进行了探讨。广播电视报的转型应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出发,在读者群体、报纸内容、报纸形态上实行转型,以中老年人群为目标读者,在报纸内容上与广电适度疏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闯出一片新天地,在市场上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城市广播电视报作为一支报业生力军,应如何为开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建立新功业,成为亟待研讨的重要课题。一、城市广播电视报在城市广播电视"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中,其地位和作用已经确立。据统计,截止目前,在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城市广播电视报专业委员会注册的城市广播电视报已有226家,其中156家拥有全国统一刊号,从业人员近础m人,期发行总量逾对m万份。其中,发行量在5万份以上的有191家,有四家期发行量突破10万份,并有34家报社建起了印刷…  相似文献   

5.
张东生 《记者摇篮》2004,(9):64-64,55
当我们以一种平静与客观的目光观察整个中国报业市场的时候,不难发现,若干年前曾经创造过无比辉煌的城市广播电视报目前正普遍陷入一种窘境:广播电视节目及娱乐宣传优势弱化、广告收入相对减少、发行量逐步下滑等等。进入新的世纪,城市广播电视报将如何摆脱困境,走出一条中兴之路呢?笔者认为:城市广播电视报目前的处境只是暂  相似文献   

6.
常庆海 《今传媒》2011,(10):62-63,65
走过20多年历程的城市广播电视报,曾经创造过辉煌,是城市报业中的一个品牌。但近年来,城市广播电视报没有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变化做出调整,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找准自身定位,步履维艰,遭遇品牌危机。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城市广播电视报总体已经呈现下滑趋势。论文对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发展现状、竞争环境、发展机遇、读者定位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城市广电报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措施。文章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具有高度的理论视野,还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为城市广播电视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亚群 《传媒》2004,(5):30-31
自上世纪80年代始,广播电视报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个报种,走过了一段在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历史.9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多,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广播电视类的报纸开始大面积大幅度的下滑,目前除个别省市外,大部分省市的广播电视报普遍处于低谷,在报业市场中边缘化明显.为此,各家广播电视报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版,试图寻求一条再现往日辉煌的道路,但今天看,不管改革是一种主动的追求抑或是市场之手推动的,广播电视报都没能寻找到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一些报业专家预言,广播电视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争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许晓霞 《新闻世界》2011,(10):74-75
地市广播电视报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兴盛的产物,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延伸。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地市广播电视报如何更好地服务受众?如何谋求自身发展?唯有创新。创新,是振兴地市广播电视报的必由之路。从创新地域特色,创新服务特色,创新经营特色等方面,使地市广播电视报服务受众更胜一筹,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报是报业市场化进程中最早运用市场之手对报纸进行调控的报纸,从全国广播电视报业中很早就讨论的“遥控器效应”到近段时间的“多版化”“报本化”尝试,广播电视报作为一种家庭型报纸正试图摆脱过去的某种定式,已经有论文在研究城市报纸现象,但纵观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描述现象的基础上。其实,从“城市”的角度把眼光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报纸运作在而对市场的时候,关键在于对受众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受众的宏观研究方面。一、城市报纸与区域优势近几年,中国的报业市场出现了一种令人深思的变化:农村报纸的迅速萎缩和城市…  相似文献   

10.
我 国的广播电视报经过20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一类发行量大、深入千家万户、拥有广大受众群的报纸。但是 ,广播电视报所面临的形势显然是十分严峻的。由于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大多数的广播电视报发行量普遍下降 ,昔日在发行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失去 ,“光芒”正在逐年消褪 ,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很不乐观。因此 ,深化广播电视报的改革迫在眉睫。当前 ,广播电视报编辑人员观念滞后 ,仅靠“节目表”的功能拓展生存空伺 ,许多旧的观念已在广播电视报工作者头脑中造成思维定势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编辑的行为 ,阻碍着他们以全新的市场观念指…  相似文献   

11.
虽然广播电视报仍维持着较高的发行量,但随着电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处地位下降,加上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在现代报业发展中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优势不优,劣势愈来愈明显,广播电视报发行市场的前景并不乐观。面临来自报刊市场的竞争。这个竞争不仅来自于广播电视报与综合性报纸的竞争,而且有广播电视报系统内的竞争。如今可供读者选择的报纸越来越多,综合性报纸可以刊载未来2天以内的电视节目预告,从而打破了广播电视报独家垄断电视预告的局面。同时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许多报纸不借用整版篇幅刊载大量的影视信息,使其报道面几乎…  相似文献   

12.
李云 《新闻采编》2007,(6):40-41
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城市广播电视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革与创新,拿出绝招,办出特色,开辟出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市民喜爱的广播电视报?这一直是我们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报业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全国广播电视报行业。出于生存的现实。开始对广播电视报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重新定位思考。本文就广播电视报功能作尝试性分析。并试图谈一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在我国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但真正形成报业大军之翼,不过十多年时间。公平而论,广播电视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竞争生存,已成为我国广电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报人组成的广播电视报业大军,已成为我国报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在传播影视信息,评介影视节目,引导视听,提高受众鉴赏水平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客观地讲,在激烈的报业竞争面前,广播电视报受到的挑战尤为严峻,不能不引起每一个广播电视报人的冷静思考。广播电视报,顾名思义,是报广播电视的报纸。它是应广播电视事…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大潮和激烈的报业竞争已把广播电视报挟持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报业资源被大量哄抢,报纸发行量严重滑坡便是佐证。然而,广播电视报并非无招架之力。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而要真正使广播电视报走出低谷,重振雄风,必须对广播电视报的属性作出正确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相应对策。广播电视报的属性界定一、专业报特色广播电视报属于专业报之列。其理由有二:一是所有广播电视报均由广播电视部门创办和主管;二是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的衍生物,系广播电视的延伸和补充,其刊登的内容主要限于广播影视方面。但…  相似文献   

16.
广电报是以周报的形式出现.以广播、电视为报道主体,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性报纸。声、屏、报作为三种不同形式的传播手段,又有着各自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三者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尽量达到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传播效果。就是广播电视报在报业市场上的最大优势。然而,广播电视报在目前的报业市场上并无优势可言。为什么会这样?笔  相似文献   

17.
丁俊霞 《新闻世界》2010,(11):54-55
广播电视报作为周报,无法在新闻时效性上多做文章,因此深度报道在地方城市广播电视报被广泛应用。在报业竞争中,如果广电报在深度报道上把握好精选题材、注重策划、创新写作这几个方面,那么深度报道将成为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和吸引读者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剑 《视听纵横》2008,(5):116-117
广播电视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广播电视报的黄金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报业竞争的加剧,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眼云烟,面对竞争的大风大浪,广播电视报自身的不足显现无遗,许多广播电视报面临生存危机。这是激烈竞争环境中,所有广播电视报都面临的“阵痛”。  相似文献   

19.
突破瓶颈 拓展空间——浅议广播电视报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莉 《声屏世界》2009,(9):42-43
在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广播电视报如何突破"瓶颈",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呢?笔者认为,广播电视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时代命题,从被动应变转为主动求变,从同质化竞争转为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壮大,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异军突起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消解纸媒的优势,而其中属于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广播电视报更是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广电报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该如何应对呢?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长期以来,广电报业内通行着一种叫"带电作业"的做法,意为广播电视报采编的内容应是广播、电视的播出信息。我国广电报诞生至今,这种做法一直被当作办报理念遵循着,但它犹如"带着镣铐跳舞",桎梏着广电报的发展。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