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理论上拨乱反正以来,国内发表了不少关于研究不断革命论的文章。但是,在《马恩全集》中关于“不断革命”这一术语出现了多少次,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超过10处,其中只有4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不断革命”理论(见198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98页),有的说,《马恩全集》中属于马克思个人使用“不断革命”这个术语的仅一段话(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第25  相似文献   

2.
在如何评价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我国史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并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作为依据.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更为彻底,马克思从来也没有说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保守的,那些认为英国革命具有保守性的人其实是误解了马克思的话.还有人指出,之所以对马克思的话产生误解,是因为翻译出了问题.最后这种意见针对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7卷<评基佐<英国革命为什么会成功?>>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是什么关系?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中,译者将wirklichen Menschen译为“现实的人”,将die wirklichen Individuen译为“现实的个人”,这为我们识别两者提供了文本依据。由于两者的内涵在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内有着相对一致性,所以其自我区分的动力相对较弱;致使其要做相对明晰的自我区分的动力,则来自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个人”这一对范畴。通过观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个人”的若干用法,笔者认为,“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个人”的区分虽然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但不能不做任何区别而加以混用。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少年时期——只要他没有夭折,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暮年——如果他活到老的话;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始终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百年前,恩格斯站在马克思墓前,用下面的词句结束他的历史性的讲话:“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七年之后,1890年,恩格  相似文献   

5.
世界首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由苏联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历时19年编纂完成,共出版29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1版的出版,不仅首次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遗愿,使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大量文献遗产系统地公开面世,而且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2版,为世界其他语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重要母本的编纂与出版,乃至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编纂和出版提供了极为重要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是基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城乡对立日益尖锐的现状提出来的,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实现"城乡融合"的必要性、条件和途径。这一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城乡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济金根》的批评,成为悲剧思想发展史上的转折性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既有悲剧理论,提出了"现代悲剧"观念,并阐发这一悲剧类型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要求。他们指出并不存在所谓理念论的悲剧,只有社会历史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现实悲剧;社会历史的变动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和悲剧艺术的真正内容;历史变动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否合乎历史理性,才是判断历史变动是否构成悲剧的内在准则。他们在批判理念论的悲剧观的同时,还提出了现实主义剧作和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即悲剧或文学作品要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历史理性和美学要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二年,当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刚刚在井岗山点燃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时,已经成为共产主义者的鲁迅,编写他杂文中战斗力最强的《二心集》时,在序言里满怀信心地预言说:“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却是的确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第23卷第654页,有一段话是这样翻译的:“关于从工人那里掠夺来的赃物应该怎样在工业资本家和游手好闲的土地所有者等人之间进行分配才最有利于积累这种学究气的争论,遇到七月革命就平息下去了。此后不久,城市无产阶级在里昂敲起了警钟,而农村无产阶级在英国又燃起了熊熊烈火。海峡此岸在传播欧文主义,海峡彼岸在传播圣西门主义和傅立叶主义。庸俗经济学的丧钟已经响了。”我们认为这段话的最后一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劳动方式及生活条件的改变,“无产阶级消失论”的论调兴起并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要对这一论调进行有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去,考察、还原马克思恩格斯语境中“无产阶级”概念的本来涵义,并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无产阶级”作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解释。“因不占有生产资料而被迫出卖劳动力为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笔下的“无产阶级”的核心特征。在现代世界,符合该特征的社会群体持续存在,证明了这一概念在当代仍有强大解释力和适用性。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客观上构成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理论的挑战。作为现代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有必要在现代语境下对“无产阶级”概念予以捍卫和发展,在坚持其合理内核的前提下对“无产阶级”作出一些新的诠释。具体地说,应将这一概念的适用领域从狭义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至广义的、具有丰富类型和多样性的劳动领域,将概念的适用群体从绝对贫困人群调整为相对贫困人群,从而使这一经典概念拥有更强大、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运动中,人们一直关注并实践着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理论,忽视甚至回避了与暴力革命理论几乎同时形成的“和平发展思想”.甚至将是否坚持“暴力革命论”视为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在研读马、恩的著作中,不难发现这条利用一切民主的改革手段,特别是资产阶级议会所赋予的种种有利条件,参与各种和平方式的斗争.改变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理论主线。从19世纪40年代,这种思想萌芽开始显现,经过欧洲革命,特别是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马、恩的这种和平发展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并不断运用到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中,成为指导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和民主党派在与资产阶级斗争中运用的基本理论之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分工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分工与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立联系起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科学的分工理论。他们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分工发展的历史,在分工发展的历程中,旧分工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旧分工的消灭也是历史的必然,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道路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国家保存农村公社的国情,运用世界历史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即"跨越论"的思想,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探索适合本民族的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对此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并对其"跨越论"思想沿革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跳跃“卡夫丁峡谷”设想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晚年关于俄国等落后国家跳跃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唯物史观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现实展开,具有深刻的逻辑基础。坚持与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的着力点在于,深化对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认识,从"被动跳跃"走向"主动跳跃",从"特征论"走向"本质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辩论和斗争,并战胜它们的历史.正如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时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同青年黑格尔派,同封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在这一时期里,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小资产阶级的一个派别——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由"暴力革命"倾向"和平斗争方式",除却一般的原因分析外,还有深刻的经济学基础。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的社会化大生产及其与资本的互动,激化资本和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的矛盾,并引发社会危机,从而完成社会体制的变革。由于传统意义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消失,"单纯的管理"层"知识型"工人阶级成为新的"社会革命"的主体力量。随着股份制公司的发展及其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的建立,资本主义从而向共产主义这一"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过渡。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杂志是共青团中央办给初中学生看的综合性月刊,它的方针任务是配合学校教育和少先队活动,密切结合政治和生产劳动,帮助中学生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的作品时,细心的读者往往会发现:鲁迅常常把介绍一词写作绍介,如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在提到创办朝华社的情况时说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可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有时也用介绍一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介绍和绍介交替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同光本”《三丰全集》考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李西月弟子朱道生重刊的“同光本”《三丰全集》因传世稀少,见者不多,然其价值远在“光绪本”与民国十五年上海中原书局石印本之上,探讨其存世状况、版印特征、演变轨迹等问题将有助于解决多年来因版本递刻、内容增删、编者更替造成的学术疑案。  相似文献   

20.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任何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效率较高,所创造的社会生产力明显比其以前任何社会都多,但它在对公平问题的处理上却陷入泥潭。资本主义"公平"仅是"公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环,它在现实上集中表现为"资本"的公平,是资产阶级的乐园,具有明显的形式性、虚伪性。这种所谓的公平必然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资本主义社会将在其中灭亡。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公平"问题的认识给当代中国深刻启迪,告诉我们不仅要注意"效率",更要善待"公平",借以促进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